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044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包括:上臂、下臂、调节螺栓,踏板安装在所述下臂的一端;所述上臂沿其侧方向延伸出第一杆和第二杆,在所述上臂的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开有螺纹孔;所述下臂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光孔、第二光孔和第三光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均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光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三光孔间隙配合,所述弹簧被夹持在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光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栓能够在所述第二光孔内旋转同时带动所述下臂沿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驾驶员是依靠踩动汽车踏板实现车辆控制的,例如离合踏板、制动踏板或者油门踏板。汽车踏板是驾驶员直接操作的部件,但车辆上的踏板位置是固定的,不能左右调节,无法满足所有驾驶人员的操作姿态,操作舒适性无法得到保证。现有技术中的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均集中在踏板臂的长度调节上,通过调节踏板臂的长度能够改变力臂大小从而调节下踏力,使下踏更加舒适。但是对于踏板的左右位置,一般是根据目标市场人群的统计数据进行标定设计,例如对于亚洲市场,一般是以1.6米至1.9米的身高范围为基础进行踏板左右位置的设计定位,这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因此本领域的通常做法是不允许对踏板的左右位置进行调节,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也不会想到为了满足极少数特殊人群的需要而增加结构复杂度,因为这不符合经济性。但是,对于身材特别矮小或者特别高大的驾驶者来说,或者对于孕妇来说,仅靠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已经无法满足踩踏汽车踏板的舒适性要求,而且,即使对于正常身材的群体来说,每个驾驶者的驾驶习惯不同,例如有的驾驶者习惯双腿分开,而有的驾驶者习惯双腿收拢,因此左右位置固定的汽车踏板无法满足100%的舒适性要求。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于购车成本来说,驾驶舒适性在购车时的考虑比重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汽车厂商将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设计思路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但这恰好是技术人员容易忽略的因素。从安全角度来讲,驾驶员的双腿长期保持在不舒适的左右位置很容易造成疲劳,从而造成踩踏踏板的迟缓,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区分油门踏板与制动踏板。因此,从舒适性、安全性考虑,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左右调节的汽车踏板。现有技术还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汽车踏板位于仪表台下方,在汽车踏板的调节过程中,需要驾驶员手持工具钻到仪表台下方进行调节,这对于身材高大的驾驶者或者孕妇来说是十分不便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左右调节的汽车踏板,从而提高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包括:上臂、下臂、调节螺栓,踏板安装在所述下臂的一端;所述上臂沿其侧方向延伸出第一杆和第二杆,在所述上臂的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开有螺纹孔;所述下臂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光孔、第二光孔和第三光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均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光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三光孔间隙配合,所述弹簧被夹持在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光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栓能够在所述第二光孔内旋转同时带动所述下臂沿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运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螺栓上套装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具有定位凸缘及外表面光滑的管部,所述管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光孔处的所述下臂的宽度,所述管部与所述第二光孔间隙配合,锁紧螺母顶在所述管部的端部从而使得所述下臂被夹持在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定位凸缘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管部之间还安装有垫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螺栓的螺帽为花瓣式螺帽。作为优选方案,在任意旋转角度下,所述花瓣式螺帽外边缘超出所述下臂的上边缘。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可调节的汽车踏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杆和第二杆作为上臂、下臂之间传递踩踏力的媒介,而采用调节螺栓调节下臂相对于上臂的左右位置,并采用弹簧顶紧上臂和下臂,防止调整后调节螺栓自转导致踏板左右位置发生不需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踏板的左右可调和定位功能,无论对于何种身材,驾驶员均能够根据自身习惯将踏板的左右位置调整到合适位置,因此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采用定位套、锁紧螺母与下臂的配合来实现调节螺栓相对下臂能够旋转且能够带动下臂眼调节螺栓的轴向平移的功能,不仅满足了踏板调节要求,而且具有装配方便、使调节螺栓更加耐磨从而保证调节精度的优势。进一步地,采用花瓣式的螺帽,无需工具便能实现踏板左右调节。进一步地,在任意旋转角度下,花瓣式螺帽外边缘超出下臂的上边缘,使得驾驶员能够随时用脚拨动调节螺栓,而不用钻到仪表台下面进行调节,提高了调节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踏板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臂的装配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调节螺栓的装配图;图4是组装后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踏板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臂,2、下臂,3、踏板,4、第一杆,5、第二杆,6、螺纹孔,7、第一光孔,8、第二光孔,9、第三光孔,10、调节螺栓,11、弹簧,12、瓣部,13、定位套,14、垫片,15、锁紧螺母,16、细段,17、粗段,18、定位凸缘,19、管部,20、外边缘,21、上边缘,22、螺帽。具体实施方式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侧方向、左右方向指的是汽车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高低方向指的是汽车的高度方向。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汽车踏板的踏板臂分为上臂1和下臂2两部分。踏板3安装在下臂2的一端,用于驾驶人员踩踏对汽车进行离合、制动或者加减速控制。上臂1沿其侧方向延伸出第一杆4和第二杆5,第一杆4和第二杆5能够以螺纹连接或者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到上臂1上。在上臂1的长度方向上,在第一杆4与第二杆5之间开有螺纹孔6。参考图2,下臂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光孔7、第二光孔8和第三光孔9,三个光孔内不加工内螺纹。参考图2、图3,调节螺栓10具有细段16、粗段17和螺帽22。细段16上加工有外螺纹,且细段16的外径d小于粗段17的外径D。螺帽22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瓣部12,因此螺帽22为花瓣式螺帽。调节螺栓10上套装有定位套13。定位套13具有定位凸缘18及外表面光滑的管部19。定位套13的管部19具有内螺纹,从细段16旋入直至定位凸缘18顶在粗部17的端部,实际加工时也能够以过盈配合、焊接等方式将定位套13套装到调节螺栓10上。管部19的外径也大于细段16的外径d。参考图1至图4,组装时,先将第一杆4和第二杆5上套装弹簧11,然后,将第一杆4插入第一光孔7并与其间隙配合、将第二杆5插入第三光孔间隙9并与其配合,然后将套装有定位套13的调节螺栓10从图1中的右侧穿过第二光孔8,然后安装垫片14、从细段16旋入锁紧螺母15。锁紧螺母15通过垫片14顶在管部19的端部,由于管部19的长度L大于第二光孔8处的下臂2的宽度,因此下臂2被夹持在垫片14与定位凸缘18之间。管部19与第二光孔8为间隙配合,因此调节螺栓10能够相对下臂2旋转,同时调节螺栓10能够通过定位凸缘18和垫片14的夹持作用而带动下臂2平移。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不采用垫片14而使锁紧螺母15直接顶在管部19的端部并与定位凸缘18配合夹持下臂2。然后,将调节螺栓10的细段16旋入螺纹孔6实现螺纹配合,此时弹簧11被夹持在上臂1和下臂2之间从而提供预紧力。如图4所示,顺时针旋转花瓣式螺帽22,则调节螺栓10及定位套13在第二光孔8内旋转,由于细段16与螺纹孔6的螺纹配合而使调节螺栓10向着左侧旋进,定位凸缘18带动下臂2沿着调节螺栓10的轴向方向(即左右方向)向着左侧平移,下臂2在第一杆4和第二杆5上向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下臂、调节螺栓,踏板安装在所述下臂的一端;所述上臂沿其侧方向延伸出第一杆和第二杆,在所述上臂的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开有螺纹孔;所述下臂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光孔、第二光孔和第三光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均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光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三光孔间隙配合,所述弹簧被夹持在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光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栓能够在所述第二光孔内旋转同时带动所述下臂沿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下臂、调节螺栓,踏板安装在所述下臂的一端;所述上臂沿其侧方向延伸出第一杆和第二杆,在所述上臂的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开有螺纹孔;所述下臂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光孔、第二光孔和第三光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均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光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三光孔间隙配合,所述弹簧被夹持在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光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栓能够在所述第二光孔内旋转同时带动所述下臂沿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汽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上套装有定位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飞殷寒寒史兆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