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其耐久性更高并且使要传输的转动力逐渐增加,联结结构包括第一接合部件(10)、第二接合部件(20)和弹性部件(30)。第一接合部件(10)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一接合爪(12)。第二接合部件(20)包括第二本体(21)和第二接合爪(22)。弹性部件(30)在周向上安置在第一接合部件(10)与第二接合部件(20)之间。当第一接合部件(10)与第二接合部件(20)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θ)小于预定角度(θ1)时,扭矩经由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30)传输,并且第一接合爪(12)与第二接合爪(22)在周向上不直接接触。当相对转动角度(θ)为预定角度(θ1)时,第一接合部(10)与第二接合部(20)在周向上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电子动力转向装置使用电动机以助力(援助)转向力。已知类型的助力方法包括小齿轮助力式、小双小齿轮助力式、齿条助力式以及转向柱助力式。例如,小齿轮助力式包括:涡轮,其固定到小齿轮轴;以及蜗杆,其与涡轮接合,并且能够通过电机转动。通常用于将电机的输出轴(电机轴)与蜗杆互相连接的构造是这样的构造:一体地成型或者压配合到电机轴并且具有花键孔的联轴器被花键连接到一体地成型到蜗杆的花键轴部。在该构造中,为了协助花键连接,适当的缝隙(空间)形成在花键孔与花键轴部之间。然而,缝隙能够导致在联轴器与花键轴部之间产生齿侧间隙。具体地,存在联轴器与花键轴部在周向(转动方向)上摇摆的可能性,导致当电机开始转动或反转时产生颤动噪音(敲击声)。另外,当电机开始转动或反转时,传输的扭矩突然升高,导致辅助力波动。这出现了驾驶员感觉不适的可能性。为了防止产生颤动噪音并且防止扭矩突然升高,提出了包括弹性部件的联结件(见专利文献1和2)。具体的方法是将弹性部件夹在诸如联轴器这样的金属部件之间,并且在弹性部件在压缩力下变形的状态下传输扭矩。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5-306141专利文献2:JP-A-2005-212623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2中,将弹性部件夹在诸如联轴器这样的金属部件之间的构造是这样的构造:其牵涉到随着传输的转动力(扭矩)增加,弹性部件的变形程度增加。在该构造中,扭矩重复地输入到弹性部件,导致扭矩量过度,并且存在弹性部件损坏的可能性。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其使得被传输的转动力逐渐增加,并且耐久性更高。问题解决方案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联结结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合部件,该第一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一转轴;第二接合部件,该第二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二转轴;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并且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传输转动力。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一转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从所述第一本体延伸。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包括: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二转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本体延伸。所述弹性部件在周向上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当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小于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不直接接触,并且在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转动力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传输。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直接接触。在该构造中,当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小于预定值时,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不直接接触,并且在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转动力通过弹性部件在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传输。当例如第一转轴开始转动或者反转时,该构造消除了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颤动噪音。此外,由于弹性部件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吸收转动力的变化,所以被传输的转动力不突然增加。当相对转动角度等于预定角度时,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直接接触,并且通过当前互相直接接触的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传输转动力。即,在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互相直接接触之后,弹性部件不再进一步变形。该构造确保了没有过度的转动力(压缩力)输入到弹性部件,将弹性变形量保持在较小水平,并且使得弹性部件耐久性更高。从而,不需要为了提高耐久性而升级弹性部件。在联结结构中,第一接合部优选地包括:第一保持部,该第一保持部在轴向上保持所述弹性部件;以及第一直接接触部,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该第一直接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直接接触。在该构造中,由于第一保持部在轴向上保持弹性部件,所以阻止了弹性部件相对于第一接合部在轴向上移动,并且从而弹性部件不位移。当相对转动角度等于预定角度时,第一直接接触部与第二接合部直接接触。在联结结构中,第二接合部优选地包括:第二保持部,该第二保持部在轴向上保持所述弹性部件;以及第二直接接触部,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该第二直接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直接接触。在该构造中,由于第二保持部在轴向上保持弹性部件,所以阻止了弹性部件相对于第二接合部在轴向上移动,并且从而弹性部件不位移。当相对转动角度等于预定角度时,第二直接接触部与第一接合部直接接触。并且,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转向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了包括以下部分的联结结构:第一接合部件,该第一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一转轴;第二接合部件,该第二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二转轴;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并且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传输转动力。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一转轴;以及从所述第一本体延伸的一个以上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包括: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二转轴;以及从所述第二本体延伸的一个以上的第二接合部。所述弹性部件在周向上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当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小于预定角度时,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不直接接触,并且在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转动力通过弹性部件在第一接合部件与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传输。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直接接触。所述第一转轴是被构造成产生辅助力的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转轴是被构造成将所述辅助力传输到转向装置的传输部件。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其使得传输的转动力逐渐增加并且耐久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构造的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力转向装置的主体部的平面截面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联结结构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联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联结结构的外表面的视图。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结结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合部件,该第一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一转轴;第二接合部件,该第二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二转轴;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并且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传输转动力,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一转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从所述第一本体延伸,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包括: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二转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本体延伸,所述弹性部件在周向上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当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小于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不直接接触,并且在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转动力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传输,并且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联结结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合部件,该第一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一转轴;
第二接合部件,该第二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二转轴;以及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并且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
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
件之间传输转动力,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包括:
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一转轴;以及
一个以上的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从所述第一本体延伸,
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包括:
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二转轴;以及
一个以上的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本体延伸,
所述弹性部件在周向上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
之间,
当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小
于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不直
接接触,并且在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转动力通过所
述弹性部件传输,并且
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
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
包括:
第一保持部,该第一保持部在轴向上保持所述弹性部件;以及
第一直接接触部,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该
第一直接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部
\t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暮章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