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SmCo永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884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SmCo磁体中具有Sm(CobalFe0.3Cu0.043Zr0.03)z固溶态磁体,其中,z取值为以下任一:7.60,7.84,8.06;固溶态磁体中具有Sm2O3,其加工工艺包括合金铸锭、氢破碎、气流磨、压制成型、烧结固溶、时效处理,其中:烧结固溶为将压制成型得到的毛坯于1170℃-1220℃下烧结0.3-1小时,随后于1155℃-1185℃固溶2-6小时,并快速风冷到室温,得到烧结坯。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量产性更好,易于推广和大规模应用,同时具有高磁能积、高剩磁、低内禀矫顽力及高耐热温,能够有效地满足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钐钴永磁体,特别是一种高性能SmCo永磁体,尤其是高铁含量高性能2:17型SmCo磁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功能材料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社会进步,永磁材料是功能材料中的一种,由于其具有能量转化功能和各种磁物理效应,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当今信息社会。稀土永磁材料是现在已知的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它比磁钢的磁性能高100多倍,比铁氧体、铝镍钴性能优越得多。由于稀土永磁材料的使用,不仅促进了永磁器件向小型化发展,提高了产品的性能,而且促使某些特殊器件的产生,所以稀土永磁材料一出现,立即引起各国的极大重视,发展极为迅速。稀土永磁材料按成分可主要分为:1.稀土钴永磁材料,包括稀土钴(1-5型)永磁材料SmCo5和稀土钴(2-17型)永磁材料Sm2Col7两大类;2.稀土钕永磁材料,NdFeB永磁材料;3.稀土铁氮(RE_Fe_N系)或稀土铁碳(RE_Fe_C系)永磁材料。钐钴永磁体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依据成份的不同分为SmCo5和Sm2Col7,分别为笫一代和笫二代稀土永磁材料,其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可靠的矫顽力,虽然由于其原料是储量稀少的钐和战略金属钴,原料稀缺、价格昂贵而使其发展受到限制,随着钕铁硼材料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减少,但由于钐钴永磁体在稀土永磁系列中表现出良好的温度特性。与钕铁硼相比,钐钴更适合工作在高温环境中,因此在军工技术等高温严苛环境中仍然应用广泛。钐钴磁体的磁性能与磁粉的组织和粒度密切相关。对于各向异性永磁体来说,磁体中的磁晶都按照易磁化轴的方向排列,磁体的各向异性强,磁性能好;另外永磁合金由于晶粒的尺寸效应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制备晶粒尺寸较小的永磁合金,从而提高矫顽力也是钐钴永磁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硬磁材料来说,得到高剩余磁化强度的重要条件是磁晶的各向异性强。Sm2Col7磁体具有30MG0e(240kJ/m3)的最大磁能积,其机加工难度很大,其含钴比率比SmCo5更低,原材料成本更低;Sm2Col7磁体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磁性能高温稳定性,其它稀土永磁比较,其Br可逆温度系数最低,典型值为-0.03%/°C。主要应用在伺服马达、水栗连接器和传感器;特别是用在磁体工作温度高,高温高湿或其它的高腐蚀的环境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主要目的在于现有的技术与工艺的基础上,引入速凝、氢破、气流磨等先进的制备工艺,实现钐钴磁体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的精细化调控,提升钐钴磁体的磁性能;解决新技术和现有钐钴磁体工业生产的兼容性冋题,基于衫钻磁体工业化制备技术的跃升,完成尚磁能积、尚剩磁、尚耐温性衫钻磁钢的批量、稳定化生产,实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有效应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SmCo磁体中具有Sm(CobaiFe0.3Cu().()43Zr().()3)^溶态磁体,其中,z取值范围为7.60-8.06(优选z取值为以下任一:7.60,7.84,8.06);固溶态磁体中具有Sm203(这是在磁体制备过程中氧的引入所造成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加工工艺包括合金铸锭、氢破碎、气流磨、压制成型、烧结固溶、时效处理,其中:烧结固溶为将压制成型得到的毛坯于1170°C_1220°C下烧结0.3-1小时,随后于1155°C_1185°C固溶2_6小时,并快速风冷到室温,得到烧结坯。本专利技术方案通过调控Sm含量来抑制高铁含量磁体固溶后产生的杂相,最终获得了较为均匀一致的胞状结构,提高了磁体的磁性能。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一种改进,(当Z取值为7.60时)固溶态磁体中包括有结晶A和结晶B,其中结晶B离散分布于结晶A中(结晶B占固溶态磁体总体积的5-12% )』DS表征结果表明,结晶A区域中的Sm含量比结晶B区域高,而结晶A区域中Fe含量比结晶B区域略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一种改进,结晶A的元素组成包括(wt%): Sm26.5% ;Co 46.3% ;Fe 21.0% ;Cu 3.4%;Zr2.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一种改进,结晶B的元素组成包括(wt%): Sm23.4% ;Co 47.4% ;Fe 22.8% ;Cu 3.5%;Zr2.9%。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一种改进,结晶A为TbCm型结构的1: 7H相,其晶带轴为方向。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一种改进,结晶B为Th2Zrm型结构的2:17R相和Th2Nin型结构的2:17H相。同时TEM表征显示,结晶A区域没有明显的片状相,其黑色条纹为样品厚度信息,电子衍射斑点显示其为TbCm型结构的1:7H相,其晶带轴为方向。结晶B区域存在明显的片状相,电子衍射斑点显示其为Th2Zm7型结构的2:17R相和Th2Nin型结构2:17H相,由于2:17H相的衍射斑点很弱,其含量较少,其片状相可能为2:17H相。另外,2:17R相的(-101),(-102),(-201),(-202)和(-204)斑点都明显被拉长,这说明这些晶面存在大量面缺陷,SP无序的2:17R相。另外由于Co-Co哑铃型结构对随机取代0&&15型3111(:05中部分的Sm原子则形成了 TbCm型结构,若该取代为完全有序取代则形成Th2Zrm型结构或者Th2Nin型结构,如该取代为部分有序则可能形成含有许多面缺陷的2:17R。可见,B区域为部分有序2:17R相和少量2:17H相的混合体。XRD图谱也表明,z = 7.60磁体XRD图显示出明显的两相特征,2:17R相和1: 7H相都是在1:5相的基础上衍生而来,两者的许多晶面间距都非常相近,所以很多晶面衍射峰重叠在一起,但仍有些晶面的面间距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XRD图谱上的某些衍射峰位置出现了明显分峰现象。由于代表(204)2:17R晶面的(-204)衍射斑点出现了拉长,即(204)2:17R晶面存在许多面缺陷,这将导致XRD中(204)2:17R晶面衍射峰的弱化,故而在其XRD图谱上(204)2:17R晶面衍射峰很弱。(204)2:17R晶面衍射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Th2Zni7型结构2:17R相的有序化程度,当(204)2:m晶面衍射峰完全消失时,物相为完全无序取代的2:17相,即为1: 7H相。当z增加到7.84时,磁体表现出1: 7H相的特征,可见,提高z值即降低Sm含量可有效的抑制相分离,从而获得单一的1:7H相固溶体。但当z值近一步升高到8.06时,合金成分偏向2:17的化学计量比,此时固溶态磁体由于Sm含量过低而难以形成均匀的1:7H相;另外,由于速冷的原因,固溶态磁体形成部分有序的2:17R相,在XRD图谱上表现出(204)2: m晶面衍射峰的弱化,但此时2:17R相的有序度明显大于z = 7.60固溶态磁体中的2:17R相。可见Sm含量过低也不利于均匀1: 7H相固溶体的形成。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一种改进,结晶B中2:17R相是沿ABCABC的方式堆垛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一种改进,结晶B中2:17H相是沿ABAB的方式堆垛的。本方案中,采用1190°C_1220°C的烧结温度,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高温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高性能SmCo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mCo磁体中具有Sm(CobalFe0.3Cu0.043Zr0.03)z固溶态磁体,其中,z取值范围为7.60‑8.06;所述固溶态磁体中具有Sm2O3;所述高性能SmCo永磁体的加工工艺包括合金铸锭、氢破碎、气流磨、压制成型、烧结固溶、时效处理,其中:烧结固溶为将压制成型得到的毛坯于1170℃‑1220℃下烧结0.3‑1小时,随后于1155℃‑1185℃固溶2‑6小时,并快速风冷到室温,得到烧结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道良苏广春关井和胡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