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轴套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盘、驱动机构、大厚度料斗、合格料斗及废品料斗,检测盘包括基准盘和公差盘,基准盘的内表面为一平面,且外边缘处设有基准盘倒角,公差盘的外边缘处设有公差盘倒角及凹槽,公差盘的内表面中部设有凸起,基准盘倒角与公差盘倒角、凹槽之间形成大厚度检测区,基准盘的内表面与凸起之间形成小厚度检测区,大厚度检测区与小厚度检测区之间形成合格厚度检测区,大厚度料斗、合格料斗皆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后端,合格料斗的后端设有集料盘,废品料斗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工件衬套厚度的检测效率与准确性,确保了衬套的加工精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工检查的迟滞与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轴套检测装置,属于衬套加工
技术介绍
衬套作为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应用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起保护作用,保护轴和基体不直接磨损,一般衬套选材质稍软的材料,与轴对磨的话,衬套发生磨损,磨损后方便直接更换,若不用衬套,轴或者基体无法避免的出现磨损,缩短轴或者基体的使用寿命,就需要更换相应的零件,造成成本增加,与采用衬套相比,显然更换衬套价格比较便宜,也易加工。但是现有的衬套加工对加工完成后的衬套的厚度并不做任何检测,而是直接将衬套加工完成后通过下料传送带直接摆放至收纳盘里,然后衬套的检测工序由人工通过卡尺来检测衬套的厚度,人工检测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测量不精确,而所采用的卡尺检测也存在误差及失误,造成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检测衬套厚度的新型衬套检测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轴套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盘、用于控制所述检测盘旋转的驱动机构、大厚度料斗、合格料斗及废品料斗,所述检测盘包括垂直、并行设置的基准盘和公差盘,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为一平面,其外边缘处设有基准盘倒角,所述公差盘的外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基准盘倒角相对的公差盘倒角及凹槽,所述公差盘的内表面中部设有朝向所述基准盘方向的凸起,所述基准盘倒角与所述公差盘倒角、凹槽之间形成大厚度检测区,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与所述公差盘的凸起之间形成小厚度检测区,所述凹槽与凸起之间的所述公差盘的内表面与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合格厚度检测区,所述大厚度料斗、合格料斗皆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后端,所述大厚度料斗对应所述大厚度检测区设置,所述大厚度料斗的底部设有感应开关,所述合格料斗对应所述合格厚度检测区设置,所述大厚度料斗与所述大厚度检测区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板,所述合格料斗的前端设有第二导向板,所述合格料斗的后端设有集料盘,所述废品料斗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工件衬套厚度的检测效率与准确性,确保了衬套的加工精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人工检查的迟滞与误差,避免造成损失。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基准盘、公差盘的中心,且带动所述基准盘、公差盘同步旋转。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轴的端部可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机架上,驱动电机为检测盘提供动力,使得基准盘、公差盘同步转动,进入不同检测区的工件衬套会进入相应的料斗。进一步的,在所述基准盘与公差盘之间的所述驱动轴上套装有垫套。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套来对对多种型号尺寸的轴套的厚度进行检测,使得该检测装置应用更广泛。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盘前端的下料传送带,所述下料传送带的输出端伸向所述检测盘的上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工件衬套由下料传送带直接送入到检测盘的上部,工件衬套随着检测盘的旋转进入相应的检测区、料斗,直接对加工后的衬套进行厚度检测,减少了中转工序及人工的参与,提高了衬套的检测效率及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导向板皆呈“凸”型。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窄的一端便于导向板伸入到基准盘与公差盘之间及时将卡在相应检测区的衬套取出,宽的一端避免工件中途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检测盘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公差盘检测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料传送带;2、公差盘;3、大厚度料斗;4、合格料斗;5、废品料斗;6、集料盘;7、基准盘;8、感应开关;9、第一导向板;10、第二导向板;11、基准盘倒角;12、公差盘倒角;13、大厚度检测区;14、合格厚度检测区;15、小厚度检测区;16、凸起;17、衬套;18、驱动轴;19、垫套;2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轴套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盘、用于控制所述检测盘旋转的驱动机构、大厚度料斗3、合格料斗4及废品料斗5,所述检测盘包括垂直、并行设置的基准盘7和公差盘2,所述基准盘7的内表面为一平面,其外边缘处设有基准盘倒角11,所述公差盘2的外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基准盘倒角相对的公差盘倒角12及凹槽20,所述公差盘2的内表面中部设有朝向所述基准盘方向的凸起16,所述基准盘倒角与所述公差盘倒角、凹槽之间形成大厚度检测区13,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与所述公差盘的凸起之间形成小厚度检测区15,所述凹槽与凸起之间的所述公差盘的内表面与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合格厚度检测区14,所述大厚度料斗3、合格料斗4皆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后端,所述大厚度料斗3对应所述大厚度检测区设置,所述大厚度料斗的底部设有感应开关8,所述合格料斗对应所述合格厚度检测区设置,所述大厚度料斗与所述大厚度检测区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板9,所述合格料斗的前端设有第二导向板10,所述合格料斗的后端设有集料盘6,所述废品料斗5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驱动轴18,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基准盘、公差盘的中心,且带动所述基准盘、公差盘同步旋转。驱动轴的端部可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机架上,驱动电机为检测盘提供动力,使得基准盘、公差盘同步转动,进入不同检测区的工件衬套会进入相应的料斗。在所述基准盘与公差盘之间的所述驱动轴上套装有垫套19。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套来对对多种型号尺寸的轴套的厚度进行检测,使得该检测装置应用更广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盘前端的下料传送带I,所述下料传送带I的输出端伸向所述检测盘的上部。工件衬套由下料传送带直接送入到检测盘的上部,工件衬套随着检测盘的旋转进入相应的检测区、料斗,直接对加工后的衬套进行厚度检测,减少了中转工序及人工的参与,提高了衬套的检测效率及生产效率。所述第一导向板9、第二导向板10皆呈“凸”型。窄的一端便于导向板伸入到基准盘与公差盘之间及时将卡在相应检测区的衬套取出,宽的一端避免工件中途掉落。工作过程:衬套加工完成后,由下料传送带I进入到检测盘中,若衬套的厚度尺寸超过规定尺寸的上限便会卡在大厚度检测区,衬套会随着检测盘的旋转在第一导向板作用下进入大厚度料斗3内,衬套会触碰大厚度料斗内的感应开关会报警提示,以便于提醒工人发现衬套的加工误差,及时调整衬套的加工尺寸,若尺寸符合规定尺寸,衬套会进入到合格厚度检测区,并卡在合格厚度检测区,检测盘旋转在第二导向板作用下,衬套会进入到合格料斗然后进入到集料盘中,若尺寸低于规定尺寸的下限,衬套便会掉入检测盘下方的废品料斗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轴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盘、用于控制所述检测盘旋转的驱动机构、大厚度料斗、合格料斗及废品料斗,所述检测盘包括垂直、并行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轴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盘、用于控制所述检测盘旋转的驱动机构、大厚度料斗、合格料斗及废品料斗,所述检测盘包括垂直、并行设置的基准盘和公差盘,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为一平面,其外边缘处设有基准盘倒角,所述公差盘的外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基准盘倒角相对公差盘倒角及凹槽,所述公差盘的内表面中部设有朝向所述基准盘方向的凸起,所述基准盘倒角与所述公差盘倒角、凹槽之间形成大厚度检测区,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与所述公差盘的凸起之间形成小厚度检测区,所述凹槽与凸起之间的所述公差盘的内表面与所述基准盘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合格厚度检测区,所述大厚度料斗、合格料斗皆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后端,所述大厚度料斗对应所述大厚度检测区设置,所述大厚度料斗的底部设有感应开关,所述合格料斗对应所述合格厚度检测区设置,所述大厚度料斗与所述大厚度检测区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板,所述合格料斗的前端设有第二导向板,所述合格料斗的后端设有集料盘,所述废品料斗设置在所述检测盘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书海,戴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东泽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