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包括波导、第一显微物镜和第二显微物镜,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第二显微物镜的光轴和波导输出光束的中心轴线呈空间相互垂直且相交于一基准点,在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延长线上、且位于波导远离第一显微物镜的一侧设置有一能移动至基准点、反射波导输出光束至第一显微物镜的光束角度转换镜。该波导端面观察机构采用两台显微物镜与一件光束角度转换镜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对波导输出光束的三个方向进行精确观察,成本投入低,操作方便,观察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光波导耦合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
技术介绍
光纤光波导耦合系统也称为PLC光分路器对准封装系统,半导体领域、光通信器件的研发和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整个系统组成单元中有一个组成单元是波导端面观察单元,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观察波导输出端面输出光的状态来判断输入光纤的输入光是否耦合进了波导的输入端。在波导端面观察时,需要观察三个方向的光纤对准情况,现有的波导端面观察单元一般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采用三台显微物镜91,如图la所示,空间相互垂直相交的三个方向上均设置一台显微物镜,对经过波导90的波导输出光束93进行观察;第二种方案是采用两台显微物镜91分别置于空间垂直相交的两个方向上,如图lb所示,其中一台显微物镜91上设置有旋转支承结构92,通过旋转支承结构92的旋转定位,该显微物镜可以进行空间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波导输出光束93的观察。第一种方案的观察效果好,但是设备成本比较高,第二种方案的成本投入低,但是其旋转定位操作比较繁琐,并且一旦定位有误差,就会影响观察效果。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采用两台显微物镜与一件光束角度转换镜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对波导输出光束的三个方向进行精确观察,成本投入低,操作方便,观察效果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包括波导、第一显微物镜和第二显微物镜,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所述第二显微物镜的光轴和波导输出光束的中心轴线呈空间相互垂直且相交于一基准点,在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延长线上、且位于所述波导远离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一侧设置有一能移动至所述基准点、反射所述波导输出光束至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束角度转换镜。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束角度转换镜的镜面与所述波导输出光束的中心轴线之间所夹锐角为45°,所述光束角度转换镜的镜面与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之间所夹锐角为4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束角度转换镜包括所述镜面,所述镜面固定于一移动装置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镜面为金属平面镜。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托架,所述托架端部固定有所述镜面;所述托架能滑设于一固定设置的导轨上。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采用两台显微物镜与一件光束角度转换镜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完成波导输出光束在空间相互垂直相交的三个方向上的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出输入光是否耦合进入了波导输入端,成本投入低,操作方便,观察效果好。【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la:为现有技术第一种方案不意图。图lb:为现有技术第二种方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波导端面观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100,包括波导3、第一显微物镜1和第二显微物镜2,第一显微物镜1的光轴、第二显微物镜2的光轴和波导输出光束5的中心轴线呈空间相互垂直且相交于一基准点,即第一显微物镜1的光轴与第二显微物镜2的光轴相互垂直且相交于该基准点,第一显微物镜1的光轴与波导输出光束5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相交于该基准点,第二显微物镜2的光轴和波导输出光束5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相交于该基准点,第一显微物镜1的光轴、第二显微物镜2能够分别对波导输出光束5的空间垂直相交的两个方向的侧面进行观察。第一显微物镜1的光轴延长线上、位于波导3远离第一显微物镜1的一侧设置有光束角度转换镜4,光束角度转换镜4能移动至上述基准点反射波导输出光束5至第一显微物镜1,当光束角度转换镜4位于基准点处时,光束角度转换镜4的镜面41与波导输出光束5的中心轴线之间所夹锐角α为45°,光束角度转换镜4的镜面41与第一显微物镜1的光轴之间所夹锐角β为45°。光束角度转换镜4能够将波导输出光束5垂直反射到第一显微物镜1,实现第一显微物镜1观察波导输出光束5端面的功能。进一步,如图2、图3所示,光束角度转换镜4包括设置于一端(上端)的镜面41,镜面41固定于一移动装置4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镜面41为金属平面镜。进一步,如图2、图3所示,移动装置42包括一托架421,托架421端部固定有所述镜面41 ;托架421能滑动地设置于一固定设置的导轨422上。在使用本技术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100使用时,光纤光波导耦合系统输入光纤的输入光親合进入波导3的输入端31 (现有技术),经波导3的输出端32输出波导输出光束5。当不需要观察波导输出光束5端面时,将光束角度转换镜4移动远离(离开)波导输出光束5,使用第一显微物镜1和第二显微物镜2直接观察波导输出光束5的空间垂直相交的两个方向的侧面即可。当需要观察波导输出光束5端面时,移动光束角度转换镜4,使得镜面41移至基准点处,镜面41将波导输出光束5垂直反射到第一显微物镜1,使用第一显微物镜1观察波导输出光束5端面即可。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采用两台显微物镜与一件光束角度转换镜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完成波导输出光束在空间相互垂直相交的三个方向上的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出输入光是否耦合进入了波导输入端,成本投入低,操作方便,观察效果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包括波导、第一显微物镜和第二显微物镜,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所述第二显微物镜的光轴和波导输出光束的中心轴线呈空间相互垂直且相交于一基准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延长线上、且位于所述波导远离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一侧设置有一能移动至所述基准点、反射所述波导输出光束至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束角度转换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角度转换镜的镜面与所述波导输出光束的中心轴线之间所夹锐角为45°,所述光束角度转换镜的镜面与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之间所夹锐角为4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角度转换镜包括所述镜面,所述镜面固定于一移动装置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为金属平面镜。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托架,所述托架端部固定有所述镜面;所述托架能滑设于一固定设置的导轨上。【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包括波导、第一显微物镜和第二显微物镜,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第二显微物镜的光轴和波导输出光束的中心轴线呈空间相互垂直且相交于一基准点,在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延长线上、且位于波导远离第一显微物镜的一侧设置有一能移动至基准点、反射波导输出光束至第一显微物镜的光束角度转换镜。该波导端面观察机构采用两台显微物镜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导端面观察机构,包括波导、第一显微物镜和第二显微物镜,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所述第二显微物镜的光轴和波导输出光束的中心轴线呈空间相互垂直且相交于一基准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轴延长线上、且位于所述波导远离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一侧设置有一能移动至所述基准点、反射所述波导输出光束至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光束角度转换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勉珂,刘瑞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