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5446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7:53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ENG);第一旋转机械(MG1);变速装置(20),发动机(ENG)连接到所述变速装置;差动齿轮(30),变速装置(20)和第一旋转机械(MG1)连接到所述差动齿轮;离合器(CL1)和制动器(BK1),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制动器通过第一板(83,93)和第二板(84,94)之间的接合和分离来致使变速装置(20)换档;壳体(60),其构造成容纳除了发动机(ENG)之外的构件,并且构造成连接到发动机(ENG);和盖壁(71),其构造成覆盖壳体(60)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发动机(ENG)侧。第一旋转机械(MGI)相对于离合器(CL1)和制动器(BK1)放置在发动机(ENG)侧,离合器(CL1)放置在制动器(BK1)的圆筒形构件(91)内,并且圆筒形构件(91)连接到盖壁(7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专利技术背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车辆使用发动机和旋转机械作为动力源。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已知一种包括发动机、两个旋转机械和动力分配装置(行星齿轮机构)的混合动力系统。在该混合动力系统中,发动机的旋转轴、第一旋转机械的旋转轴、第二旋转机械的旋转轴和驱动轮连接到动力分配装置的各个旋转元件。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8-120234( JP 2008-120234 A)中描述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能够作为变速单元操作的行星齿轮机构放置在发动机和动力分配装置之间。该变速单元包括:连接到发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元件;和连接到动力分配装置的旋转元件(除了连接到第一旋转机械的旋转轴、第二旋转机械的旋转轴和驱动轮的旋转元件以外的旋转元件)的旋转元件。此外JP 2008-120234 A的混合动力系统设置有接合装置(切换装置),所述接合装置构造成使变速单元在能够实施差动旋转的状态和不能够实施差动旋转的状态之间切换,以便改变该变速单元的传动齿比。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8-265598( JP2008-265598 A)和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8-265600( JP 2008-265600 A)中描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均设置有离合器(固定元件),所述离合器构造成固定发动机的旋转轴。在这种混合动力系统中,当离合器接合以使发动机的旋转轴停止旋转时,能够通过使用来自第一旋转机械和第二旋转机械的动力来行驶。因此,在这个混合动力系统中,根据所需驱动力来控制发动机、第一旋转机械、第二旋转机械和离合器,并且从发动机、第一旋转机械、第二旋转机械和离合器中选择用于行驶的动力源。此外,在JP 2008-265600 A的混合动力系统中,在通过使用来自第一旋转机械和第二旋转机械的动力来行驶时,根据第一旋转机械和第二旋转机械各自的效率来确定第一旋转机械和第二旋转机械之间的转矩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在采用发动机纵置布局的车辆中,例如在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辆中,诸如变速装置的动力传递设备位于车身地板下方,并且动力传递设备被地板通道(车身地板的通道部分)覆盖。因此,在具有如JP 2008-120234 A中描述的构造的混合动力系统安装在这种类型的车辆的情况下,第一旋转机械、第二旋转机械、变速单元和动力分配装置、接合装置等放置在地板通道下面。这里,地板通道的直径通常根据用于变速齿轮的壳体的形状朝向车辆后侧逐渐减小。鉴于此,在安装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在混合动力系统的各个构成部件中外径较大的第一旋转机械在地板通道中放置在车辆前侧。然而,在这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设备中,对于按照上述方式放置的第一旋转机械,液压驱动的接合装置应当相对于第一旋转机械放置在车辆后侧。在应当安装多个接合装置的情况下,接合装置的可安装性可能会降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构造成使得能够在旋转机械放置在车辆前侧时安装接合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旋转机械、变速装置、差动装置、第一接合装置、第二接合装置、壳体和盖壁。发动机包括旋转轴。旋转机械包括转子。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连接到所述旋转轴。差动装置包括多个差动旋转元件,所述多个差动旋转元件包括第一差动旋转元件和第二差动旋转元件。第一差动旋转元件连接到输出轴。第二差动旋转元件连接到转子。所述差动装置构造成使得多个差动旋转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差动地旋转。第一接合装置包括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第一接合装置构造成通过使所述第一接合构件与第二接合构件接合或分离来切换变速装置的档位。第二接合装置包括第三接合构件和第四接合构件。第二接合装置构造成通过使所述第三接合构件与第四接合构件接合或分离来切换变速装置的档位。第二接合装置包括圆筒形构件。第二接合装置的第四接合构件布置在该圆筒形构件中。所述圆筒形构件构造成支撑第一接合装置。壳体构造成容纳旋转机械、变速装置、差动装置、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壳体连接到发动机。壳体在发动机侧具有开口。旋转机械相对于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布置在发动机侧上。盖壁构造成覆盖所述开口。盖壁连接到所述圆筒形构件。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中,第一接合装置可以沿着径向方向布置在第二接合装置的圆筒形构件的内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可以布置在转子和圆筒形构件之间。旋转机械的转子可以构造成沿着径向方向覆盖第二接合装置的圆筒形构件。该圆筒形构件可以包括管状部分。管状部分和转子可以构造成经由第一轴承相互支撑。盖壁可以连接到圆筒形构件的管状部分。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键槽连接。键槽连接可以设置在管状部分和盖壁之间。此外,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中,管状部分和盖壁可以经由设置在管状部分和盖壁上的花键和键槽相互连接。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可以布置在管状部分和变速装置的输入轴之间。管状部分可以构造成沿着径向方向覆盖输入轴。管状部分和输入轴可以构造成经由第二轴承相互支撑。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中,旋转机械的转子可以经由连接构件连接到差动装置的第二差动旋转元件。连接构件沿着径向方向可以布置在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外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中,第一接合装置由第二接合装置的圆筒形构件支撑,并且圆筒形构件连接到相对于旋转机械位于发动机侧的盖壁。因此,即使旋转机械更靠近发动机侧,也能够将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放置在比旋转机械更加远离发动机的位置。结果,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中,能够提高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在旋转机械放置在发动机侧上时的可安装性。【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和技术以及工业意义,在所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的梗概图;图2是示出了所述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壳体中的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的视图;图4是图解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操作接合表的视图;图5是根据单电机EV模式的列线图;图6是根据双电机EV模式的列线图;图7是根据HV高模式的列线图;图8是根据HV低模式的列线图;图9是描述EV行驶范围和HV行驶范围的视图;图10是图2中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放大图;和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的修改实施例1的构造的梗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实施例。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1-1表示本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1-1包括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ENG、第一旋转机械MG1和第二旋转机械MG2。此外,混合动力系统1-1设置有动力传递设备,所述动力传递设备能够在这些动力源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并且能够在这些动力源中的每一个和驱动轮W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动力传递设备包括相互串联的变速装置20和差动装置30。混合动力系统1-1安装在采用发动机ENG纵向布置的车辆中,例如安装在FR车辆中。因此,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旋转轴;旋转机械,所述旋转机械包括转子;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连接到所述旋转轴;差动装置,所述差动装置包括多个差动旋转元件,所述多个差动旋转元件包括第一差动旋转元件和第二差动旋转元件,所述第一差动旋转元件连接到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差动旋转元件连接到所述转子,并且所述差动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多个差动旋转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差动地旋转;第一接合装置,所述第一接合装置包括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所述第一接合装置构造成通过使所述第一接合构件与所述第二接合构件接合或分离来切换所述变速装置的档位;第二接合装置,所述第二接合装置包括第三接合构件和第四接合构件,所述第二接合装置构造成通过使所述第三接合构件与所述第四接合构件接合或分离来切换所述变速装置的档位,所述第二接合装置包括圆筒形构件,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第四接合构件布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中,并且所述圆筒形构件构造成支撑所述第一接合装置;壳体,所述壳体构造成容纳所述旋转机械、所述变速装置、所述差动装置、所述第一接合装置和所述第二接合装置,所述壳体连接到所述发动机,所述壳体在发动机侧具有开口,并且所述旋转机械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装置和所述第二接合装置布置在所述发动机侧上;和盖壁,所述盖壁构造成覆盖所述开口,所述盖壁连接到所述圆筒形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俊树茨木隆次安田勇治田端淳今村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