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410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高了显示设备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的满足了大尺寸显示设备的强度要求和超薄外观结构需求。该显示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呈现图像画面的液晶面板、被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背面侧的光学元件组和被配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组的远离所述液晶面板一侧且为所述显示设备提供强度支持的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光学元件组之间且被配置成射出光线经所述光学元件组后为所述液晶面板在呈现图像画面时提供背光的光源,其中,所述背板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两侧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液晶显不设备包括用于显不图像内容的LCD液晶面板和向LCD液晶面板提供白色光源的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光学膜片以及用来安装光源和光学膜片的背板。背板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主要用来提高显示设备的整体结构强度。现有液晶显示设备的尺寸越来越大,先后出现了75寸、80寸、85寸等大尺寸液晶显示设备,相应的,现有背板的结构强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尺寸液晶显示设备的强度要求,因此,迫切的需要提供一种高强度背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提高显示设备的整体结构强度,且满足超薄外观结构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呈现图像画面的液晶面板、被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背面侧的光学元件组和被配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组的远离所述液晶面板一侧且为所述显示设备提供强度支持的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光学元件组之间且被配置成射出光线经所述光学元件组后为所述液晶面板在呈现图像画面时提供背光的光源,其中,所述背板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两侧薄。进一步的,所述背板最大厚度与所述背板最小厚度之间的厚度差为所述背板最大长度的1%。?10%0。优选的,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光学元件组的内表面为平面,远离所述光学元件组的外表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和所述弧面的圆心分别位于所述平面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光学元件组的内表面为第一弧面,远离所述光学元件组的外表面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同轴但不同心。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中间填充层,其中,所述中间填充层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以及所述中间填充层冲压形成。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为钢板,所述中间填充层为蜂窝铝板。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呈现图像画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以及被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且为所述显示设备提供强度支持的背板,其中,所述背板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两侧薄。进一步的,所述背板最大厚度与所述背板最小厚度之间的厚度差为所述背板最大长度的1%。?10%0。进一步的,所述背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内表面为平面,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外表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和所述弧面的圆心分别位于所述平面的两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大尺寸显示设备,在搬运和安装的过程中,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而造成显示设备其他零部件的损坏,且其背板的中间部位相对边沿部位的变形大,因此,相应的需要提高显示设备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其背板采用中间厚两侧薄的弧形结构设计,背板的中间部位结构强度大于四周边沿部位,降低了背板中间部位的变形量,在显示设备自身重力导致背板中间部位应力大于四周边沿部位的情况下,保证了背板整体应变的均匀性,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同时,采用中间厚两侧薄的背板,在不增加显示设备边缘厚度的前提下,提高大尺寸显示设备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显示设备中间部位的变形,很好地适应了大尺寸显示设备的强度要求,有利于实现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设备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不显不设备的背板结构不意图; 图3a为图3所示背板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b为图3所示背板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图3所示背板的强度分布规律;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显示设备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5所示背板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显示设备的背板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a为图7中所示背板沿图7所示y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b为图7中所示背板沿图7所示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c为图7所示背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显示设备的背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显示设备的尺寸越来越大,先后出现了 75寸、80寸、85寸等大尺寸显示设备,相应的,其背板的整体结构尺寸也越来越大,当我们通过显示设备的边沿进行搬运或者通过显示设备的中间部位进行安装时,显示设备的中间部位越来越容易发生变形,相应的,其背板的中间部位挠度越来越大。示例的,85寸的液晶电视,在通过位于其背板中心的壁挂支架挂靠在墙体上时,在其自身中重力的作用下,其背板中间部位变形量较大,甚至引起灯条等部件的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显示设备,其背板采用中间厚两侧薄的弧形结构设计,背板的中间部位结构强度大于四周边沿部位,降低了背板中间部位的变形量,在显示设备自身重力导致背板中间部位应力大于四周边沿部位的情况下,保证了背板整体应变的均匀性,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同时,采用中间厚两侧薄的背板,在不增加显示设备边缘厚度的前提下,提高大尺寸显示设备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显示设备中间部位的变形,很好地适应了大尺寸显示设备的强度要求,有利于实现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图1、图2、图4、图6和图8示例性的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设备可以为液晶显示设备,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0LED显示设备)。实施例一: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包括被配置成呈现图像画面的液晶面板104、被配置在液晶面板104背面侧的光学元件组103和被配置于光学元件组103的远离液晶面板104—侧且为显示设备100提供强度支持的背板101以及收纳于背板101与光学元件组103之间且被配置成射出光线经光学元件组103后为液晶面板104在呈现图像画面时提供背光的光源102。示例的,光学元件组103包括扩散板、扩散片、导光板、棱镜片和量子点膜等光学膜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此处仅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组局限于此。其中,扩散板和扩散片主要用于修正光线的扩散角度,增大出射光辐射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内出射光强度,提高背光模组出射光的均匀性;棱镜片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背光模组出光面出射光的强度,具体的,利用形成在衬底材料上的微棱镜结构的折射作用使来自光源的某一角度范围内的出射光偏转至正面方向出射,这样,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微棱镜结构的作用下不断被循环利用,原本向各个方向发散的光线在通过棱镜片后被控制在正面视角方向上,从而达到亮度增强的效果;导光板主要作用是将点光源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被配置成呈现图像画面;光学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背面侧;背板,被配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组的远离所述液晶面板一侧,且为所述显示设备提供强度支持;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光学元件组之间,被配置成射出光线经所述光学元件组后,为所述液晶面板在呈现图像画面时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板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两侧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