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限位环的茶杯,在杯体上设有把手,在杯口内侧靠近杯口边缘的位置设置一个向内突起的环形固定环,所述的茶水分离茶杯还包括泡茶器,泡茶器的上部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下部为以筒状部分的底部边缘为锥底的倒锥形,通过在杯口内侧设置固定环,再将带有滤网的泡茶器自上而下插入固定环定位,向泡茶器中注入开水,形成的茶汁向下流入杯体内,与杯体中的开水混合成一定浓度的茶水供饮用,实现了茶叶与水的分离,防止茶叶浸泡在茶水中导致越喝茶水越浓;在把手上设有限位环,当不需要泡茶器泡茶时,将泡茶器插入限位环保存,既不影响喝水,又能够将泡茶器悬空存放在把手内孔中,不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将茶叶及茶水分离的带限位环的茶杯,属于茶杯的优化技术。
技术介绍
用茶杯泡茶时,如果把茶叶直接放在杯体中,喝茶时茶叶常会被喝进嘴里,为了不把茶喝进嘴里,人们常在每次喝茶前对着水面吹,希望把飘在嘴边的茶叶吹开一些,这样做一是麻烦,二是仍然难免喝到一些茶叶。如果采用茶包,由于茶包品种相对茶叶的品种较好,可能又没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喝散装茶,数量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茶杯的大小把握。另外,放进杯里的茶泡久了会导致茶汁过浓,茶汁颜色不佳,有些人并不喜欢过浓的茶汁,特别是晚上如果喝过浓的茶汁会影响睡眠在,则有些茶的品种,泡久了茶味会发生变化,影响到口感。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及时的将茶叶和茶水分离的泡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的将茶叶和茶水分离的茶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限位环的茶杯,在杯体上设有把手,在杯口内侧靠近杯口边缘的位置设置一个向内突起的环形固定环I,所述的茶水分离茶杯还包括泡茶器2,泡茶器的上部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下部为以筒状部分的底部边缘为锥底的倒锥形,在锥顶下方设有以锥顶为端口的向下延伸的漏管;所述的漏管的外壁与固定环的内孔形成嵌套配合,泡茶器自上而下插入固定环,漏管进入固定环并向下延伸,在泡茶器下部的锥形部分内孔中设置与水平面平行的滤网,茶叶放置在滤网上;在把手下部靠近杯体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陷的限位环3,所述的限位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在限位环的锥顶设有孔径大于漏管的通孔,泡茶器从上向下插入限位环,漏管穿过通孔向下延伸,泡茶器的倒锥形部分的外壁与限位环的内壁形成嵌套配合,漏管朝下的末端高于杯底。所述的固定环I设置在把手上部与杯体连接处对应的杯体内壁。在泡茶器顶上设有顶盖,顶盖采用扣合的方式扣在泡茶器顶上。泡茶器的上部入口设有倒锥形的导引口。有益效果:1、通过在杯口内侧设置固定环,再将带有滤网的泡茶器自上而下插入固定环定位,向泡茶器中注入开水,形成的茶汁向下流入杯体内,与杯体中的开水混合成一定浓度的茶水供饮用,实现了茶叶与水的分离,防止茶叶浸泡在茶水中导致越喝茶水越浓;2、在把手上设有限位环,当不需要泡茶器泡茶时,将泡茶器插入限位环保存,既不影响喝水,又能够将泡茶器悬空存放在把手内孔中,不容易丢失。【附图说明】图1是将泡茶器插入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将泡茶器插入限位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将泡茶器拿走后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泡茶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一种带限位环的茶杯,在杯体上设有把手,在杯口内侧靠近杯口边缘的位置设置一个向内突起的环形固定环I,所述的茶水分离茶杯还包括泡茶器2,泡茶器的上部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下部为以筒状的底部边缘为锥底的倒锥形,在锥顶下方设有以锥顶为端口的向下延伸的漏管;所述的漏管的外壁与固定环的内孔形成嵌套配合,泡茶器自上而下插入固定环,漏管进入固定环并向下延伸,在泡茶器下部的锥形部分内孔中设置与水平面平行的滤网,茶叶放置在滤网上。在把手下部靠近杯体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陷的限位环3,所述的限位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在限位环的锥顶设有孔径大于漏管的通孔,泡茶器从上向下插入限位环,漏管穿过通孔向下延伸,泡茶器的倒锥形部分的外壁与限位环的内壁形成嵌套配合,漏管朝下的末端高于杯底。当不需要泡茶时,将泡茶器从固定环提起插入限位环,即不影响使用茶杯喝水,又能够很好的保存泡茶器。所述的泡茶器上部的筒状部分优选圆筒形,根据需要,还能够设置成椭圆形或多面体,相应的,固定环的内孔和泡茶器的漏管做成与泡茶器倒锥形部分的锥顶形状相同的管状。所述的固定环I设置在把手上部与杯体连接处对应的杯体内壁,由于通常是从把手一侧的杯体侧面喝茶,泡茶器就不会妨碍喝茶。泡茶前,将茶叶放到泡茶器内,受滤网的阻隔,茶叶位于滤网上方,把泡茶器插入固定环,把开水从泡茶器的上方开口慢慢倒入泡茶器内,进入泡茶器的开水向下流过茶叶,从滤网的小孔向下滴落到杯体中,直接向杯体中注入开水,杯体中的开水与从泡茶器流下的茶水混合。茶水的浓度由喝茶的人自行把握,想喝浓点,就少向杯体中加点儿白开水,多向泡茶器注水,想喝淡点,就多向杯体中加白开水,少向泡茶器注水。泡好浓度合适的茶后,由于泡茶器被卡在固定环上,位置较高,不会浸泡到茶水中,因此,在喝茶的过程中,泡茶器中的茶叶不会影响茶杯体中形成的茶水的浓度,并且,茶水中也没有飘浮的茶叶。喝完一杯茶水后,如果还想喝,只需要继续向杯体中注入开水,并向泡茶器中注入适量开水即可形成又一杯茶水。在喝茶的过重中,还能够将泡茶器从杯体上拿开另行存放,等喝完茶想泡下一杯茶时,再将泡茶器插回杯体上的固定环。在泡茶器顶上设有顶盖,顶盖采用扣合的方式扣在泡茶器顶上。以防止存放过程中灰尘掉入泡茶器。泡茶器的上部入口设有倒锥形的导引口,以方便向泡茶器内注入开口,当注入开水较快时,由于导引口向上加长了泡茶器的深度,也有助于防止茶水从泡茶器的上部边缘溢出来。泡茶器采用上大下小的内孔结构,使注入开水的速度远大于泡茶器向下流出茶汁的速度,注入的开水能够在泡茶器中停留一阵,起到浸泡茶叶形成较浓的茶汁的作用。防止注入的开水过快流过茶叶,没能充分地浸泡茶叶,就不能形成较浓的茶汁,也就不能够和杯体中的开水混合成浓度适合的茶水。本技术通过在杯口内侧设置固定环,再将带有滤网的泡茶器自上而下插入固定环定位,向泡茶器中注入开水,形成的茶汁向下流入杯体内,与杯体中的开水混合成一定浓度的茶水供饮用,实现了茶叶与水的分离,防止茶叶浸泡在茶水中导致越喝茶水越浓。并且清洗也很方便,将泡茶器向上提起,将里面已经用过的茶叶直接倒入垃圾桶,再将泡茶器和杯体放到水龙头下冲洗干净即可。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技术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主权项】1.一种带限位环的茶杯,在杯体上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在杯口内侧靠近杯口边缘的位置设置一个向内突起的环形固定环(I),所述的带限位环的茶杯还包括泡茶器(2),泡茶器的上部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下部为以筒状部分的底部边缘为锥底的倒锥形,在锥顶下方设有以锥顶为端口的向下延伸的漏管;所述的漏管的外壁与固定环的内孔形成嵌套配合,泡茶器自上而下插入固定环,漏管进入固定环并向下延伸,在泡茶器下部的锥形部分内孔中设置与水平面平行的滤网,茶叶放置在滤网上;在把手下部靠近杯体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陷的限位环(3),所述的限位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在限位环的锥顶设有孔径大于漏管的通孔,泡茶器从上向下插入限位环,漏管穿过通孔向下延伸,泡茶器的倒锥形部分的外壁与限位环的内壁形成嵌套配合,漏管朝下的末端高于杯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限位环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环(I)设置在把手上部与杯体连接处对应的杯体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限位环的茶杯,其特征在于:在泡茶器顶上设有顶盖,顶盖采用扣合的方式扣在泡茶器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限位环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泡茶器的上部入口设有倒锥形的导引口。【专利摘要】一种带限位环的茶杯,在杯体上设有把手,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限位环的茶杯,在杯体上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在杯口内侧靠近杯口边缘的位置设置一个向内突起的环形固定环(1),所述的带限位环的茶杯还包括泡茶器(2),泡茶器的上部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下部为以筒状部分的底部边缘为锥底的倒锥形,在锥顶下方设有以锥顶为端口的向下延伸的漏管;所述的漏管的外壁与固定环的内孔形成嵌套配合,泡茶器自上而下插入固定环,漏管进入固定环并向下延伸,在泡茶器下部的锥形部分内孔中设置与水平面平行的滤网,茶叶放置在滤网上;在把手下部靠近杯体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陷的限位环(3),所述的限位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在限位环的锥顶设有孔径大于漏管的通孔,泡茶器从上向下插入限位环,漏管穿过通孔向下延伸,泡茶器的倒锥形部分的外壁与限位环的内壁形成嵌套配合,漏管朝下的末端高于杯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文,邹年华,邹年军,蒋有志,刘华贵,
申请(专利权)人:余伟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