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5479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解决了现有点火装置点火后点火桥丝搭接形成危险短路电流的问题。点火时延时电路给出点高电平,经过第二三极管V2基极限流电阻R4与R6后第二三极管V2导通,将第一P型场效应管Q1栅极电平拉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导通,锂电池电源1的电流通过第一P型场效应管源极流出到漏极,通过可调电阻R8输出到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压电阻R9和第二分压电阻R10分压后的电压施加到第二P型场效应管栅极,这时第二P型场效应管导通,电流从第二P型场效应管源极流出到漏极最后流入到爆炸螺栓点火桥丝上,点燃爆炸螺栓。有效的抑制了危险的短路电流的产生,保证了现场点火过程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点火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爆炸螺栓的电子点火电路。
技术介绍
爆炸螺栓是一种内设有空腔的螺栓,在空腔内装有炸药和点火桥丝,电子点火电路给点火桥丝输入额定的点火电流引爆空腔中的炸药,使整个螺栓分离成两个部分;目前,现有的爆炸螺栓点火装置是根据具体的爆炸螺栓所需的额定点火电流设计的,不能适合于不同的爆炸螺栓的点火需求;现有的电子点火装置的点火电流设计的都比较大,其电源为锂电池,容量有限,被点火的爆炸螺栓在爆炸后,点火桥丝的两极搭接到螺栓金属壁上会形成点火电路短路,较大的短路电流会将锂电池电源的电压迅速拉低,严重时会酿成电池爆炸和着火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解决了现有点火装置不能适合于不同的爆炸螺栓的点火需求和点火后点火桥丝搭接形成危险短路电流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电源、延时电路和上电防抖动电路,延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集电极限流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锂电池电源的正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入电阻与微分充电电容的正极相连,微分充电电容的负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出电阻与锂电池电源的负极连接,微分充电电容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通过第一三极管基极限流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消抖电容和泄放电阻,第二三级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基极限流电阻与第一三级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级管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电源负极连接,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三级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锂电池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并联有截止电阻,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一个可调电阻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依次通过分压电阻和可调电阻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锂电池电源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分压电阻,在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锂电池电源负极之间连接电子点火爆炸螺栓,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延时电路是555型延时电路。本专利技术电路结构简单,点火电流调整方便,有效的抑制了危险的短路电流的产生,保证了现场点火过程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电源1、延时电路2和上电防抖动电路3,延时电路2的输出端通过集电极限流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VI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I的发射极接地,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入电阻R1与微分充电电容C1的正极相连,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出电阻R2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连接,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VI的基极之间通过第一三极管VI基极限流电阻R3连接,在第一三极管VI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VI的集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消抖电容C2和泄放电阻R5,第二三级管V2的基极通过第二基极限流电阻R6与第一三级管VI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级管V2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电源1负极连接,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二三级管V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相连,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之间并联有截止电阻R7,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一个可调电阻R8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依次通过分压电阻R9和可调电阻R8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在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锂电池电源1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分压电阻R10,在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锂电池电源1负极之间连接电子点火爆炸螺栓Z1,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与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延时电路2是555型延时电路。点火时延时电路给出点高电平,经过第二三极管V2基极限流电阻R4与R6后第二三极管V2导通,将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栅极电平拉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导通,锂电池电源1的电流通过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源极流出到漏极,通过可调电阻R8输出到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压电阻R9和第二分压电阻R10分压后的电压施加到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栅极,这时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导通,电流从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源极流出到漏极最后流入到爆炸螺栓点火桥丝上,点燃爆炸螺栓;当可调电阻R8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三三极管V3开启电压(0.7伏)时,第三三极管V3导通,这时,第三三极管V3集电极电压为锂电池电源1电压,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截止,通过第三三极管V3完成点火电流的反馈,使点火输出电流恒定到设定值;当点不同爆炸螺栓点火电流需求不同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8阻值的大小改变输出电流,计算公式为:1=0.7/R8 (单位安培)。当点火后爆炸螺栓点火桥丝搭接短路时,可调电阻R8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三三极管V3开启电压(0.7伏)时,第三三极管V3导通将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栅极电压拉高,从而使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截止,通过第三三极管V3完成点火电流的反馈,使点火输出电流始终保持在设定电流上,不会因为爆炸螺栓点火桥丝短路而形成危险短路电流。【主权项】1.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电源(1)、延时电路(2)和上电防抖动电路(3),其特征在于,延时电路(2)的输出端通过集电极限流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VI)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I)的发射极接地,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入电阻(R1)与微分充电电容(C1)的正极相连,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出电阻(R2)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连接,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VI)的基极之间通过第一三极管(VI)基极限流电阻(R3)连接,在第一三极管(VI)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VI)的集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消抖电容(C2 )和泄放电阻(R5 ),第二三级管(V2)的基极通过第二基极限流电阻(R6)与第一三级管(VI)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级管(V2)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连接,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二三级管(V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相连,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之间并联有截止电阻(R7),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一个可调电阻(R8)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依次通过分压电阻(R9)和可调电阻(R8)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在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分压电阻(R10),在第二 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之间连接电子点火爆炸螺栓(Z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电源(1)、延时电路(2)和上电防抖动电路(3),其特征在于,延时电路(2)的输出端通过集电极限流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入电阻(R1)与微分充电电容(C1)的正极相连,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出电阻(R2)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连接,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之间通过第一三极管(V1)基极限流电阻(R3)连接,在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消抖电容(C2)和泄放电阻(R5),第二三级管(V2)的基极通过第二基极限流电阻(R6)与第一三级管(V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级管(V2)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二三级管(V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相连,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之间并联有截止电阻(R7),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一个可调电阻(R8)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依次通过分压电阻(R9)和可调电阻(R8)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在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分压电阻(R10),在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之间连接电子点火爆炸螺栓(Z1),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胡光唐晓庆张世坤闫玉花白翼虎任冬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