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6194 阅读:6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及安装在横梁上的自动挂钩装置,所述的自动挂钩装置沿横梁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两组,两组之间保持能够使管桩模具被稳定吊起的足够距离,每组自动挂钩装置由成对的能够张合的钩爪及控制钩爪张合的执行机构组成,执行机构通过驱动杆控制钩爪张合。由行车操作人员在驾驶室操作,实现管桩模具,模盖,底模的抓放。解决了人员进入离心机作业区域与管桩养护池挂取吊钩时的安全问题,减少了行车等待时间,提高了管桩车间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吊运设备,具体来说是吊运设备上的挂钩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过程中,管桩模具(下称“管模”)的吊运工作是影响管桩生产的产量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在国内管桩行业中,管模的吊运都是采用链条或钢丝绳,用C形吊钩,由人工挂取吊钩的办法吊运。采用这些吊运器具吊运,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当人员进入管模离心机作业区域及管模常温养护池中进行挂钩和取钩操作时,人身安全系数低。(2)人员进出管模离心机作业区域及管模常温养护池中各需要时间在1分钟左右,影响行车作业时间,对管桩台班产量影响较大。这些问题是目前国内管桩行业所公认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管桩生产行业中管模吊运存在的上述人身安全系数低、行车作业时间长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自动挂钩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包括横梁及安装在横梁上的自动挂钩装置,所述的自动挂钩装置沿横梁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两组,两组之间保持能够使管桩模具被稳定吊起的足够距离,每组自动挂钩装置由成对的能够张合的钩爪及控制钩爪张合的执行机构组成,执行机构通过驱动杆控制钩爪张合。所述的自动挂钩装置可以为模盖挂钩,安装在所述横梁轴线位置,其中成对的能够张合的钩爪为一对呈剪刀状铰接的前端带向内的弯钩的钩爪,其铰接的销轴固定在横梁上,每一钩爪尾端各铰接一连杆,两个连杆铰接在一起后联接在执行机构的驱动杆上,使钩爪在横梁长度方向上张合。所述的自动挂钩装置可以为底模挂钩,所述的成对的能够张合的钩爪,由一对尾端铰接在所述横梁两侧的前端带有向内的弯钩的钩爪构成,一对尾端铰接在一起且联接在执行机构的驱动杆上的摆杆中部铰接在横梁上,摆杆前端铰接在一连杆端部,该连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钩爪铰接点与弯钩之间的位置。所述的自动挂钩装置可以由至少一组模盖挂钩装置及至少一组底模挂钩装置组成,模盖挂钩装置与底模挂钩装置的张合动作相反;所述的模盖挂钩及底模挂钩如前所述,在此不在一一描述。所述的执行机构可以由气缸和驱动气缸的空压机构成,在连接气缸与空压机的气路上设置有电磁气动控制阀,所述的驱动杆为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的模盖挂钩的连杆上或底模挂钩的摆杆上。当然,气缸也可用液压缸代替,相应地空压机则采用液压站。或者采用电机作为执行机构,其驱动杆则采用丝杠或齿条。在所述的气缸上下位置可以各设置一个控制活塞行程的行程的行程开关,以控制钩爪的张开与闭合程度。所述的横梁上可以焊接有两块用于与行车大钩上连的吊板,吊板上设置吊孔。所述的横梁由可以两根槽钢焊成,两根槽钢的沟槽相向且两根槽钢之间有一定间隙,所述的模盖挂钩穿过该间隙。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横梁上设置能够被执行机构驱动的自动挂钩装置,可以通过执行机构驱动挂钩装置自动张开和闭合来实现对混凝土管桩模具的自动钩挂和取钩,可由行车操作人员在驾驶室操作,实现管桩模具,模盖,底模的抓放。解决了人员进入离心机作业区域与管桩养护池挂取吊钩时的安全问题,减少了行车等待时间,提高了管桩车间的生产效率。无需手工进行挂钩和取钩操作,提高了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性,也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底模挂钩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模挂钩钩爪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模盖挂钩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和图4所示,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包括一个横梁16,在横梁16上安装有两组底模挂钩40、 及两组模盖挂钩30、 以组成自动挂钩装置,每组挂钩装置均由一对张合的钩爪及执行机构构成。执行机构包括气缸4、19以及驱动气缸的空压机26,电磁控制阀组件25安装在空压机与气缸之间的气路上用于控制各气缸的动作,以控制自动挂钩装置钩爪的开合。气缸4及气缸19的活塞杆5及29的升降使钩爪13及钩爪15合拢或张开。模盖挂钩30,安装在横梁16中轴线位置,能够张合的钩爪为一对前端带向内的弯钩的钩爪15呈剪刀状铰接,其铰接用的销轴17两端固定在横梁16上,每一钩爪尾端各铰接一连杆18,两个连杆铰接在一起后在铰接在作为行机构的气缸19上的活塞杆29上,活塞杆29向下移动则通过连杆18使一对钩爪15张开,使其可放开模盖上的跑轮。如图4所示,活塞杆29向上移动则可使一对钩爪15向中间收拢将模盖上截面为工字形的跑轮23夹住。底模挂钩40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能够张合的一对钩爪13尾端通过销轴10和支板12铰接在横梁16两侧,其前端带向内的弯钩,一对尾端通过长销轴孔和销轴6铰接的摆杆8中部通过销轴7及固定支座板1铰接支撑在横梁16上方,长销轴孔的长度大于销轴6的直径,使得销轴能够在该孔内滑动;每一摆杆8前端铰接在对应的一个连杆9端部,连杆9另一端通过销轴11铰接在钩爪13上,铰接点位于销轴10与弯钩之间且靠近销轴10的位置,气缸4的活塞杆5也与两个摆杆8通过同一销轴6较接在一起。活塞杆5向下移动则可使两个钩爪13张开,通过设置摆杆8的支撑销轴7及连杆9与钩爪的铰接位置,可使两个钩爪最大张开角度如图3所示,以放开底模和不影响模盖挂钩工作;活塞杆5向下运动则可使一对钩爪收拢,如图3所示将底模凸边14挂住。在气缸4上设置两个行程开关2、3,以控制活塞移动的最大行程,控制钩爪13的张开与闭合程度。同样在气缸19上也设置有行程开关20、21,以控制钩爪15的张开与闭合程度。行程开关为接近开关。两组底模挂钩40、 之间的距离,以及两组模盖挂钩装置之间的距离,根据混凝土管桩模具的总长度确定,使得通过两组挂钩能够稳定吊起的管桩模具,例如对于最大起吊管模规格为ф500×15M-ф600×15M,最大起吊重量为14T的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来说,底模挂钩40与 之间的距离为6600mm,模盖挂钩30与 之间的距离为8000mm。电磁气动控制阀的控制线及空压机电源线,空压机开关控制线均通过安装于行车移动小车上的自适应电缆卷筒实现随爪钩的升降而升降,同时捆绑于行车小车滑触线实现跟随小车移动并进入行车驾驶室。此装置通过焊接于横梁16上的2块吊板22与行车大钩相连,吊板上有穿过吊钩27的吊孔,由行车小车上提升机构实现升降。在行车驾驶室设有空压机开停控制按钮,钩爪13,15张闭控制按钮与张闭状态显示信号灯。行车操作人员可在驾驶室操作,实现管模整模,模盖,底模的抓放。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按钮控制相应气路上的电磁阀组件25使气缸19的活塞杆29下降以张开两组模盖挂钩30和 上的成对的钩爪15。如图4所示,将两组钩爪15对向模盖24上的跑轮23,再控制活塞杆29上升,则两组钩爪15向中间收缩将管桩模具两端的截面为“工”字形的跑轮23夹挂住以吊运。反之则可放开模盖。同样的操作,则可将由通过螺栓组装的由底模和模盖构成的整模进行自动吊运,或将底模反转后通过底模上的跑轮对底模进行吊运。如3图所示,通过控制按钮控制相应气路上的电磁阀组件使横梁上的底模挂钩40和 上的气缸19的活塞杆下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吊运用自动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及安装在横梁上的自动挂钩装置,所述的自动挂钩装置沿横梁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两组,两组之间保持能够使管桩模具被稳定吊起的足够距离,每组自动挂钩装置由成对的能够张合的钩爪及控制钩爪张合的执行机构组成,执行机构通过驱动杆控制钩爪张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三和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