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恺专利>正文

可拆卸门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099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门框,包括2个水平框和2个竖直框,所述水平框和竖直框均采用金属板材弯折后形成或由金属材料挤压为型材后形成,水平框左右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板,从上向下看,该些连接板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从前至后依次内缩,前连接板、后连接板、中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该竖直框的内侧面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配合板、中配合板和后配合板,前配合板、中配合板和后配合板从前至后依次内缩,前配合板、后配合板、中配合板上设有配合孔,以及,连接孔和配合孔两两相配,相配的连接孔和配合孔内穿有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装卸,继而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卸门框
技术介绍
门是建筑物上必不可少的装置。通常,门板的一侧铰连于门框上,而门框在工厂即制备为方框状。即,出厂的一套门包括制备完成的门板和门框。显然,这样的门使用较为方便,且较为可靠稳定。其缺陷在于:占用空间较大且恒定,造成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门框,它具有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装卸,继而便于运输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拆卸门框,包括2个水平框和2个竖直框,所述水平框和竖直框均采用金属板材弯折后形成或由金属材料挤压为型材后形成,同时,水平框左右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板,从上向下看,该些连接板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该些连接板均呈阶梯状,且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上设有至少1个连接孔、中连接板上设有至少2个连接孔,该竖直框的内侧面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配合板、中配合板和后配合板,前配合板、中配合板和后配合板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竖直框的内侧面均呈阶梯状,且前配合板和后配合板上设有至少1个配合孔、中配合板上设有至少2个配合孔,以及,连接孔和配合孔两两相配,且相配的连接孔和配合孔内穿有螺栓。所述连接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相应的水平框的端部。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第一铆钉孔,竖直框的端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铆钉孔,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两两相配。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装卸,继而便于运输。本专利技术的可拆卸门框的水平框(即上门框和下门框)和竖直框(即左门框和右门框)相互之间通过螺栓予以连接固定,当需要运输时,仅需将螺栓取下继而将竖直框和水平框拆开即可,极大降低了对空间的占用,方便了运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可拆卸门框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平框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框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图6所示:可拆卸门框,包括2个水平框10和2个竖直框20。该2个水平框10指的是上门框和下门框,该2个竖直框20指的是左门框和右门框。进一步的讲,该水平框10和竖直框20均采用金属板材弯折后形成或由金属材料挤压为型材后形成。同时,水平框10左右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板30。从上向下看,该些连接板30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后连接板33,前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后连接板33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该些连接板30均呈阶梯状。所谓从前至后依次内缩,指的是前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后连接板33从前至后依次更靠近水平框10的中心位置,从而类似于形成2个相连的“Z”字形;所谓从前至后的方向界定,是以该门框固定于门洞内之后,门洞外侧为前、门洞内侧为后,或反之,门洞外侧为后、门洞内侧为前。而且,前连接板31和后连接板33上设有至少1个连接孔34、中连接板32上设有至少2个连接孔34。该些竖直框20的内侧面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配合板21、中配合板22和后配合板23,前配合板21、中配合板22和后配合板23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竖直框20的内侧面均呈阶梯状。此处所谓“依次内缩”、“从前至后”等表述类似于前述对连接板30的表述,不再赘述。而且,前配合板21和后配合板23上设有至少1个配合孔24、中配合板22上设有至少2个配合孔24。以及,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两两相配,且相配的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内穿有螺栓40。所谓两两相配,指的是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能够两两对正。这样,将某个水平框10上的连接板30和与其对应的竖直框20的内边侧面贴合在一起,使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两两对正后,穿入螺栓40并拧紧,即可将该水平框10和该竖直框20连接固定在一起。反之,当需要运输时,仅需将螺栓40取下继而将竖直框20和水平框10拆开,即可极大降低了对空间的占用,方便了运输。优化的,该连接板3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相应的水平框10的端部。如此,使安装后的门框更为牢固。继续优化,连接板30的中部设有第一铆钉孔35,竖直框20的端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铆钉孔25,第一铆钉孔35和第二铆钉孔25两两相配。即,第一铆钉孔35和第二铆钉孔25能够两两对正,对正后的第一铆钉孔35和第二铆钉孔25内能够铆入铆钉,以使门框更为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可拆卸门框,包括2个水平框(10)和2个竖直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框(10)和竖直框(20)均采用金属板材弯折后形成或由金属材料挤压为型材后形成,同时,水平框(10)左右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板(30),从上向下看,该些连接板(30)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后连接板(33),前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后连接板(33)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该些连接板(30)均呈阶梯状,且前连接板(31)和后连接板(33)上设有至少1个连接孔(34)、中连接板(32)上设有至少2个连接孔(34),该竖直框(20)的内侧面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配合板(21)、中配合板(22)和后配合板(23),前配合板(21)、中配合板(22)和后配合板(23)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竖直框(20)的内侧面均呈阶梯状,且前配合板(21)和后配合板(23)上设有至少1个配合孔(24)、中配合板(22)上设有至少2个配合孔(24),以及,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两两相配,且相配的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内穿有螺栓(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相应的水平框(10)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的中部设有第一铆钉孔(35),竖直框(20)的端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铆钉孔(25),第一铆钉孔(35)和第二铆钉孔(25)两两相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门框,包括2个水平框和2个竖直框,所述水平框和竖直框均采用金属板材弯折后形成或由金属材料挤压为型材后形成,水平框左右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板,从上向下看,该些连接板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从前至后依次内缩,前连接板、后连接板、中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该竖直框的内侧面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配合板、中配合板和后配合板,前配合板、中配合板和后配合板从前至后依次内缩,前配合板、后配合板、中配合板上设有配合孔,以及,连接孔和配合孔两两相配,相配的连接孔和配合孔内穿有螺栓。本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装卸,继而便于运输。【IPC分类】E06B1/12, E06B3/988, E06B1/52【公开号】CN205100817【申请号】CN201520859554【专利技术人】陈恺 【申请人】陈恺【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申请日】2015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可拆卸门框,包括2个水平框(10)和2个竖直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框(10)和竖直框(20)均采用金属板材弯折后形成或由金属材料挤压为型材后形成,同时,水平框(10)左右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板(30),从上向下看,该些连接板(30)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后连接板(33),前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后连接板(33)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该些连接板(30)均呈阶梯状,且前连接板(31)和后连接板(33)上设有至少1个连接孔(34)、中连接板(32)上设有至少2个连接孔(34),该竖直框(20)的内侧面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前配合板(21)、中配合板(22)和后配合板(23),前配合板(21)、中配合板(22)和后配合板(23)从前至后依次内缩从而竖直框(20)的内侧面均呈阶梯状,且前配合板(21)和后配合板(23)上设有至少1个配合孔(24)、中配合板(22)上设有至少2个配合孔(24),以及,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两两相配,且相配的连接孔(34)和配合孔(24)内穿有螺栓(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恺
申请(专利权)人:陈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