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云端专利>正文

一种叉车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031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托架,属于货物转运工具技术领域。该托架包括上支撑平面、下支撑平面,上支撑平面与下支撑平面之间设置有叉车铲脚进出空间,所述的上支撑平面上设置有上缺口,上缺口的下底面形成部分或全部下支撑,与上缺口相邻设置有上支撑面,上支撑下设置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脚进出空间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缺口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本托架在货物周转或流通装卸货物时可以实现托架与货物的分离,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托架,特别涉及一种叉车托架,属于货物转运工具

技术介绍
在货物的转运过程中,叉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装卸货物的效率,在使用叉车装卸货物时,由于叉车要使用铲脚将货物升起或放下,所以在货物下方必须有叉车铲脚进出的空间,叉车托架就是这样一种工具,托架具有上支撑平面以及下支撑平面,两个平面之间有用于叉车铲脚进出的空间,将待转运的货物放在托架的上支撑平面上,叉车铲脚进入托架的上支撑平面与下支撑平面空间后将托架连同货物一起铲起或放下,这种方式与人工装卸相比效率较高,但存在着下述问题:在装卸货物时必须通过托架才能实现,托架在装卸与转运过程中必须在货物下面才可以实现,装卸与运输过程中无法实现托架与货物的分离,这造成了以下一些客观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托架在装卸、转运过程中不能脱离货物,增加了托架的使用数量,使投入托架的资金成本增加;二是托架本身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这就要求在设计货物包装体积大小时要充分考虑托架本身所占用的体积,降低了运输空间的有效使用率,提高了单位体积货物的运输成本;而且托架随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后,如果托架本身在目的地没有使用价值,这种情况下许多厂家为了降低托架的使用成本,还要求将托架返运回来,这进一步的增加了运输成本,在物流运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既能保证货物装卸效率又能克服上述使用托架过程中带来的效益问题是广大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在叉车装卸物流中的上述问题,人们采用在现有的托架上再间隔的垫放一定厚度的支撑块,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托架与货物分离,但使托架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高度更高,不利于物流行业精益化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使用现有技术中托架装卸以及转运货物过程中产生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叉车托架。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叉车托架,包括上支撑平面、下支撑平面,上支撑平面与下支撑平面之间设置有叉车铲脚进出空间,所述的上支撑平面上设置有上缺口,上缺口的下底面形成部分或全部下支撑,与上缺口相邻设置有上支撑面,上支撑下设置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脚进出空间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缺口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支撑平面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上支撑面组成,上支撑面两边与下支撑面之间通过槽边连接,相邻的上支撑面之间形成上开口槽,托架上平面形成上支撑面与上开口槽相互交替设置的结构,上支撑面下部为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开口槽内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开口槽为相互交替均匀或不均匀设置的多个,上述结构形成的托架端面为矩形波形状或梯形波形状,矩形波或梯形波的波峰面为上支撑面,波谷面为下支撑面,相邻两个波峰面之间形成上开口槽,相邻两个波谷面之间形成下开口槽,上开口槽的槽底面为下支撑面,下开口槽的槽底面为上支撑面,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空间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开口槽内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进一步的,所述的矩形波的转角部位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缺口截面为L形或L形沿竖直线的对称形或U形或V形或梯形或弧形或去掉上部边的矩形。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托架完全可以实现传统托架的功能外,无论在企业内部周转货物或外运装卸货物时,通过将铲脚直接进出设置在上支撑面上的上缺口将货物单独铲起进行装卸,铲起到相应高度后通过匹配的平移推进装置将货物置放在要求的面上,这种托架使货物转运过程中不必连同托架一起运输,能够有效的降低周转托架的使用数量,提高运输车辆空间的有效使用率,降低货物的内部周转和运输成本,并有效克服托架返运的费用,而且本托架中附图1、图2、图4所示的结构以及多种其它形状设计结构托架可以不分正反面使用,进一步简化了作业流程,本托架相对于传统托架,在一体成型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材料费用和模具费用,使托架模具的制作更简单,降低托架本身的成本,所以本托架从上述多方面均能够有效的降低货物流通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四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简易化端面形式。图6是本技术另一种简易化端面形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提供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各标记为:1:上支撑面;2:上开口槽;21:上部弧形角;22:下部弧形角;3: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脚进出空间,4:加强肋;5:下支撑面。如各附图所示,一种叉车托架,包括上支撑平面、下支撑平面,上支撑平面与下支撑平面之间设置有叉车铲脚进出空间,所述的上支撑平面上设置有上缺口,2所示的上开口槽为上缺口的一种形式,与上缺口相邻设置有上支撑面1,上支撑面1下设置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脚进出空间3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缺口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更为具体的,上支撑平面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上支撑面组成,上支撑面两边与下支撑面之间通过槽边连接,相邻的上支撑面之间形成上开口槽,上开口槽为上缺口的一种形式,如2所示的上开口槽,托架上平面形成上支撑面1与上开口槽2相互交替设置的结构,上支撑面1下部为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脚进出空间3铲起托架或同时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开口槽2内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更为优化的,多个上开口槽可以为相互平行的多个,多个上开口槽也可以为为相互交替均匀或不均匀分布设置,上述结构形成的托架端面为矩形波形状或梯形波形状,如图1、图2、图4所示,矩形波或梯形波的波峰和波谷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机设置,不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波峰波谷长度可无规律性,即上支撑面和上开口槽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变换,矩形波或梯形波的波峰面为上支撑面,波谷面为下支撑面,相邻两个波峰面之间形成上开口槽2,相邻两个波谷面之间形成下开口槽,可以选择设计下开口槽为拱形,上开口槽2的槽底面为下支撑面,下开口槽的槽底面为上支撑面,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空间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开口槽内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如图3所示的情况下,上开口槽为相互平行的多个,托架端面为矩形波形状或梯形波形状,矩形波或梯形波的波峰面为上支撑面,相邻上开口槽底面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下支撑平面,多个上开口设置方案不限于图中的情况,多个上开口槽可以为相互平行的多个,多个上开口槽也可以为为相互交替均匀或不均匀分布设置,为了优化角部受力,矩形波的转角部位为弧形,如21、22所示,上缺口截面为L形或L形沿竖直线的对称形或U形或V形或梯形或弧形或去掉上部边的矩形,图5、图6示出上缺口截面为L形以及L形沿竖直线的对称形,本技术中开口槽的内壁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或折面,开口槽边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本技术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托架的相应部位增加加强肋。本技术的托架在使用时,除了完全可以实现传统托架的功能外,还可以在装卸货物时,通过将铲脚直接进出设置在上支撑面上的上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托架,包括上支撑平面、下支撑平面,上支撑平面与下支撑平面之间设置有叉车铲脚进出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平面上设置有上缺口,上缺口的下底面形成部分或全部下支撑,与上缺口相邻设置有上支撑面,上支撑面下设置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脚进出空间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缺口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端张博源
申请(专利权)人:张云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