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漆器用木胎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木坯,该木坯包括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中心坯块呈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横竖纹分体拼接,一方面扩大了木材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大大缩短现有木胎的制作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整板木胎易变形的缺陷,具有经久耐用、不裂不皱、不收缩、不起皮的优点,较之现有木胎成本更低,稳定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漆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漆器用木胎结构。
技术介绍
漆器制造和漆工艺术是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长期以来在相互交流影响下共同发展起来的。由于漆器坚实轻便,耐热耐酸,抗潮防腐,又可施加花纹装饰,故具备实用、经济、美观等特点。它种类繁多,用途甚广,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我国用漆有悠久的历史,其始远在原始社会时期,殷商遗址多次发现有描绘乃至雕嵌的漆器残件。《綴耕录》中记载道“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于旋床上胶缝干成,名曰棬榡。”棬榡就是漆器的胎骨,做胎骨是制造漆器的第一道工序,在漆器中出现最早、使用最广的胎骨就是木胎。其开始在商代以前,战国、西汉时期的漆器,大多数是木胎,直到今天,木胎仍是漆器中最常用的胎骨之ο传统的木胎多采用整板结构,原料上首选百年以上的陈旧楠木以及埋藏时间较长的寿材,为防止木胎的收缩变形,还需要对楠木进行长达半年时间的怄旧处理,借助于水与微生物的作用使木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出,然后再取出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可见,若想制得坚固耐用、不易变形的木胎,传统方法在原料上要求十分严格,并且制备周期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漆器领域的飞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漆器用木胎结构,解决了现有木胎成本高,制备周期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漆器用木胎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木坯,该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包括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其中,中心坯块呈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在中心坯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在中心坯块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上述各坯块经拼合后整体呈方形。当然,若想制得其他形状的木坯,可对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的形状进行相应调整,如要制备圆形木坯,可将围绕在中心坯块外侧的第一坯块、第一 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的外轮廓加工成圆形即可,在此不再赘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中心坯块、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的纹理为竖纹,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的纹理为横纹。优选的,在第一坯块和第一 V形坯块的贴合面外侧中部还设有连接片,该连接片优选为竹片,可进一步保证第一坯块和第一 V形坯块连接的牢固性。相应的,在第一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一 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之间均设有上述连接片。上述分体拼接式木胎较之现有常见的整板木胎,其对于材料的选择性可大大放宽。传统的木胎制作首选的是百年以上的陈旧楠木以及埋藏时间较长的寿材,为防止木胎的收缩变形,还需要对楠木进行长达半年时间的怄旧处理,借助于水与微生物的作用使木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出,然后再取出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可见若想制得无收缩性、不易变形和开裂的木胎,传统方法的木料制备周期需长达至少半年之久。而采用上述分体拼接式木胎,首先在木料的年份要求上只需长满三年即可,其次对于新砍伐下的木材无需经过长时间的怄旧处理,因此采用上述分体拼接式木胎可大大缩短产品的制备周期,同时扩大了木材的选择范围,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上述木坯的原料是银杏木、杉木、楠木、泡桐木、梧桐木、樟木、白果木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对于一些厚度较厚的产品,为进一步提高木胎的稳定性,前述木胎结构包括多个上下错位叠合的木坯,换句话说,木坯至少设置有两个,且上下叠合,每一层木坯均包括上述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其各坯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相邻木坯之间呈十字交叠布置,即在排布方向上互成90°角。以四层木坯制得的木胎为例,自下往上数第一、三层的木还完全相同,第二、四层的木还完全相同,第一层木还与第二层木还呈十字交叠布置。此外,相邻各层木坯之间采用黏合剂进行粘接,可进一步保证木胎的稳定性。优选的,黏合剂由40 %的生漆和60 %的糯米糊混合而成。在上述木坯拼合完成后进行涂漆,即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膜。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在木胎的接口、裂缝、结疤或凹穴处填充漆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使之表面平顺。最后木胎通体上再刷一遍生漆,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木胎中。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60%,糯米糊30%,木粉4%,苎麻6%。进一步的,涂漆完成后进彳丁糖布,在涂漆后的广品外表面均勾的黏贴一层麻布或夏布,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重复黏贴多层,待干燥后削去交叉重叠的麻布或夏布。将木胎糊布可进一步防止木料破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首创将木胎采用横竖纹分体拼接设计,具体由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组成。其中,中心坯块为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在中心坯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优选的,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在中心坯块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前述中心坯块、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的纹理为竖纹,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 V形坯块的纹理为横纹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漆器用木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木坯,该木坯包括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所述中心坯块呈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在中心坯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所述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在中心坯块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均鹏,俞万能,俞万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俞金海漆器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