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的制作方法,基质由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粉、果树枝条颗粒有机物料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形成的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壳颗粒、草炭、蛭石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先对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进行晾晒、粉碎处理;再将木薯渣含水量调节至55-65%,再按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35%、木薯渣35%,秸秆粉15%,果树枝条颗粒15%的比例对有机物料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并晾晒、粉碎成5mm以下颗粒形成有机发酵物料;再将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壳、草炭、蛭石这些原辅材料充分搅拌、均匀混合,进行装袋、称重、包装入库。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养分全面;采用有效微生物发酵,无病虫害及虫卵,应用效果特别好,十分适合有机水稻育秧,能够促进秧苗健壮生长,可以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水稻专用育秧基质的制作方法,属于有机生态农业生产
技术介绍
有机生态农业,在国际上被冠以绿色产业系统工程。西方许多国家的农业,已转向有机耕作,一些发达国家重视稻米卫生安全品质,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合产品,并以此作为有机农业的重要保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较快。而我国的有机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的重视下,发展也较快,当今有机稻米等有机农产品,已开始进入百姓的餐桌,消费量快速增长。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栽培水稻需要育秧,长期以来,传统的水稻秧田都是在育秧季节前,拣土壤肥力比较好的田块,种植绿肥,与表层土壤一起翻耕后沤制平整,再扒沟晾干理成苗床,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在土壤苗床里,表面覆盖地表土、冻土、草木灰、有机肥等混合堆制成的营养土,连年取土容易造成土壤耕作层破坏和表层养分流失现象。中国专利CN101507410B公开了王其传等专利技术的“机插水稻育秧基质及其生产方法”,并详细公开了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经多种有益微生物发酵后.再加入肥料缓释剂、粘接剂、保水剂等配制的育秧基质,代替土壤用于水稻育秧。2013年7月,中国专利CN102503654A公开了镇江培蕾基质公司蔡立新等专利技术的“一种机插水稻育秧基质”,并详细公开了以陈年及当年双孢蘑菇下脚料、金针菇下脚料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水稻育秧基质。这些专利技术也只能用于常规稻育秧,不能作为有机稻育秧基质使用。在现有技术中,水稻育秧基质生产时,一般都需要添加缓释剂、粘接剂、保水剂或无机肥、矮壮素等物质,如果应用其作为有机稻的育秧基质,这些物质将对有机稻米质量生产影响,研发一种利用纯有机原料生产的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育秧基质的不足,优选纯有机原料,不添加任何缓释剂、粘接剂、保水剂、无机化肥、矮壮素等无机化合物,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新型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其产品质量稳定、颗粒小、养分高,无漂浮现象,十分适合有机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的制作方法,基质由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粉、果树枝条颗粒有机物料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形成的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壳、草炭、蛭石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先对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进行晾晒、粉碎处理;再将木薯渣含水量调节至55-65%,再按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35%、木薯渣35%,秸秆粉15%,果树枝条颗粒15%的比例对有机物料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并晾晒、粉碎成5mm以下颗粒形成有机发酵物料;再将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壳颗粒、草炭、蛭石这些原辅材料充分搅拌、均匀混合,进行装袋、称重、包装入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原辅材料的收集与加工处理:收集有机废弃物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及椰糠、草炭为主要原料,并分别进行晾晒、粉碎、加工处理;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是以稻麦草为主要原料的蘑菇培养基,经蘑菇菌丝生长产出蘑菇后留下的废弃物料,并经堆制腐熟一个月以上,再利用日光晒干、机械粉碎处理后得到的双孢蘑菇草土混合物料,草土体积比为3-5:1;木薯渣是木薯原料提取酒精后的下脚料,其含水量较高,一般为80-90%,需将其进行晾晒、脱水处理,使其含水量达到55-65%备用;农作物秸秆需要经晒干、粉碎、加工成粒径≤2mm,长度≤5mm,含水量12-16%的秸秆粉;果树枝条为桃、梨、葡萄枝条,需要经晒干、粉碎、加工成粒径≤2mm,长度≤3mm,含水量≤15%的颗粒物料;椰糠为国产或者进口压缩椰糠砖经湿法膨胀加工处理,形成含水量50-75%,粒径≤5mm的椰糠湿润物料;草炭选择东北出产草炭原料;另外准备炭化谷壳颗粒、蛭石作为辅料;2)确定基质配方:该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体积份原料配方为:有机发酵物料3-5份,椰糠湿料1-2份,炭化谷壳颗粒1-2份,草炭1-2份,蛭石0.5-1份;3)有机物料的混合堆制发酵:步骤1)收集、加工处理得到的有机废弃物原料需要进行混合堆制发酵,加工成发酵有机混合物料,其步骤如下:①调整理化指标:发酵物在预处理时,须调整有机物料的pH、C/N、EC值、含水量指标;②投料建堆:先将步骤1)得到的有机废弃物原料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粉、果树枝条颗粒按前述比例混合,含水量调节至58-68%,投入发酵槽中堆制发酵预处理,堆放深度1.2-1.5m;或将其直接放在有阳光板避雨棚的水泥发酵场地上堆制成宽2-3m,高0.8-1.2m,长度10-30m的堆进行堆制发酵预处理;③接种发酵菌剂:有机物料投放发酵槽或者水泥发酵场预处理3-5天后,须加入高温速腐菌剂或者EM制剂对有机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发酵处理,并将发酵菌剂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没有雨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④测定温度:按步骤3)-③加入高温速腐剂或者EM制剂后,每天须测温2次,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或者堆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⑤翻堆供氧:加入高温速腐菌剂或EM制剂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须根据季节,并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3-4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尤其是夏季;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况下,每隔2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6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2次;高温发酵会消耗水分,每次翻堆需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水分,确保发酵料含水量控制在55-65%;⑥出料处理:当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粉、果树枝条粉混合发酵物料的颜色变为褐色,温度不再升高,且与环境温度相似,无臭味,具有明显发酵土香味,达到发酵效果后就可以出料,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后进入下一步;4)添加椰糠湿料及其他辅料:将步骤3)得到并经干燥、粉碎、过筛后的有机混合发酵物料,按配方添加炭化谷壳、草炭、蛭石,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即成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所述基质中,总养分含量2-3%,含水量40-50%,总孔隙度65-75%,容重0.35-0.5g/ml,粒径≤5mm,干基质中有机质含量30-45%,EC值为≦3.0mS/cm,气水比为1:2-4,pH为5.5-7.0;该基质是外观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的颗粒状固体,无异味。5)装袋、称重与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的制作方法,基质由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粉、果树枝条颗粒有机物料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形成的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壳颗粒、草炭、蛭石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先对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进行晾晒、粉碎处理;再将木薯渣含水量调节至55‑65%,再按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35%、木薯渣35%,秸秆粉15%,果树枝条颗粒15%的比例对有机物料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并晾晒、粉碎成5mm以下颗粒形成有机发酵物料;再将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壳颗粒、草炭、蛭石这些原辅材料充分搅拌、均匀混合,进行装袋、称重、包装入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原辅材料的收集与加工处理:收集有机废弃物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及椰糠、草炭为主要原料,并分别进行晾晒、粉碎、加工处理;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是以稻麦草为主要原料的蘑菇培养基,经蘑菇菌丝生长产出蘑菇后留下的废弃物料,并经堆制腐熟一个月以上,再利用日光晒干、机械粉碎处理后得到的双孢蘑菇草土混合物料,草土体积比为3‑5:1;木薯渣是木薯原料提取酒精后的下脚料,其含水量较高,一般为80‑90%,需将其进行晾晒、脱水处理,使其含水量达到55‑65%备用;农作物秸秆需要经晒干、粉碎、加工成粒径≤2mm,长度≤5mm,含水量12‑16%的秸秆粉;果树枝条为桃、梨、葡萄枝条,需要经晒干、粉碎、加工成粒径≤2mm,长度≤3mm,含水量≤15%的颗粒物料;椰糠为国产或者进口压缩椰糠砖经湿法膨胀加工处理,形成含水量50‑65%,粒径≤5mm的椰糠湿润物料;草炭选择东北出产草炭原料;另外准备炭化谷壳颗粒、蛭石作为辅料;2)确定基质配方:该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体积份原料配方为:有机发酵物料3‑5份,椰糠湿料1‑2份,炭化谷壳颗粒1‑2份,草炭1‑2份,蛭石0.5‑1份;3)有机物料的混合堆制发酵:步骤1)收集、加工处理得到的有机废弃物原料需要进行混合堆制发酵,加工成发酵有机混合物料,其步骤如下:①调整理化指标:发酵物在预处理时,须调整有机物料的pH、C/N、EC值、含水量指标;②投料建堆:先将步骤1)得到的有机废弃物原料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粉、果树枝条颗粒按前述比例混合,含水量调节至58‑68%,投入发酵槽中堆制发酵预处理,堆放深度1.2‑1.5m;或将其直接放在有阳光板避雨棚的水泥发酵场地上堆制成宽2‑3m,高0.8‑1.2m,长度10‑30m的堆进行堆制发酵预处理;③接种发酵菌剂:有机物料投放发酵槽或者水泥发酵场预处理3‑5天后,须加入高温速腐菌剂或者EM制剂对有机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发酵处理,并将发酵菌剂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没有雨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④测定温度:按步骤3)‑②加入高温速腐剂或者EM制剂后,每天须测温2次,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或者堆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⑤翻堆供氧:加入高温速腐菌剂或EM制剂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须根据季节,并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3‑4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尤其是夏季;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况下,每隔2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6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高温发酵会消耗水分,每次翻堆需要根据水分消耗情况补充水分,确保发酵料含水量控制在55‑65%;⑥出料处理:当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粉、果树枝条粉混合发酵物料的颜色变为褐色,温度不再升高,且与环境温度相似,无臭味,具有明显发酵香味,达到发酵效果后就可以出料,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后进入下一步;4)添加椰糠湿料及其他辅料:将步骤3)得到并经干燥、粉碎、过筛后的有机混合发酵物料,按配方添加炭化谷壳、草炭、蛭石,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即成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所述基质中,总养分含量2‑3%,含水量40‑50%,总孔隙度65‑75%,容重0.35‑0.5g/ml,粒径≤5mm,干基质中有机质含量30‑45%,EC值为≦3.0mS/cm,气水比为1:2‑4,pH为5.5‑7.0;该基质是外观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的颗粒状固体,无异味;5)装袋、称重与包装:发酵混合好的成品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定量装入编织袋,称重、包装、封口后送入仓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的制作方法,基质由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
粉、果树枝条颗粒有机物料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形成的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
壳颗粒、草炭、蛭石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先对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进行晾晒、粉碎处
理;再将木薯渣含水量调节至55-65%,再按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35%、木薯渣35%,秸秆粉
15%,果树枝条颗粒15%的比例对有机物料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并晾晒、粉碎成5mm以下颗粒
形成有机发酵物料;再将有机发酵物料与椰糠湿料、炭化谷壳颗粒、草炭、蛭石这些原辅材
料充分搅拌、均匀混合,进行装袋、称重、包装入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原辅材料的收集与加工处理:收集有机废弃物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农作物
秸秆、果树枝条及椰糠、草炭为主要原料,并分别进行晾晒、粉碎、加工处理;双孢蘑菇草土
混合料是以稻麦草为主要原料的蘑菇培养基,经蘑菇菌丝生长产出蘑菇后留下的废弃物
料,并经堆制腐熟一个月以上,再利用日光晒干、机械粉碎处理后得到的双孢蘑菇草土混合
物料,草土体积比为3-5:1;木薯渣是木薯原料提取酒精后的下脚料,其含水量较高,一般为
80-90%,需将其进行晾晒、脱水处理,使其含水量达到55-65%备用;农作物秸秆需要经晒干、
粉碎、加工成粒径≤2mm,长度≤5mm,含水量12-16%的秸秆粉;果树枝条为桃、梨、葡萄枝条,
需要经晒干、粉碎、加工成粒径≤2mm,长度≤3mm,含水量≤15%的颗粒物料;椰糠为国产或
者进口压缩椰糠砖经湿法膨胀加工处理,形成含水量50-65%,粒径≤5mm的椰糠湿润物料;
草炭选择东北出产草炭原料;另外准备炭化谷壳颗粒、蛭石作为辅料;
2)确定基质配方:该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体积份原料配方为:有机发酵物料3-5份,椰
糠湿料1-2份,炭化谷壳颗粒1-2份,草炭1-2份,蛭石0.5-1份;
3)有机物料的混合堆制发酵:步骤1)收集、加工处理得到的有机废弃物原料需要进行
混合堆制发酵,加工成发酵有机混合物料,其步骤如下:
①调整理化指标:发酵物在预处理时,须调整有机物料的pH、C/N、EC值、含水量指标;
②投料建堆:先将步骤1)得到的有机废弃物原料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木薯渣、秸秆
粉、果树枝条颗粒按前述比例混合,含水量调节至58-68%,投入发酵槽中堆制发酵预处理,
堆放深度1.2-1.5m;或将其直接放在有阳光板避雨棚的水泥发酵场地上堆制成宽2-3m,高
0.8-1.2m,长度10-30m的堆进行堆制发酵预处理;
③接种发酵菌剂:有机物料投放发酵槽或者水泥发酵场预处理3-5天后,须加入高温速
腐菌剂或者EM制剂对有机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发酵处理,并将发酵菌剂和物料充分混合均
匀;没有雨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
④测定温度:按步骤3)-②加入高温速腐剂或者EM制剂后,每天须测温2次,其时间分别
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或者堆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
40cm,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
⑤翻堆供氧:加入高温速腐菌剂或EM制剂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须根据
季节,并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
3-4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尤其是夏季;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
况下,每隔2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6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
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高温发酵会消耗水分,每次翻堆
需要根据水分消耗情况补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忠,朱忠贵,蔡培元,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兴农有机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