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超音速“南水北调”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运装置和调运轨道(滑轨)。调运装置包括高压气体密封装置的储气罐、水桶、滑轮。高压气体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水桶的特征在于:其底端套在储气罐的罐体上,并且其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滑轮,滑轮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水桶上。调运轨道(滑轨)的特征在于:包括左轨、右轨、地轨固定件。左轨、右轨与地轨固定件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固定在地面上。水桶与罐体的左侧滑轮在左轨内滑行,其右侧滑轮在右轨内滑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调运速度较快、调运成本与现有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差无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设施虽然也能将南方的水调往北方,但调运的速度较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调运水资源的设施,能够将南方的水以超音速的速度调往北方,而且成本与“南水北调”调运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差无几。不仅如此,此设施还可以作为一种超音速运货装置使用,可以南北快速调运货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调水速度较慢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超音速“南水北调”运水装置,包括调运装置和调运轨道(滑轨)。调运装置包括高压气体密封装置的储气罐、水桶、滑轮。高压气体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和侧板,所述的侧板的顶部固定在上压板上与上压板形成主气室,并且相对的两个侧板外壁的距离小于上压板的宽度,所述的上压板上开有与主气室相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的第一进气口处设置第一进气口盖;所述的外壳顶部开口,其底部设置与内壳的侧板相对应的侧板槽,所述的侧板可在侧板槽内上下运动,所述的外壳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外壳的上部开有第二进气口 ;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上压板的侧面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侧板、上压板和外壳形成副气室。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底部且开有第二出气口并且罐体底部贴着内壁设置有金属薄板(厚度为Iym左右),罐体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罐体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相通的第三进气口,所述的第三进气口处设置第三进气口盖。罐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滑轮,滑轮通过第一固定杆固定在罐体上。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一进气口盖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水桶的特征在于:其底端套在储气罐的罐体上,并且其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滑轮,滑轮通过第二固定杆固定在水桶上。水桶的两侧滑轮与罐体的两侧滑轮的形状、功能完全相同。所述的滑轨包括左轨、右轨、地轨固定件。左轨、右轨的形状呈半方框形。左轨、右轨与地轨固定件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固定在地面上。罐体的左侧滑轮、水桶的左侧滑轮在左轨内滑行,罐体的右侧滑轮、水桶的右侧滑轮在右轨内滑行。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三进气口处设置进气口盖托,进气口盖托的一侧开有与罐体相通的进气孔,所述的第三进气口盖设置在进气口盖托内,且进气口盖托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三进气口盖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进气口盖的底端设置驱动第三进气口盖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装置在机架上左右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气口盖底端的第三传力杆、设置在第三上传力杆上的第三上齿条、第三齿轮、底端设置在第三出气口盖顶部的第三下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三下传力杆上的第三下齿条,所述的第三上齿条和第三下齿条分别位于第三齿轮的左右两侧并且均可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位于第三进气口内的转轴上,转轴的两端设置在罐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架上部还设置用于驱动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五驱动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罐体顶部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出气口的底端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并且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上的第一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一传力杆上的第一齿条,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架上设置可在其上左右运动的第一支架,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竖直设置并且底部固定在第一进气口盖顶部的第二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的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压板上的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四电机、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四电机驱动的第四齿轮、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可以相对第二支架左右运动的第四传力杆和设置在第四传力杆上的第四齿条,所述的第四齿条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传力杆设置在第二传力杆未设置第二齿条的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五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五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并且由第五电机驱动的第五齿轮、固定在外壳外壁上呈L型的第五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五传力杆上的第五齿条,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五齿条相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架下部设置左右两个可左右运动的支撑架和驱动支撑架左右运动的第六驱动电机,两个支撑架上相对的个设置一个支撑槽。所述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相配合的凸起,且第二出气口闭合件两端设置在支撑槽内,所述的第六驱动电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六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并且由第六电机驱动的第六齿轮、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第六传力杆和设置在第六传力杆上的第六齿条,所述的第六齿条和第六齿轮相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设一个副气室,显著地减少了气体的泄漏的概率。本专利技术没有转子旋转,也就没有能量浪费在转子的旋转上,能量的利用率高,本专利技术除了少部分的能量消耗在副气室上(大约只占总能量的1% )外,其余的能量均被利用。在压气机的下方设置与压气机相通的储气罐,储气罐与压气机直接相通,减少了压缩气体储藏中的泄漏,尤其是罐体的顶部设置第二凹槽,把第一出气口底端直接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使整个装置的气体泄漏基本为零。本专利技术中驱动装置驱动上压板对气体进行压缩,并且考虑到压气机与罐体的连接使气体压缩后罐体封闭不宜操作,也为了更大限度地减少气体的泄漏,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三驱动装置控制罐体顶部第三进气口盖的关闭与打开,当上压板向下压缩气体时,第三传力杆一起向下运动,第三传力杆上的第三上齿条接触到第三齿轮时,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三传力杆继续向下运动时,第三上齿条驱动第三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三下传力杆向上运动,向上拉动第三进气口盖,使第三进气口盖上端与第一凹槽相配合,从而实现罐体上第三进气口的密封,此时罐体内压力较大,向上推动第三进气口盖;上压板向上运动至与第一进气口盖脱离时,第四驱动装置将第二驱动装置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向着远离第三齿轮的方向推动,第三传力杆和第三传力杆上的第三上齿条也一起运动,并且第三上齿条与第三齿轮脱离,不再啮合;第二驱动装置再将第一进气口盖向上拉动,并手动将第二驱动装置推动至原位。第五驱动装置可以将外壳整体地向上提起,便于压气机与罐体的分离。第六驱动装置将支撑架向两侧驱动,第二出气口闭合件两端都与支撑架相脱离,罐体内的高压气体冲破金属薄板,并从第二出气口处喷出。高压气体向外喷出时会推动罐体与水桶上的滑轮沿着滑轨快速滑行,从而将水桶送达目的地。另外,若调运装置一次滑行的距离不够长,可以通过设立基站的方法将水桶逐级地传递下去,这样就可以达到快速调运水资源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除第二驱动装置的回位需要人工操作外,其他的均无需人工亲自参与,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结构也比较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高压气体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调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反应本专利技术中储气罐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音速“南水北调”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运装置和调运轨道(滑轨)。调运装置包括高压气体密封装置的储气罐、水桶、滑轮。高压气体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 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9);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7)和侧板(8),所述的侧板(8)的顶部固定在上压板(7)上与上压板(7)形成主气室(26),并且相对的两个侧板(8)外壁的距离小于上压板(7)的宽度。所述的上压板(7)上开有与主气室(26)相通的第一进气口(25),所述的第一进气口(25)处设置第一进气口盖(21);所述的外壳(9)顶部开口,其底部设置与内壳的侧板(8)相对应的侧板槽(10),所述的侧板(8)可在侧板槽(10)内上下运动。所述的外壳(9)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23),外壳(9)的上部开有第二进气口(310);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9)内,上压板(7)的侧面与外壳(9)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侧板(8)、上压板(7)和外壳(9)形成副气室(27)。 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11)。所述的罐体(11)底部开有第二出气口(12),并且罐体(11)底部贴着内壁设置有金属薄板(29),罐体(11)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12)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3),罐体(11)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23)相通的第三进气口(24),所述的第三进气口(24)处设置第三进气口盖(18)。罐体(1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滑轮(31),滑轮(31)通过第一固定杆(32)固定在罐体(11)上。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7)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一进气口盖(21)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水桶(33)的特征在于:其底端套在储气罐的罐体(11)上,并且其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滑轮(34),滑轮(34)通过第二固定杆(35)固定在水桶(33)上。水桶(33)的两侧滑轮(31)与罐体(11)的两侧滑轮(34)的形状、功能完全相同。 所述的滑轨包括左轨(37)、右轨(38)、地轨固定件(39)。左轨(37)、右轨(38)的形状呈半方框形。左轨(37)、右轨(38)与地轨固定件(39)固定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39)固定在地面上。罐体(11)的左侧滑轮、水桶(33)的左侧滑轮在左轨(37)内滑行,罐体(11)的右侧滑轮、水桶(33)的右侧滑轮在右轨(38)内滑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陈小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