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棉田的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及灌溉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排气阀和压力表,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另一端设有排气阀。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广、使用方便、容易掌握,解决了普通膜下滴灌存在首、尾部压力不均匀及毛管易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农业灌溉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膜下滴灌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技术,尤其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前 所未有的节水能力。膜下滴灌管网一般由主干管、分干管、支管和毛管组成,其中支管与毛 管组成田间管网。目前滴灌系统产品中,毛管使用的是滴灌带,支管一般对称于干管成鱼骨 式布置,干管间距决定了支管的长度。根据水源的位置和地形条件,管网布置形式常见有 "一"字形、"T"字形、"干"字形和疏齿形,各级管道应相互垂直,以使管道最短而控制面积最 大。即:毛管垂直附管,附管平行于支管,支管垂直于分干管,分干管垂直于干管,分干管与 干管一般情况下需要地埋,毛管必须与陇向平行,同时尽量对称。支管单向布置不超过150 米,双向布置不超过300米,(毛管)滴灌带工作长度单向布置不超过500米。 采用膜下滴灌以后,植物行间无灌溉水分,杂草少了,可以减少锄地的次数,也不 需要平整土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但现有的膜下滴灌技术无法保证毛管(滴灌带)首、尾 部压力均匀一致,常常造成进水口水分充足,而毛管出水口水压较小,造成供水不足;而且, 当毛管中泥沙过多,常常造成堵塞无法继续修复导致灌溉停止,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膜下滴灌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针对棉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 统。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广、使用方便、容易掌握,解决了普通膜下滴 灌存在首、尾部压力不均匀及毛管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 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 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 有区域阀、排气阀和压力表,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在另一支管上、与"工" 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另一端设有排气阀。 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 分; 所述地上部分包括栗房、过滤系统、施肥装置;其中,栗房水管与过滤系统之间通 过主干管连接,在主干管靠近栗房的一端依次安装倒流防止器、水表、排气阀、施肥装置,在 主干管靠近过滤系统的一端设有压力表; 所述地下部分包括支管和毛管; 所述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通过分干管连接,在分干管上靠近过滤系统处设有压力 表。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所述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均可采用 本领域常用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中,主干管优选为屈|6〇管;分干管优选为?£.04〇管;支管优选 为PE032管。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地下部分可依据作物土壤实际情况设定埋 设深度。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分干管优选埋于地下80cm;所述支管优选埋于地下40cm〇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每个"工"字形结构中毛管的数量可根据实 际情况增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所述主干管1、分干管2、支管3之间的连接 关系为现有滴灌系统常规连接方式;如各级管道应相互垂直,以使管道最短而控制面积最 大。即:支管垂直于分干管,分干管垂直于主干管。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所述毛管须与陇向平行布设,且相互对称; 所述支管单向布置不超过150米,双向布置不超过300米,毛管单向布置不超过500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系统的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时,打开栗房水栗,水进入主干管,经过施肥装置、过滤系统进入分干管; (2)根据田间水分状况打开相应田间管网区域的"工"字形结构的进水口阀门,进 行灌水; (3)灌水过程中实施观测每个压力表的压力,如发现压力不均一时,打开相应支管 的排气阀和冲刷阀,使整个管网压力保持一致;如发现管网堵塞,打开相应支管的冲刷阀进 行冲刷。 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案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可以调整整个管网的实时压力,实现整个的 压力均匀一致。 2、当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的毛管出现堵塞时,可以打开相应支管的冲刷阀进行冲 刷,确保毛管的通畅。 本专利技术所述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广、使用方便、容易掌握,解决 了普通膜下滴灌压力不均匀及毛管易堵塞的问题,为干旱地区水分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 支撑。【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的俯视图。图中:1、主干管;2、分干管;3、支管;4、毛管;5、区域阀;6、排气阀;7、压力表;8、冲 刷阀;9、栗房;10、过滤系统;11、施肥装置;12、倒流防止器;13、水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 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包括主干管1、分干管2、支管3、毛管4;其 中主干管1、分干管2、支管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滴灌系统常规连接方式; 而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 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每个"工"字形结构内, 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5、排气阀6和压力表7,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7、排气 阀6和冲刷阀8;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7、排气阀6和冲 刷阀8,另一端设有排气阀6。 实施例2-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所述地上部分包括栗房9、过滤系统10、施肥装置11;其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在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排气阀和压力表,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另一端设有排气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刘绍东,陈婷婷,张思平,沈倩,刘敬然,彭军,赵新华,刘志红,董合林,李鹏程,刘爱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