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包括源极,漏极和环形的N型漂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漂移区连接所述源极和漏极,所述N型漂移区内插入了一层U形的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场板,所述场板将所述源极、漏极和N型漂移区分隔成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所述场板与所述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之间设置有两层栅氧层,所述场板靠近源极的一端连接栅极;在传统的Trench LDMOS的N型漂移区插入一层N型重掺杂多晶硅,使得器件变成了双沟道双通道器件,在提高器件导通电流的同时增加了器件的击穿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功率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
技术介绍
功率LDM0S器件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工作频率较高,非常适合中等功率器件应用的场合,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业内提出了 Trench LDM0S器件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半导体功率器件性能。传统Trench LDM0S器件是在漂移区中部插入一层深的氧Trench层,可以有效的减小漂移区长度,降低器件导通电阻,但是器件处于关态时,电场大部分都聚集于器件表面,体内电场较小,器件容易在表面提前击穿,限制了击穿电压的进一步提高,本技术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器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在传统的TrenchLDM0S的N型漂移区插入一层N型重掺杂多晶硅使得器件变成了双沟道双通道器件,在提高器件导通电流的同时增加了器件的击穿电压。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包括源极,漏极和环形的N型漂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漂移区连接所述源极和漏极,所述N型漂移区内插入了一层U形的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场板,所述场板将所述源极、漏极和N型漂移区分隔成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所述场板与所述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之间设置有两层栅氧层,所述场板靠近源极的一端连接栅极。其中,所述两层栅氧层呈U形,对称分布在所述场板的两侧,且所述两层栅氧层的厚度相同。其中,所述源极的电极包括两个相对所述场板对称设置的端子,两个所述端子分别同时连接P+N+高低结,两个所述P +N+高低结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相对所述场板对称设置的P阱区,所述P阱区与所述N型漂移区键合。其中,所述漏极的电极包括两个相对所述场板对称设置的端子,两个所述端子分别连接相对所述场板对称设置的N+型掺杂区,所述N +型掺杂区与所述N型漂移区键合。其中,还包括P型衬底和埋氧层,所述埋氧层与所述下漂移区键合,所述P型衬底和所述埋氧层键合。其中,所述N型漂移区的环形槽内设置有Trench层。其中,所述两层栅氧层的厚度形同,均为50?80nm。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包括源极,漏极和环形的N型漂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漂移区连接所述源极和漏极,所述N型漂移区内插入了一层U形的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场板,所述场板将所述源极、漏极和N型漂移区分隔成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所述场板与所述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之间设置有两层栅氧层,所述场板靠近源极的一端连接栅极;在传统的Trench LDMOS的N型漂移区插入一层N型重掺杂多晶硅,使得器件变成了双沟道双通道器件,在提高器件导通电流的同时增加了器件的击穿电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当1^〈0时的电荷布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和当UGS〈0时的电荷布局图。在该实施例中,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包括源极1,漏极2和U形的N型漂移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漂移区连接所述源极1和漏极2,所述N型漂移区内插入了一层U形场板4,所述场板4将所述源极1、漏极2和N型漂移区3分隔成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所述场板4与所述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之间设置有两层栅氧层5,所述场板4靠近源极1的一端连接栅极11。所述场板4为N型重掺杂多晶硅。在传统的Trench LDM0S器件的N型漂移区3插入一层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环形场板4,该场板4的两端同时穿过器件的源极1和漏极2分别与从栅极11的电极引出的两个端子连接,在该场板的环形槽内和环形槽外形成两个相同的导通沟道,在该场板4的两侧填充有绝缘的栅氧层5,将两个导通沟道隔离开来,将器件变成了双沟道双导通器件。该场板4采用N型重掺杂多晶硅,增强栅极的导电性能,当1>0时,双沟道和双通道大大增加了漂移区的电流,当栅压增加时,会在栅氧层5表面即N型漂移区3靠近场板4的一侧形成电子积累层,从而形成低阻的电流通道,提高漂移区电流,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其中重掺杂的N型多晶硅浓度大约为1018?10 19cm3,位于场板4内侧的上漂移区平行于P型衬底6的部分厚度约为1.5?1.7 μ m。当1〈0时,源极1和栅极11之间接入反向电压,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场板4中感应出大量的负电荷并沿场板均匀分布,N型漂移区3靠近场板4的一侧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沿其边缘均匀分布,该正电荷为不活跃的带正电的原子,N型漂移区3不能形成导电沟道,Ues持续减小时,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全耗尽后会在N型漂移区3靠近场板4的一侧,即栅氧层5表面留下了大量的正电荷,而N型重掺杂的多晶硅中分布着大量的电子,根据高斯定理,栅氧层5的电场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漂移区电场,增加器件的击穿电压。在场板4与N型漂移区3之间起隔离作用的两层栅氧层5呈U形,对称分布在所述场板4的两侧,且所述两层栅氧层5的厚度相同,该栅氧层5为厚度50?80nm的薄Si02层。所述源极1的电极包括两个相对所述场板4对称设置的端子,两个所述端子分别同时连接P+N+高低结8,两个所述P +N+高低结8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相对所述场板对称设置的P阱区9,所述P阱区9与所述N型漂移区3键合。所述漏极2的电极包括两个相对所述场板4对称设置的端子,两个所述端子对应连接两个相对所述场板4对称设置的N+型掺杂区10,所述N +型掺杂区10与所述N型漂移区3键合。当1= 0时,源极1和漏极2形成一个背靠背的PN结,N形漂移区没有自由电子形成导电沟道,器件不能产生电流,即使加上UDS而且不论极性如何,总有一个PN结处于反偏状态,器件不能导通,这时漏极电流iD?0 ;UGS>0时,随着栅压的增加,会在N型漂移区3靠近场板4的一侧,即栅氧层5表面形成电子积累层从而形成低阻的电流通道,加上UDS之后器件导通,随着UDS的增大,漏极电流随之增大。所述栅极11的电极包括两个端子,所述端子分别连接所述场板4的两端。场板4将N型漂移区3分成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在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的一端形成相对所述场板4对称设置的P+N+高低结8,两个所述P +N+高低结8分别连接源极1的金属电极的两个导电端子,在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的另一端形成相对所述场板4对称设置的N+型掺杂区11,两个所述N+型掺杂区10分别连接漏极2的金属电极的两个导电端子。该器件还包括P型衬底6和埋氧层7,所述埋氧层7与所述下漂移区键合,所述P型衬底6和所述埋氧层7键合。埋氧层7将器件与其他器件隔离开来,保护器件的性能不受干扰。N型漂移区3的环形槽内设置有Trench层12。该Trench层12为Si02,Trench层12与栅氧层5连通共同构成绝缘结构,保护器件内部结构之间互不干扰。综上,本技术的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包括源极,漏极和环形的N型漂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漂移区连接所述源极和漏极,所述N型漂移区内插入了一层U形的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场板,所述场板将所述源极、漏极和N型漂移区分隔成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所述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极,漏极和环形的N型漂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漂移区连接所述源极和漏极,所述N型漂移区内插入了一层U形的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场板,所述场板将所述源极、漏极和N型漂移区分隔成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所述场板与所述上漂移区和下漂移区之间设置有两层栅氧层,所述场板靠近源极的一端连接栅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超,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