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去除水相中DDT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分散于含有DDT化合物的水中,使DDT化合物从水中吸附富集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上;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采用磁分离技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便捷的从水中分离出,使水体净化,实现去除水中DDT化合物。将分离出的吸附有DDT化合物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在温度为25~200℃下进行催化降解反应,实现对DDT化合物和其次级降解物DDE化合物的脱氯降解反应,使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再生,达到循环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快捷、环保、能耗低、可应用于大型和小型污染水体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去除水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方法,特别涉及去除水相中DDT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氯化合物包括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化工原材料、试剂和农药等;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容易在生物体、土壤和沉积物的有机质中累积,在自然界中降解缓慢,环境危害周期长。许多有机氯化合物如林丹、DDT、二噁英、多氯联苯等,被认为具有“致癌、致畸性、致突变”的效应,是各国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第一批受控的12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基本上都为有机氯化合物。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主要有氯丹、七氯、毒杀芬、滴滴涕(DDT,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和六氯苯5种。尽管有机氯农药已经禁止使用30多年,但由于其环境污染的持久性,至今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水体和食品中它们仍维持一定量的残留水平,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采用一种简单快捷、可广泛推广应用的技术手段修复有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DDT类有机氯化合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在已发展的众多的处理方法中,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简单易操作,对有毒物质不敏感等优点。但是吸附法只是将污染物进行了相转移,并没有真正从环境中消除污染物。化学脱氯法是通过光催化、化学还原、超声等方法,使得有机氯污染物分解并转化为无毒性的可生化降解物质,是目前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此方法的反应条件苛刻、反应试剂无法回收再利用而产生二次污染等仍然是难点。磁性分离操作简便、分离迅速,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直接处理含有机污染物等固体悬浮颗粒的原料液,而不需要任何预处理过程。如果将磁性分离技术与吸附和催化脱氯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环保、低能耗,并彻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对设备要求简单、反应时间短、易于实现、环保、能耗低、可应用于大型和小型污染水体处理的去除水相中DDT化合物等有机氯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集合吸附和磁分离等技术的处理方法,可通过简单快捷的处理,在较低的温度下将水相中的DDT化合物进行彻底去除,同时通过催化降解可实现处理材料的再生。本专利技术是在室温下,采用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处理材料,将有机氯污染物中具有代表性的DDT化合物从水相中快速吸附富集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上;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采用磁分离技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快速便捷的从水相中分离出,达到净化污染水体的效果。而对吸附有DDT化合物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脱氯降解反应,使得DDT化合物被完全降解至对人体安全的化合物,以实现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再生,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去除水相中DDT化合物的方法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分散于含有DDT化合物的水中,使DDT化合物从水中吸附富集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上;然后在外加磁场(磁铁或超导磁体)的情况下,采用磁分离技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快速便捷的从水中分离出,使水体净化,实现去除水中DDT化合物。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分散于含有DDT化合物的水中,所处理的含有DDT化合物的水的质量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加入量比大于1×103。所述的水中的DDT化合物的浓度为0.5~3μgmL-1。所述的使DDT化合物从水中吸附富集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吸附富集的时间为15~120分钟。所述的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快速便捷的从水中分离出,其磁分离的时间为1~10分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将分离出的吸附有DDT化合物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放入一容器内,在温度为25~200℃下进行催化降解反应,实现对DDT化合物和其次级降解物DDE化合物的脱氯降解反应,使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再生,达到循环使用。所述的催化降解反应的时间为30~120分钟。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是Fe3O4nSiO2mSiO2(n代表nonporous,无孔;m代表mesoporous,介孔),其是一种以超顺磁性的Fe3O4单分散纳米粒子为核,以无孔的氧化硅为中间壳层,以介孔的氧化硅为外壳层的多壳层的核-壳纳米结构。超顺磁性的Fe3O4单分散纳米粒子可以使得在外加磁场存在时,Fe3O4单分散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强的磁性,而当外加磁场撤销时,无剩磁,不再表现出磁性的Fe3O4单分散纳米粒子又可以均匀的分散于水相中;无孔的氧化硅壳层可以保护磁核,免于在水相反应和异位再生过程中的腐蚀;外壳层的介孔的氧化硅结构拥有介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还可以是贵金属钯改性的Fe3O4nSiO2Pd/mSiO2(n代表nonporous,无孔;m代表mesoporous,介孔)。本专利技术具有对设备要求简单、方法快捷、反应时间短、易于实现、环保、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可应用于大型和小型污染水体的处理。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处理其它水相中有机氯化合物,如六氯苯、多氯联苯等。本专利技术与以往报道的文献或专利内容相比较的不同之处在于:1.本专利技术同时集吸附、催化降解和磁分离技术于一体,采用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对水相中DDT化合物进行去除。2.在对分离出的吸附有DDT化合物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再生时,催化降解温度较低,在25~200℃可以实现被吸附分离出的DDT化合物和其次级降解物DDE化合物的完全降解。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去除水相中DDT化合物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透射电镜表征图片,其中:(a)Fe3O4,(b)Fe3O4nSiO2,(c)Fe3O4nSiO2mSiO2,(d)Fe3O4nSiO2Pd/mSiO2,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图片(e,f)。图3.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磁滞回线。图4.DDT化合物在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不同Pd负载量的具有核-壳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水相中DDT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分散于含有DDT化合物的水中,使DDT化合物从水中吸附富集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上;然后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采用磁分离技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从水中分离出,使水体净化,实现去除水中DDT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水相中DDT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
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分散于含有DDT化合物的水中,使DDT化合物从水中吸
附富集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上;然后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
采用磁分离技术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从水中分离出,使水
体净化,实现去除水中DDT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
介孔氧化硅材料分散于含有DDT化合物的水中,所处理的含有DDT化合物
的水的质量与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加入量比大于1×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中的DDT化合
物的浓度为0.5~3μgm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使DDT化合物从水中
吸附富集于具有核-壳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军辉,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