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709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位于冷凝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管束和管板、位于冷凝器本体两端的前腔体和后腔体、位于前腔体上部的进水口、位于后腔体底部的出水口、位于冷凝器本体上部的进气口、位于冷凝器本体下部的出液口,所述换热管束通过管板与前后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管板与换热管连通的圆孔之间的若干支撑架、位于每个换热管中的若干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与对应所述支撑架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导流刮片。本实用型结构简单实用,可以有效自清除换热管内的水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属于冷凝器

技术介绍
现有冷凝器由于需要接外用敞开式水源,导致冷却水易污染,进而导致壳管式冷凝器内的换热管束结构甚至堵塞,严重影响冷凝器换热性能,因此需要对换热管束进行清洁。现有清理方法一般为化学方法,但冷凝器需要停止工作,且使用化学物带来一定的污染。因此若冷凝器带自清洁功能非常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自动清洁换热管内的水垢,防止堵塞。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位于冷凝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管束和管板、位于冷凝器本体两端的前腔体和后腔体、位于前腔体上部的进水口、位于后腔体底部的出水口、位于冷凝器本体上部的进气口、位于冷凝器本体下部的出液口,所述换热管束通过管板与前后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管板与换热管连通的圆孔之间的若干支撑架、位于每个换热管中的若干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与对应所述支撑架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导流刮片。前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片的外侧与每根换热管内侧距离为5-10mm。前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片至少有一个叶片。前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个数与换热管的个数相同。前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片有三个叶片。前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本体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每个换热管穿过支撑板。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换热管内设置活动杆和导流刮片,换热管内的水垢在冷凝器运行时自动清除,支撑板可防止换热管晃动;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可以有效自清除换热管内的水垢,防止堵塞。【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换热管内导流刮片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冷凝器本体,2-进水口,3-出水口,4-进气口,5-出液口,6-前腔体,7-后腔体,8-活动杆,9-支撑架,10-支撑板,11-换热管束,12-导流刮片,13-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1、位于冷凝器本体1内部的换热管束11和管板13、位于冷凝器本体1两端的前腔体6和后腔体7、位于前腔体6上部的进水口 2、位于后腔体7底部的出水口 3、位于冷凝器本体1上部的进气口 4、位于冷凝器本体1下部的出液口 5,所述换热管束11通过管板13与前后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管板13与换热管连通的圆孔之间的若干支撑架9、位于每个换热管中的若干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两端与对应支撑架9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8上固定连接有导流刮片12。所述导流刮片12的外侧与每根换热管内侧距离为5-10mm。所述导流刮片12至少有一个叶片。如图2所示,所述导流刮片12有三个叶片。所述活动杆8的个数与换热管的个数相同。所述冷凝器本体1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板10,每个换热管穿过支撑板10。支撑板可稳定住换热管,防止导流刮片12在换热管内部刮水垢时导致换热管晃动。所述支撑架9垂直位于管板13与换热管连通的圆孔内。本技术实施方式:冷凝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进水口 2中流入水,水从管板13的圆孔进入换热管中,带动导流刮片12随活动杆8转动,换热管内侧的水垢随着叶片转动剥落,随水流流出出水口3,此为自清洁过程,无需拆卸或停止运行冷凝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1 )、位于冷凝器本体(1)内部的换热管束(11)和管板(13)、位于冷凝器本体(1)两端的前腔体(6)和后腔体(7)、位于前腔体(6)上部的进水口(2)、位于后腔体(7)底部的出水口(3)、位于冷凝器本体(1)上部的进气口(4)、位于冷凝器本体(1)下部的出液口(5),所述换热管束(11)通过管板(13)与前后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管板(13)与换热管连通的圆孔之间的若干支撑架(9)、位于每个换热管中的若干活动杆(8 ),所述活动杆(8 )的两端与对应所述支撑架(9 )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8 )上固定连接有导流刮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片(12)的外侧与每根换热管内侧距离为5-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片(12)至少有一个叶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8)的个数与换热管的个数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片(12)有三个叶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本体(1)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板(10),每个换热管穿过支撑板(1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位于冷凝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管束和管板、位于冷凝器本体两端的前腔体和后腔体、位于前腔体上部的进水口、位于后腔体底部的出水口、位于冷凝器本体上部的进气口、位于冷凝器本体下部的出液口,所述换热管束通过管板与前后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管板与换热管连通的圆孔之间的若干支撑架、位于每个换热管中的若干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与对应所述支撑架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导流刮片。本实用型结构简单实用,可以有效自清除换热管内的水垢。【IPC分类】F28G3/10, F28B1/02, F28F9/013【公开号】CN205102624【申请号】CN201520821836【专利技术人】范祥荣 【申请人】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1)、位于冷凝器本体(1)内部的换热管束(11)和管板(13)、位于冷凝器本体(1)两端的前腔体(6)和后腔体(7)、位于前腔体(6)上部的进水口(2)、位于后腔体(7)底部的出水口(3)、位于冷凝器本体(1)上部的进气口(4)、位于冷凝器本体(1)下部的出液口(5),所述换热管束(11)通过管板(13)与前后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管板(13)与换热管连通的圆孔之间的若干支撑架(9)、位于每个换热管中的若干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两端与对应所述支撑架(9)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8)上固定连接有导流刮片(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祥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