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453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提高油的分离性能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在发动机(1)的油分离结构中,从窜漏气体分离油的油分离室(41~44)沿着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设于气缸体(2)的侧面(2B),油分离室(41~44)具备:壳体部(40),其形成于气缸体(2)的侧面(2B);以及罩构件(51),其在与气缸体(2)的侧面隔离的位置封闭壳体部(40),油分离室(41~44)被设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A~45C)和设于罩构件(51)的与分隔壁(45A~45C)抵接的分隔壁(53~55)隔开,在分隔壁(53、55)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油分离室(41~44)之间流通的连通孔(53a、55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特别是涉及从窜漏气体分离油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搭载于汽车等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已知具备从窜漏气体分离油的分油室(相当于油分离室)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油分离室被气缸体的侧面的外周壁包围。在油分离室中设有具有切口的多个挡油板,从曲柄室经过窜漏气体导入孔流入油分离室的窜漏气体与挡油板碰撞而从窜漏气体分离油。被分离了油的窜漏气体经过挡油板的切口而与设于下游侧的挡油板碰撞,油在从窜漏气体分离后,经过进气管被再次送入燃烧室,在燃烧室内与混合气体一起再次燃烧。由此,能防止存积于油底壳的油由于窜漏气体而劣化。_5]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f献专利文献1:实开昭64 - 30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8]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种现有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不是在油分离室内窜漏气体经过与燃烧室有距离的位置的结构。由此,窜漏气体受到燃烧室的热而在窜漏气体中较多地存在油蒸气,不易从窜漏气体分离油。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_2]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中,多个油分离室沿着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设于气缸体的侧面,用于分离窜漏气体中的油,油分离室具备:壳体部,其形成于气缸体的侧面;以及罩构件,其在气缸体的侧面离开的位置覆盖壳体部,多个油分离室被设于壳体部的壳体侧分隔壁以及设于罩构件的且与壳体侧分隔壁抵接的罩侧分隔壁隔开,在罩侧分隔壁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多个油分离室之间流通的连通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设于气缸体的侧面的多个油分离室被设于壳体部的壳体侧分隔壁以及设于罩构件的与壳体侧分隔壁抵接的罩侧分隔壁隔开,在罩侧分隔壁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多个油分离室之间流通的连通孔。由此,能使窜漏气体经过与气缸体的侧面有距离的罩构件侧的连通孔在多个油分离室之间流通。因此,能用外部气体冷却窜漏气体而促进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蒸气的液化。因而,能增大油雾的粒径并从窜漏气体容易地分离油,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窜漏气体处理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具备窜漏气体处理装置的内燃机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图2的II1-1II方向向视截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拆下了气缸盖罩和链壳体的状态下的具备窜漏气体处理装置的内燃机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拆下罩构件的状态下的气缸体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油分离室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罩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用截面表示罩构件的一部分的油分离室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用截面表示罩构件的一部分的油分离室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在油分离室中窜漏气体和从窜漏气体分离的油的流动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安装有罩构件的气缸体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图8的XII—XII方向向视截面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在油分离室中窜漏气体滞留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其它形状的罩构件的立体图。附图标iP,说曰月L...发动机(内燃机)、2…气缸体、2B."侧面、40…壳体部、41、42、43、44…油分离室、45A、45B、450"分隔壁(壳体侧分隔壁)、53、54、55…分隔壁(罩侧分隔壁)、53a、55a…连通孔、53c、55c…切口部、56、58…碰撞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实施方式。图1?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图。首先,说明构成。此外,在图1?图11中,左右前后方向表示从驾驶席看时的车辆的左右前后方向。在图1?图4中,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1具备:气缸体2 ;气缸盖3,其设于气缸体2的上部;气缸盖罩4,其设于气缸盖3的上部;以及油底壳5,其设于气缸体2的下部。在图1中,在气缸体2中收纳有以自如地上下运动的方式收纳在气缸27内的活塞28以及将活塞28的上下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曲柄轴6等,使曲柄轴6旋转自如地对其进行支撑的曲柄壳体2A —体地设于气缸体2的下部。另外,在曲柄壳体2A和油底壳5之间形成有曲柄室24。在图1、图4中,气缸盖3具备:作为凸轮轴的进气凸轮轴7,其沿着气缸27的排列方向延伸,具备进气凸轮7a ;以及作为凸轮轴的排气凸轮轴8,其与进气凸轮轴7平行地配置并沿着气缸27的排列方向延伸,具备排气凸轮8a。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收纳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的气缸盖3和气缸盖罩4之间的空间构成气门室13。另外,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由多个凸轮盖3A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气缸盖3。 在图1中,在气缸盖3中形成有进气口 29和排气口 30,进气口 29和排气口 30由随着进气凸轮7a和排气凸轮8a的旋转而被驱动的进气门31和排气门32打开、关闭。在气缸盖3中安装有进气岐管33,进气岐管33经由进气管34连接着空气滤清器35。空气滤清器35净化从外部取入的吸入空气Ai,被空气滤清器35净化的吸入空气Ai从进气管34被吸入进气岐管33,从进气岐管33经由各进气口 29被分配、吸入到各气缸27。在进气管34中设有节气门34A,该节气门34A调整被吸入到气缸27的空气量。在图4中,在进气凸轮轴7的端部设有进气凸轮链轮9,进气凸轮链轮9卷绕有正时链11。在排气凸轮轴8的端部设有排气凸轮链轮10,该排气凸轮链轮10卷绕有正时链llo在曲柄轴6的端部设有曲柄链轮12,曲柄链轮12卷绕有正时链11。由此,曲柄轴6的旋转从曲柄链轮12经由正时链11传递到进气凸轮链轮9和排气凸轮链轮10,使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旋转。当进气凸轮7a和排气凸轮8a旋转时,进气门31和排气门32分别打开、关闭进气口 29和排气口 30 (参照图1),由此使形成于气缸27上部的燃烧室14 (参照图1)与进气口29和排气口 30连通、阻断。这样进气门31和排气门32通过正时链11而与曲柄轴6的旋转相应地工作。在图2、图3中,在气缸体2和气缸盖3的端部(发动机1的前面侧)设有链壳体21。链壳体21覆盖正时链11并且在气缸体2和链壳体21之间形成链收纳室22 (参照图3),链收纳室22与曲柄室24连通。在图5、图6、图8、图9中,在气缸体2的侧面2B形成油分离室17,油分离室17利用形成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壳体部40以及安装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罩构件51 (参照图7)形成4个油分离室41?44。在图5、图6中,油分离室41?44具备形成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多个分隔壁4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中,多个油分离室沿着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设于气缸体的侧面,用于分离窜漏气体中的油,上述油分离室具备:壳体部,其形成于上述气缸体的侧面;以及罩构件,其在上述气缸体的侧面离开的位置覆盖上述壳体部,上述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油分离室被设于上述壳体部的壳体侧分隔壁以及设于上述罩构件的且与上述壳体侧分隔壁抵接的罩侧分隔壁隔开,在上述罩侧分隔壁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多个上述油分离室之间流通的连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翔柳田拓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