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54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轨运行小车必须决定于特定的应用场合而具有确定的最小轨迹宽度。在此必须阻止,由于不同的负荷形成的应力叠加在特定区域。这是这样来达到的,即以特别的方式来设计用于接纳小车轨道支架(7和8)的横支架(11)。为此腹板(12)各自在其上部设有一个凹处以使横支架(11)从下面局部包围主支架(1),横支架在舱壁板(6)的垂直平面中与其焊接在一起,横支架(11)的上段(13)在主支架(1)的内部在舱壁板(6)的两侧通过两个水平肋(13c和13d)而延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行驶有一个双轨悬挂小车的支架,它由一个作为主支架的箱式支架和两个在两侧在主支架上下部区域设置的用于一龙门起重机的起重机桥架的小车轨道支架,该起重机此外还设有一个必要时可向上倾翻的悬臂支架(Kragarm)。由于双轨运行小车根据用于无可指责的功能的专门的使用条件而应具有一个确定的最小轨迹宽度,在只使用一个实腹梁(Vollwand)结构的桥式支架时该支架设计得较宽。因此已知一个这种方案,其中两个用于桥式支架上的悬挂小车的小车轨道在外面设置在箱形截面的两个腹板上。对此桥式支架在其整个长度上应设计成这么宽。这就意味着一个提高的材料费用,而这在通过支承件到行驶小车进一步到起重机导轨的基座的整个装置的设计时是要被考虑的。在带有可向上倾翻的近水侧的悬臂的港口起重机时此外由于较大的支承宽度而出现的提高的风力在计算强度和可靠性时应被考虑。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已知使用箱形结构的桥式支架,在其两侧设置附加的小车轨道支架。该小车轨道支架设置在作为主支架的桥式支架的下部区域并且通过横支架相连。一个这种方案具有这种缺点,在桥式支架横截面的下部角区域出现最大的负荷,因为主支架和横支架的主应力在此处直接叠加并且由此产生高应力的区域,它必须特别稳定。此外从DD 104 274已知一种用于这种用于一个带双轨行走机构的悬挂小车的起重机支架,其中两侧设在主支架上的小车轨道支架通过铰接形的悬臂固定。在这种方案中由于支架的垂直的和水平的弯曲而引致的主支架相对于两个小车轨道支架的移动被补偿而且由此可避免过应力。此外还已知了桥式和悬臂支架,它由一个主支架和在其两侧设置的小车轨道支架组成,其中主支架是一个栅格状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在应力叠加方面在特别要求的区域也原则上会出现在上述实腹梁结构中同样的问题。为了完整起见还引用这些现有技术,即其中还使用其它横截面如矩形横截面的带有双轨行驶机构的用于悬挂式小车的支架。还已知了带有一个三角形或梯形横截面的支架。但通过变化的横截面仍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这样设计一种行驶有一个双轨悬挂小车的起重机桥架的支架,使得横支架和主支架的主应力不直接积聚在高应力区并且横支架的结构和设置为连接小车轨道支架和主支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焊接技术和工艺的加工。主权利要求的特征可实现该目的。一横支架以其腹板总是这样相对于主支架的腹板设置,使得它们两个位于相互垂直的平面内并且通过其焊接连接形成一个贯穿的支承构件。在引导的顺序通过主支架的箱形横截面所要求的横支架的上段(Obergurt)由多个单部件的组合在实际的变化中不会产生问题,因为它能没有空间阻碍地以有利的焊接位置和工艺顺序结合起来。横支架的上、下段和小车轨道支架的上、下段的直接的连接从静态评判的角度看是很有利的。横支架腹板的角区域中的两个槽形切口部位具有两种意义一方面使横支架的腹板和主支架不在该区域相互连接,以使主支架中的应力不传递进横支架中;另一方面可在装配时避免可能出现的在两个支架之间的强制力和倾侧。本专利技术在构造方面的尺寸比例关系的设计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其关系的确定应该能够达到,由于构件中的负荷而产生的应力分别以对于整个装置功能的有利的大小而出现。从以下描述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和附图中可得到本专利技术主题的其它的细节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支架的前剖视图;图2是按图1的支架的透视图;按图1的支架用于一起重机桥架,一双轨悬挂小车沿该桥架可移动地设置。这种起重机桥架优选用于集装箱起重机,但也可用于抓斗作业的龙门起重机。主支架1形成实腹箱形横梁架(Vollwandkastentraeger)并且由两个腹板2和3以及上段4和下段(Untergurt)5组成。在箱形横梁架空心横截面中距一定距离处设有舱壁板6。在主支架1的两侧平行设有两个小车导轨支架7和8,它们为双T形并且承载有小车轨道9和10。从图2中可以看出,两个小车导轨支架7和8在一舱壁板6的水平处通过横支架11和主支架1相连。横支架11由腹板12和上、下段13,14组成。腹板12在中间的上部区域设有一个直角形的凹处,由此该腹板12从下面包住该主支架1。在该实施例中凹处尺寸做成这样,即主支架1的矩形横截面直到其1/3到1/2的高度被包围。最佳的尺寸应视具体的使用情况而定。主支架1和横支架11相互焊接在一起。在腹板12的凹处的两个下部角区域中加工出附加的圆弧形的槽形切口处(Freischnitt)15和16。通过该槽形切口处15和16可达到两个效果可在该角部得到无应力集中(Kerbfrei)的区域并且在由于力的叠加而产生的最大负荷区域在主支架1和横支架11之间不存在焊接连接因而也就没有力的传递。横支架11的下段14在水平平面中延伸并且直接和两个小车导轨支架和7和8的下腹板相对接并同样与其焊接。横支架11的腹板的上棱边从主支架1的两个腹板2和3在小车导轨支架7和8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在此斜面上两个部件13a和13b作为上段13与腹板12以及两个小车导轨支架7和8的上部腹板焊接。在两个上部件13a和13b之间该上段13在主支架1内部分别通过一个水平肋13c和13d在舱壁板6的两侧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贯穿的拉板(Zuggurt)。一个这样构形的用于起重机桥架和/或一个悬臂梁支架的实腹梁支架(Vollwandtraeger)可被经济地制造,因为可这样相互设置单个部件,使得在焊接时所有待连接的部件可被很好地相连并且可使用一个简单的制造工艺。在此通过结构构造可以确保,主支架1和横支架11各自的主应力不会叠加在高应力区。具体地说是通过在主支架1和两个槽形切口区15和16的下面的横支架11的局部的引导而得到一个在抵抗弯曲的主支架1和支承轮载荷的横支架之间的应力分配。权利要求1.用于起重机的支架,所述支架为桥式和/或悬臂支架,它有一个双轨悬臂小车在其上移动,由一个主支架(1)和一个在其两侧通过横支架(11)在主支架(1)的下部区域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带有一个双T截形的具有小车移动导轨(9和10)的小车导轨支架(7和8)组成,所述主支架为实腹梁一箱形支架并且设有舱壁板(6),其特征在于,每个横支架(11)是一个贯穿的支架,它设在主支架(1)的中部并且在其每端分别接纳一个小车导轨支架(7和8)并且它由一个贯穿的腹板(12)组成,该腹板(12)具有一个中间的上部矩形凹处,并且由此从下部在舱壁板(6)的垂直平面中局部包围主支架(1)的箱形截面,其中所述凹处在主支架(1)的下段区域的两下部角区具有无应力集中的槽形切口部(15和16),横支架(11)的腹板(12)的水平下侧设有一个平行于横支架(11)的下段的下段(14),它与小车轨道支架(7和8)的两个下段构成一个共同的平面并且与其固定相连,腹板(12)的右边的和左边的上部边缘分别从上部到小车轨道支架(7和8)倾斜向下延伸并且分别设有一个上部件(13a和13b),它们分别与小车支架(7和8)的各自的上段相连,所述的横梁(11)的两个上部件(13a和13b)在主支架(1)的内部在舱壁板(6)的两侧进一步延续成两个水平肋(13c和13d),并且这样横支架(11)的上段(13)形成一个贯穿的上部折弯的拉板。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起重机的支架,所述支架为桥式和/或悬臂支架,它有一个双轨悬臂小车在其上移动,由一个主支架(1)和一个在其两侧通过横支架(11)在主支架(1)的下部区域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带有一个双T截形的具有小车移动导轨(9和10)的小车导轨支架(7和8)组成,所述主支架为实腹梁-箱形支架并且设有舱壁板(6),其特征在于,每个横支架(11)是一个贯穿的支架,它设在主支架(1)的中部并且在其每端分别接纳一个小车导轨支架(7和8)并且它由一个贯穿的腹板(12)组成,该腹板(12)具有一个中间的上部矩形凹处,并且由此从下部在舱壁板(6)的垂直平面中局部包围主支架(1)的箱形截面,其中所述凹处在主支架(1)的下段区域的两下部角区具有无应力集中的槽形切口部(15和16),横支架(11)的腹板(12)的水平下侧设有一个平行于横支架(11)的下段的下段(14),它与小车轨道支架(7和8)的两个下段构成一个共同的平面并且与其固定相连,腹板(12)的右边的和左边的上部边缘分别从上部到小车轨道支架(7和8)倾斜向下延伸并且分别设有一个上部件(13a和13b),它们分别与小车支架(7和8)的各自的上段相连,所述的横梁(11)的两个上部件(13a和13b)在主支架(1)的内部在舱壁板(6)的两侧进一步延续成两个水平肋(13c和13d),并且这样横支架(11)的上段(13)形成一个贯穿的上部折弯的拉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尔格施托勒巴赫贝恩德阿尔贝特
申请(专利权)人:曼泰克夫运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