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输入小齿圈(21)以及齿轮副(6)与输入轴(1)联接,输出小齿圈(24)与可调液力变矩器(3)联接,可调液力变矩器(3)与单向离合器(4)以及汇流行星架(28)联接,汇流小齿圈(26)与齿轮副(6)联接,输出大齿圈(27)与输出轴(5)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力变矩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用于各种地面车辆、船舶、铁道机车、工程机械、各种冶金、矿山、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纺织、起重运输机械、机床、机械人以及军工的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
技术介绍
目前,液力变矩器都需要通过流体静力学等原理设计,它所能传递的功率不大,并且效率不尚;另外,成本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延长发动机和传动系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节能高效的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以下: 一种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包括输入轴(1)、可调液力变矩器(3)、单向离合器(4)、输出轴(5)、齿轮副(6),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5)之间设有输入小齿圈(21)、行星齿轮(22)、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联动行星架(25)、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汇流行星架(28),输入小齿圈(21)以及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61)与输入轴(1)联接,联动行星架(25)通过其上的两组行星齿轮(22)与输入小齿圈(21)、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配合工作,输出小齿圈(24)与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端(31)联接,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端(32)通过中空轴的方式穿过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并与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以及汇流行星架(28)联接,单向离合器(4)的输出端(42)以及固定大齿圈(23)与固定元件联接,汇流行星架(28)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2)与配合的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配合工作,汇流小齿圈(26)与齿轮副(6)的输出齿轮(62)联接,输出大齿圈(27)与输出轴(5)联接。两个需要联接的元件,都可以选择直接连接、通过中空轴的方式穿过其它元件或通过连接杆的方式跨过其它元件,使两个需要联接的元件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车辆时,能够根据车辆行驶时受到阻力的大小,自动地改变输出扭矩以及速度的变化。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专利技术的功率由齿圈、行星齿轮、行星架、齿轮传递,因而传动功率和传动效率都极大地提高,而且结构简单,更易于维修; (2)本专利技术的变矩和变速是自动完成的,能实现高效率的传动,并且除了起步以外,都能使发动机在最佳范围内工作,与其它变速器相比,在发动机等效的前提下,它降低了发动机的制造成本; (3)本专利技术使发动机处于经济转速区域内运转,也就是在非常小污染排放的转速范围内工作,避免了发动机在怠速和高速运行时,排放大量废气,从而减少了废气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4)本专利技术能利用内部转速差起缓冲和过载保护的作用,有利于延长发动机和传动系的使用寿命,另外,当行驶阻力增大,则能使车辆自动降速,反之则升速,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 (5)本专利技术使输入功率不间断,可保证车辆有良好的加速性和较高的平均车速,使发动机的磨损减少,延长了大修间隔里程,提高了出车率,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还可用于各种地面车辆、船舶、铁道机车、工程机械、各种冶金、矿山、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纺织、起重运输机械、机床、机械人以及军工的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附图中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处,运用粗实线表示固定连接,细实线表示两个元件可以相对转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中所示,一种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包括输入轴1、可调液力变矩器3、单向离合器4、输出轴5、齿轮副6,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5之间设有输入小齿圈21、行星齿轮22、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联动行星架25、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汇流行星架28,输入小齿圈21以及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61与输入轴1联接,联动行星架25通过其上的两组行星齿轮22与输入小齿圈21、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配合工作,输出小齿圈24与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端31联接,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端32通过中空轴的方式穿过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并与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以及汇流行星架28联接,单向离合器4的输出端42以及固定大齿圈23与固定元件联接,汇流行星架28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2与配合的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配合工作,汇流小齿圈26与齿轮副6的输出齿轮62联接,输出大齿圈27与输出轴5联接。发动机的输入功率分流为两路,第一路,通过齿轮副6流入汇流小齿圈26;第二路,流入输入小齿圈21,再通过联动行星架25上的两组行星齿轮22流入联动行星架25,再流入输出小齿圈24,并传递到可调液力变矩器3,再流入汇流行星架28。由于汇流小齿圈26和汇流行星架28是汇流元件,所以第一路流入汇流小齿圈26的功率和流入第二路汇流行星架28的功率,则汇流于输出大齿圈27,并传递到输出轴5,从而实现了把发动机的功率通过输出轴5对外输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当输入轴1的转速不变,输出轴5上的扭矩随其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转速越低,输出轴5上的扭矩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而实现本专利技术能随车辆行驶阻力的不同而改变力矩以及速度的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使用时,设发动机的输入功率、输入转速以及其负荷不变,即输入轴1的转速与扭矩为常数,汽车起步前,输出轴5的转速为零,当汽车启动,因阻力较大,并且由于单向离合器4的作用,汇流行星架28静止不动,汇流小齿圈26则把从输入轴1通过齿轮副6传递到此的扭矩,再传递到输出大齿圈27,使输出大齿圈27降速增矩,并传递到输出轴5,经传动系传动到驱动轮上产生的牵引力足以克服汽车起步阻力时,汽车则起步并开始加速,当增加动力继续加速或阻力减少时,单向离合器4自动解除对汇流行星架28转动方向的控制,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端31和输出端32的转速差不断减少,即汇流行星架28的转速不断增加,并与汇流小齿圈26的转速汇速于输出大齿圈27,使输出大齿圈27的转速也不断增加,并传动到输出轴5,从而实现了把发动机的功率通过输出轴5对外输出。【主权项】1.一种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包括输入轴(1)、可调液力变矩器(3)、单向离合器(4)、输出轴(5 )、齿轮副(6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5)之间设有输入小齿圈(21)、行星齿轮(22)、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联动行星架(25)、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汇流行星架(28),输入小齿圈(21)以及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61)与输入轴(1)联接,联动行星架(25)通过其上的两组行星齿轮(22)与输入小齿圈(21)、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配合工作,输出小齿圈(24)与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端(31)联接,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端(32)通过中空轴的方式穿过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并与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以及汇流行星架(28)联接,单向离合器(4)的输出端(42)以及固定大齿圈(23)与固定元件联接,汇流行星架(28)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2)与配合的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可调液力变矩器,包括输入轴(1)、可调液力变矩器(3)、单向离合器(4)、输出轴(5)、齿轮副(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5)之间设有输入小齿圈(21)、行星齿轮(22)、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联动行星架(25)、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汇流行星架(28), 输入小齿圈(21)以及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61)与输入轴(1)联接,联动行星架(25)通过其上的两组行星齿轮(22)与输入小齿圈(21)、固定大齿圈(23)、输出小齿圈(24)配合工作, 输出小齿圈(24)与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端(31)联接,可调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端(32)通过中空轴的方式穿过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并与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以及汇流行星架(28)联接,单向离合器(4)的输出端(42)以及固定大齿圈(23)与固定元件联接,汇流行星架(28)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2)与配合的汇流小齿圈(26)、输出大齿圈(27)配合工作,汇流小齿圈(26)与齿轮副(6)的输出齿轮(62)联接,输出大齿圈(27)与输出轴(5)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