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730 阅读:8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包括下叉、上叉,下叉与上叉之间铰连接有驱动上叉的液压油缸,所述下叉设有动臂支撑板和连杆支撑板,所述上叉包括左右夹抓,所述左右夹抓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接杆,所述左右夹抓两抓前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业适应性高、并且工作稳定可靠,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载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装载机上配套使用的新型 装载机抓木器。技术背景目前装载机是配套使用抓木器来抓取运输木料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式,其抓 木器多为两相互配合的弧状夹叉,其中上叉多为两爪式结构,两夹爪分布在左、 右两侧,中间无连接装置,通过设置在两夹叉之间的油缸驱动上叉闭合、打开 实现木料的抓取与夹持作业。但是随着装载机吨位的增加,抓木器上叉两夹爪 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加,这样在抓取细小木料作业时,受夹持能力的限制,容 易发生撒料现象,作业适应性差,对作业效率造成一定影响,而在抓取大直径 木料与密度较大物料时因两夹爪受力大,易损坏,导致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作业适应性高、并且工作稳定可靠的新型装载机抓木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包括下叉、上叉,下叉与上叉之间铰连接有驱动上叉的液压油缸,所述下叉设有动臂支撑板和连杆支撑板,所述上叉包括左右夹抓,所述左右夹抓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接杆,所述左右夹抓两抓前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板。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两连接杆。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叉包括左右叉齿,左右叉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穿过动臂支撑板和连杆支撑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右夹抓后端部与液压油缸柱塞端铰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装载机抓木器,由于是采用了包括下叉、上叉,在下叉与上叉之间铰连接有驱动上叉的液压油缸,而在下叉设有与装载机连接的动臂支撑板和连杆支撑板,并且上叉包括左右夹抓,左右夹抓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 接杆,左右夹抓两抓前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板的方式,使上叉左、右夹爪之间形 成的整体式弧形结构,增大了包络面积,提高了产品适应性,并且上叉强度得 到了加强,提高了抓取大直径木材及密度较大物料时工作装置的稳定性与可靠 性,同时该装置可抓取储油桶、管道等圆形物料,进一步扩大了装载机的使用 范围。连接杆采用两连接杆,结构简单实用。下叉采用左右叉齿之间设有两连 接管,并且两连接管分别穿过动臂支撑板和连杆支撑板,增强了下叉的牢固性, 也提高了整个抓木器与装载机之间连接和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新型装载机抓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新型装载机抓木器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新型装载机抓木器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叉2、上叉l,下叉2、 上叉1多采用后部通过销轴铰连接的方式,而在下叉2与上叉1之间铰连接有 驱动上叉1的液压油缸3,这样通过操纵液压油缸3的工作带动上叉1实现闭合、 打开抓取与夹持的功能。在下叉2上设有动臂支撑板4和连杆支撑板5,抓木器 通过动臂支撑板4与装载机动臂铰连接、连杆支撑板5与装载机连杆铰连接的 方式实现与装载机的连接并在装载机的驱动和控制下工作。如图2和图3所示, 上叉l包括左右夹抓ll、 12,而在左右夹抓ll、 12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接杆, 在左右夹抓11、 12两抓前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板15,这样上叉1通过左、右夹爪 和连接杆、连接板杆形成的整体式弧形结构,增大了包络面积,提高了产品适 应性,并且上叉强度得到了加强,而为了简化结构,连接杆可采用两根,如第 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根据作业的需要,也可以采用三根、四根或其它 数目的连接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左右夹抓ll、 12后端部与液压油缸3柱塞端铰连接,如通过销轴与液压油缸3的柱塞端铰连接方式。为了方便生产 与增加使用的可靠稳固性,连接杆、连接板与左右夹抓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 式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下叉2包括左右叉齿21、 22,在左右叉齿21、 22之间 设有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4,并且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4分别 穿过动臂支撑板4和连杆支撑板5后两端与左右叉齿21、 22固定连接,根据作 业的需要,也可以采用三根、四根或其它数目的连接管。这样不仅增强了下叉2 的牢固性,也提高了整个抓木器与装载机之间连接和工作的可靠性。在使用时,通过装载机上工作装置的控制与驱动操纵下叉2的升举、翻转 等工作,而通过控制液压油缸3工作带动上叉1实现闭合、打开抓取与下叉2 配合实现夹持功能。本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可以与装载机的铲斗互换使用,仅需增加对液压油缸的 控制即可,而装载机的车身、车架、动臂及工作装置则不需变动,非常的方便, 实现了一机多用,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权利要求1、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叉(2)、上叉(1),下叉(2)与上叉(1)之间铰连接有驱动上叉(1)的液压油缸(3),所述下叉(2)设有动臂支撑板(4)和连杆支撑板(5),所述上叉(1)包括左右夹抓(11、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夹抓(11、12)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接杆,所述左右夹抓(11、12)两抓前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板(1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第 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两连接杆。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2)包 括左右叉齿(21、 22),左右叉齿(21、 2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 连接管(24),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4)分别穿过动臂支撑板(4) 和连杆支撑板(5)。4、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 夹抓(11、 12)后端部与液压油缸(3)柱塞端铰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包括下叉、上叉,下叉与上叉之间铰连接有驱动上叉的液压油缸,所述下叉设有动臂支撑板和连杆支撑板,所述上叉包括左右夹抓,所述左右夹抓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接杆,所述左右夹抓两抓前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板。本技术作业适应性高、并且工作稳定可靠,不易损坏。文档编号B65G65/00GK201124415SQ20072015910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乐刚, 蒋书满, 袁明勇, 郭显刚 申请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装载机抓木器,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叉(2)、上叉(1),下叉(2)与上叉(1)之间铰连接有驱动上叉(1)的液压油缸(3),所述下叉(2)设有动臂支撑板(4)和连杆支撑板(5),所述上叉(1)包括左右夹抓(11、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夹抓(11、12)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接杆,所述左右夹抓(11、12)两抓前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板(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书满袁明勇王乐刚郭显刚
申请(专利权)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