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体地下蓄水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057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体地下蓄水体,包括围护部件和由围护部件围成的封闭的空腔;围护部件由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制得;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包括园林废弃物、水泥、砂子;园林废弃物来自于树枝、树叶、树皮、木片、木屑、秸秆、稻壳或硬果壳。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应用该海绵体地下蓄水体的方法,包括将之设置在地表面以下,地下水的水位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绵体地下蓄水体通体采用透水材料,能够在暴风雨天通过蓄水体的顶部渗透到空腔内,通过蓄水体的底部再慢慢地将水渗透到外部空间,有利于缓解内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地球逐渐改变了它原来的面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公共建筑、住宅、道路建设使得地表环境硬化,几乎完全改变了兴建地的生态环境,大气蒸发循环受到影响,导致城市区域内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升高,形成“热岛效应”。这种“热岛效应”使得夏季里城市更加闷热,大气中粉尘增多,人们生活越来越感到不舒适,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地面硬化使得雨水几乎无法对地下水进行补充,水资源流失将会导致逐年干旱,沙尘暴愈加频繁。我国许多北方城市,包括首都北京,近年来频繁发生沙尘暴现象就是环境生态遭受破坏的实例。城市水资源遭到破坏和流失成为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1、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湖泊,致使大量干净地表水变污水,失去利用价值;2、城市地表水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湿地面积减少,河道硬化等,使得水生态发生改变,水失去自净功能;3、垃圾填埋,药物喷洒,降雪撒盐等;4、工业、居住群体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下沉,使得城市建筑受到威胁;5、路面硬化使雨水不能渗入地下,而在地面积水,影响城市卫生和交通,或暴雨之后,流入下水道的水量大增,给城市的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增加巨大的处理负担。如何解决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我们的地区,使得人们有一个完全生态、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成为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绿色环保建材也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首选。传统石材、水泥、普通陶瓷广场砖等铺砌道路后,由于他们不透水和不透气,下雨时,这些硬化的路面不能及时吸收雨水,而是白白的让大量的雨水流到江河,在高温蒸发下,这种硬化的路面由于没有保水功能,不可能有水分蒸发,从而破坏了大地的水循环,使得路面的空气交换和空气湿度降低,空气质量变差,一定程度促进“城市热岛效应”,也不利于改善困扰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雾霾现象。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传统硬化的路面,由于大量的雨水不能及时渗入地下,成为城市内涝的主要推手之一。一方面,城市雨水横流四溢会融入大量的城市污染物,如汽车排放物,生活垃圾,建筑工地上的粉尘和有毒化合物质,城市草地喷洒的农药等等,所有这些直接流入江河,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河流污染。另一方面,大面积的城市积水,不仅影响市容,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长时间的积水会滋生蚊蝇,极大的影响城市的卫生,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城市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路面会不断出现重复施工情况,如果铺砌路面使用普通材料(柏油、水泥、石材),这些材料一般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所以不但增加市政工程费用,而且制造出大量垃圾和不可避免的产生其他的污染。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外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解渴财富,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如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栗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目前主要采取兴建排水系统将雨水等排出,但是往往出现无法有效舒缓内涝。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绵体地下蓄水体,包括围护部件和由围护部件围成的封闭的空腔;围护部件由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制得;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包括园林废弃物、水泥、砂子;园林废弃物来自于树枝、树叶、树皮、木片、木肩、秸杆、稻壳或硬果壳。进一步地,海绵体透水混凝土还包括再生石和光亮剂。进一步地,围护部件包括顶部、底部和立壁部,顶部、底部和立壁部连接围合成空腔。进一步地,顶部包括其内设置有竹片或者不锈钢网片的实心板。进一步地,底部包括其内设置有竹片或者不锈钢网片的实心板;立壁部包括由砖砌成的墙体。进一步地,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检查口。检查口用于对海绵体地下蓄水体的检查和维修。进一步地,海绵体地下蓄水体为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棱锥体、梯形体或球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上所述的海绵体地下蓄水体的应用方法,包括将海绵体地下蓄水体设置在地表面以下,地下水的水位以上。进一步地,包括将海绵体地下蓄水体设置在透水路面的地表面以下。进一步地,包括将海绵体地下蓄水体设置在绿地的地表面以下。其有益效果:(1)海绵体地下蓄水体是一个全新的解决内涝的方法。采取透水材料制备的海绵体地下蓄水体能在暴风雨时通过顶部的透水作用渗透雨水或积水到空腔内,然后通过海绵体地下蓄水体的底部和立壁部的透水作用将空腔中的水慢慢地向周边渗透,比如向涤层土中渗透。当空气干燥时,储存在空腔中的水可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2/CN105421575.html" title="一种海绵体地下蓄水体及其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海绵体地下蓄水体及其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体地下蓄水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部件和由所述围护部件围成的封闭的空腔;所述围护部件由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制得;所述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包括园林废弃物、水泥、砂子;所述园林废弃物来自于树枝、树叶、树皮、木片、木屑、秸秆、稻壳或硬果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恒香崔鹏周玲琴史集蘅殷英史亚儒李彬辉安磊龚琴龚新来严巍李向茂陈嫣嫣杨瑞卿徐佩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