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5247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和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方法。所述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包括:容样瓶,容样瓶内具有用于容纳待侧水样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上端敞开;和测量管,测量管的下端和容样瓶的上端相连且彼此套设,测量管内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下端敞开,第二容纳腔的壁上设有进液口,其中第二容纳腔的周壁上设有刻度线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适于野外使用、制造成本低、测量成本低、便于使用、便于操作、测量速度快、测量时间短、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野外水体中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并引起了许多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在这类水体中大量繁殖。蓝藻是富营养化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优势种,特别在夏秋季,它们的繁殖速度更快,并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聚集到水面形成水华。蓝藻水华是目前全球许多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国内的太湖、巢湖、滇池每年夏季季节都会发生大面积的蓝藻水华,某些水华蓝藻种群能在细胞内合成毒素,并释放到水体中,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此外,在很多富营养的湖泊或水库中,蓝藻易于在局部湖区或库区堆积,并在高温下分解,形成恶臭。如果蓝藻在水源地取水口附近大量集聚时,就有可能引起水源地的水质恶化,危及供水安全。在富营养化湖泊、水库中,水华蓝藻的分布和生物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水环境监测指标。自然水体中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显微镜下观察蓝藻细胞数,由于水华蓝藻大多为多细胞聚集的不规则群体,所以计数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2、利用有机溶剂提取藻细胞内的色素(叶绿素或藻蓝素),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出有机溶剂中色素的含量,最后再换算成所测定水体的色素含量,以获得水华蓝藻的生物量,该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在一定条件的实验室完成;3、基于蓝藻细胞的自然荧光特性,通过电子传感器获取蓝藻细胞的荧光光谱,根据荧光光谱信号获得蓝藻生物量,该方法虽然快速,但在透明度不高的水体中测量水华蓝藻的生物量所产生的误差较大,且仪器比较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由于蓝藻的细胞内能合成伪空胞,因此该伪空胞使蓝藻具有一定的浮力并能使蓝藻上浮到水面。因此,基于该特性,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创造性的劳动研制出简易地、快速地、准确地测量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以便提高水华蓝藻的测量效率。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包括:容样瓶,所述容样瓶内具有用于容纳待侧水样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上端敞开;和测量管,所述测量管的下端和所述容样瓶的上端相连且彼此套设,所述测量管内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下端敞开,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壁上设有进液口,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周壁上设有刻度线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适于野外使用、制造成本低、测量成本低、便于使用、便于操作、测量速度快、测量时间短、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样瓶包括第一圆台部和第一圆柱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下沿与所述第一圆台部的上沿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圆台部内具有圆台状的下腔,所述第一圆柱部内具有圆柱状的上腔,所述下腔和所述上腔构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腔的下底面半径为60毫米-70毫米,所述下腔的上底面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所述下腔的高度为80毫米-100毫米,所述上腔的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所述上腔的高度为90毫米-110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测量管包括圆柱状的连接部、圆台状的过渡部和圆柱状的测量部,所述过渡部的下沿与所述连接部的上沿相连,所述过渡部的上沿与所述测量部的下沿相连,其中所述连接部内具有圆柱状的连接腔,所述过渡部内具有圆台状的过渡腔且所述过渡腔的横截面积由下向上减小,所述测量部内具有圆柱状的测量腔,所述刻度线组设在所述测量部上,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上端部相连且彼此套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构造为磨口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上端部构造为磨口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腔的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所述过渡腔的下底面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所述过渡腔的上底面半径为1.5毫米,所述过渡腔的高度为90毫米-110毫米,所述测量腔的半径为1.5毫米,所述测量腔的高度为110毫米-130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刻度线组的长度为90毫米-110毫米,所述刻度线组的最小刻度为1毫米,所述测量腔的上端敞开以便构成所述进液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侧水样倒入所述容样瓶内;B)将所述容样瓶和所述测量管连接在一起;C)通过所述进液口向所述测量装置内加入纯净水,直至液面位于所述刻度线组的一个刻度线处;D)将所述测量装置在水平面上静置预设时间,然后读取蓝藻的聚集高度,最后根据所述聚集高度计算出水华蓝藻的生物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速度快、测量时间短、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水华蓝藻的生物量:其中,M为生物量,单位为细胞/毫升;h为所述聚集高度,单位为毫米,T为所述待测水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的容样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的测量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由于蓝藻的细胞内能合成伪空胞,因此该伪空胞使蓝藻具有一定的浮力并能使蓝藻上浮到水面。因此,基于该特性,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创造性的劳动研制出简易地、快速地、准确地测量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以便提高水华蓝藻的测量效率。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1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10包括容样瓶101和测量管102。容样瓶101内具有用于容纳待侧水样的第一容纳腔1011,第一容纳腔1011的上端敞开。测量管102的下端和容样瓶101的上端相连且彼此套设,测量管102内具有第二容纳腔1021,第二容纳腔1021的下端敞开,第二容纳腔1021的壁上设有进液口1022。其中,第二容纳腔1021的周壁上设有刻度线组1023。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10实施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方法(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10的工作过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侧水样倒入容样瓶101内;B)将容样瓶101和测量管102连接在一起;C)通过进液口1022向测量装置10内加入纯净水,直至液面位于刻度线组1023的一个刻度线处;D)将测量装置10在水平面上静置预设时间(例如,3小时-6小时),然后读取蓝藻的聚集高度,最后根据聚集高度计算出水华蓝藻的生物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10通过设置具有该刻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样瓶,所述容样瓶内具有用于容纳待侧水样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上端敞开;和测量管,所述测量管的下端和所述容样瓶的上端相连且彼此套设,所述测量管内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下端敞开,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壁上设有进液口,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周壁上设有刻度线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样瓶,所述容样瓶内具有用于容纳待侧水样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上端敞开;和测量管,所述测量管的下端和所述容样瓶的上端相连且彼此套设,所述测量管内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下端敞开,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壁上设有进液口,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周壁上设有刻度线组;所述容样瓶包括第一圆台部和第一圆柱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下沿与所述第一圆台部的上沿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圆台部内具有圆台状的下腔,所述第一圆柱部内具有圆柱状的上腔,所述下腔和所述上腔构成所述第一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的下底面半径为60毫米-70毫米,所述下腔的上底面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所述下腔的高度为80毫米-100毫米,所述上腔的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所述上腔的高度为90毫米-11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蓝藻的生物量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管包括圆柱状的连接部、圆台状的过渡部和圆柱状的测量部,所述过渡部的下沿与所述连接部的上沿相连,所述过渡部的上沿与所述测量部的下沿相连,其中所述连接部内具有圆柱状的连接腔,所述过渡部内具有圆台状的过渡腔且所述过渡腔的横截面积由下向上减小,所述测量部内具有圆柱状的测量腔,所述刻度线组设在所述测量部上,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上端部相连且彼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振张民于洋孔繁翔马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