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管道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还包括膨胀管、挡板,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径均小于膨胀管的管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与膨胀管同轴连接,且分别位于膨胀管的两端,所述位于膨胀管内的进液管与出液管上均设有若干第一减振孔,所述挡板固定在膨胀管内,且挡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减振孔,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沿挡板的中心向四周渐大。与传统的管道相比,本方案中的流体经过多次分流,流体之间相互抵消,扰乱了管道内流体的脉动,将气流脉动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减振效果,有效的降低了安全事故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
技术介绍
塑料管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塑料管材的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高强度、高模量、轻质、抗振等,各种特定要求的高强度塑料管材的开发研制越来越显迫切。特别是对于输送系统中,离心栗和压缩机是常见的动力机械,他们的不均匀的排放的流体都会使管道内部的流体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进而导致管道中压力和流体的流速发生变化,动力机械的这种不稳定性还会造成压力和流量的脉动;而机组负荷的波动还会引起流量的波动。当这种波动的压力作用在约束不足的管道中或者减振性能不佳的管系中时,就会引起剧烈的振动,尤其是当流体遇到弯头、调节阔、变径段、孔板等元件时,如果产生的激振力频率与管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严重时将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减少管道振动的设备,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管、挡板,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径均小于膨胀管的管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与膨胀管插入膨胀管中,并与膨胀管同轴连接,且分别位于膨胀管的两端,进液管与出液管位于膨胀管中的部分均设有若干第一减振孔,所述挡板固定在膨胀管内,且挡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减振孔,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沿挡板的中心向四周渐大。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不均匀的流体从进液管进入膨胀管中,部分流体从进液管中流出,部分流体从第一减振孔中流出,就会经过多次分流,在膨胀管中改变了流动的方向,并相互抵消。在挡板的作用下,再一次进行分流,大部分从挡板的边缘进入,少部分从挡板的中心进入,然后在挡板的另一侧部分从出液管的入口进入出液管,另一部分从出液管上的第一减振孔中进入出液管,最后从出液管中流出。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沿挡板的中心向四周渐大,主要是为了确保大部分的流体从挡板的边缘流入,从而在进入出液管时,可从出液管上的第一减振孔中进入出液管中,强行改变流体的流向,方便流体的脉动相互抵消。与传统的管道相比,本方案中的流体经过多次分流,流体之间相互抵消,扰乱了管道内流体的脉动,将气流脉动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减振效果,有效的降低了安全事故的产生。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设有第三减振孔的辅减振管,所述辅减振管固定在膨胀管的侧壁,并位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所述辅减振管的长度大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距离。辅减振管进一步增加了流体的流动路径,改变了流体的流动方向,加强了流体的脉动相互抵消,从而增强了出液管的减振效果。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一减振孔沿进液管、出液管的圆周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第一减振孔能从各个方位进出进液管和出液管,更加稳定。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第一减振孔的孔径等于0.2倍进液管的管径。如若第一减振孔的孔径过大,则分流的效果差,如若第一减振孔的孔径过小,则容易导致管内的阻力过大,不利于流体的流动。长期的实验证明,第一减振孔的孔径等于0.2倍进液管的管径时,综合效果最好。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至方案四中任一项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板为不锈钢挡板。不锈钢挡板的耐酸碱性强,且强度高,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液管10、第一减振孔103、出液管20、膨胀管30、挡板40、辅减振管50、第三减振孔503。如图1所示,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包括进液管10、出液管20、膨胀管30和挡板40。进液管10、出液管20的管径相等,且均为膨胀管30的管径的0.25倍。进液管10、出液管20与膨胀管30同轴连接,且分别位于膨胀管30的左、右两端。进液管10、出液管20均有部分伸入到膨胀管30内,且位于膨胀管30内的进液管10与出液管20上均设有若干第一减振孔103,第一减振孔103沿进液管10、出液管20的圆周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第一减振孔103能从各个方位进出进液管10和出液管20,更加稳定。第一减振孔103的孔径等于0.2倍进液管10的管径。挡板40为不锈钢挡板40,该挡板40焊接在膨胀管30内,且挡板40上设有若干第二减振孔,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沿挡板40的中心向四周渐大。另外,还包括设有第三减振孔503的辅减振管50,该辅减振管50固定在膨胀管30的侧壁,并位于进液管10和出液管20之间,辅减振管50的长度大于进液管10和出液管20之间的距离。辅减振管50进一步增加了流体的流动路径,改变了流体的流动方向,加强了流体的脉动相互抵消,从而增强了出液管20的减振效果。具体工作时,不均匀的流体从进液管10进入膨胀管30中,部分流体从进液管10中流出,部分流体从第一减振孔103中流出,就会经过多次分流,在膨胀管30中改变了流动的方向,并相互抵消。在挡板40的作用下,再一次进行分流,大部分从挡板40的边缘进入,少部分从挡板40的中心进入,然后在挡板40的另一侧部分从出液管20的入口进入出液管20,另一部分从出液管20上的第一减振孔103中进入出液管20,最后从出液管20中流出。与传统的管道相比,本方案中的流体经过多次分流,流体之间相互抵消,扰乱了管道内流体的脉动,将气流脉动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减振效果,有效的降低了安全事故的产生。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主权项】1.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管、挡板,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径均小于膨胀管的管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与膨胀管插入膨胀管中,并与膨胀管同轴连接,且分别位于膨胀管的两端,进液管与出液管位于膨胀管中的部分均设有若干第一减振孔,所述挡板固定在膨胀管内,且挡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减振孔,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沿挡板的中心向四周渐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第三减振孔的辅减振管,所述辅减振管固定在膨胀管的侧壁,并位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所述辅减振管的长度大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孔沿进液管、出液管的圆周均匀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孔的孔径等于0.2倍进液管的管径。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不锈钢挡板。【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还包括膨胀管、挡板,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径均小于膨胀管的管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与膨胀管同轴连接,且分别位于膨胀管的两端,所述位于膨胀管内的进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减振功能的管道,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管、挡板,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径均小于膨胀管的管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与膨胀管插入膨胀管中,并与膨胀管同轴连接,且分别位于膨胀管的两端,进液管与出液管位于膨胀管中的部分均设有若干第一减振孔,所述挡板固定在膨胀管内,且挡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减振孔,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沿挡板的中心向四周渐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