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抛秧盘,所述抛秧盘的左上方通过支架固定有喂秧斗,所述抛秧盘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一旋转轴固定有锥盘,所述第一旋转轴插接于设置在抛秧盘底部的轴承套的内腔,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端通过皮带与皮带盘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机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电机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泵配合和抛秧盘连接。该螺旋锥盘式抛秧机结构简单,通过采用螺旋式高速旋转抛秧技术,可使秧苗的抛秧效果更好,并且可及时对抛秧盘进行清洗,从而使抛秧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抛秧机
,具体为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
技术介绍
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采用该技术可缩短秧苗再植后的返青期,具有省种、省力、省工和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已在全国主要的水稻产区应用。人工抛秧作业完成均匀度差,密度难以控制,且劳动强度较大,为了大幅度提高抛秧功效和使抛秧质量达到要求,确保抛秧这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抛秧机研制应运而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抛秧机,有“插秧机式”、“弹射式”、“气吹式”、“扬场机式”等。然而传统的抛秧机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程度的伤苗情况,并且抛秧力度与密度不好判断,存在很高的空穴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抛秧盘,所述抛秧盘的左上方通过支架固定有喂秧斗,所述抛秧盘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一旋转轴固定有锥盘,所述第一旋转轴插接于设置在抛秧盘底部的轴承套的内腔,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端通过皮带与皮带盘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机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电机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栗配合和抛秧盘连接。优选的,所述抛秧盘为半球形的空心结构,且抛秧盘通过减震脚垫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两侧。优选的,所述锥盘通过螺接或销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旋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且锥盘呈与抛秧盘相适配的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端通过减震橡胶垫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底部,且壳体的底端开有散热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螺旋锥盘式抛秧机结构简单,通过采用螺旋锥盘式抛秧技术,通过电机带动锥盘在抛秧盘内高速旋转,从而使内部的秧苗高速旋转,通过离心率的作用将秧苗抛出,该方式抛秧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使秧苗插入田间,大大的降低了空穴率与伤苗率;并且在壳体的底端加入水箱,并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栗配合和抛秧盘相通,可及时对抛秧盘内部进行清洗以清除其内部的泥土,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抛秧盘、3喂秧斗、4第一旋转轴、5锥盘、6轴承套、7第二旋转轴、8电机、9水箱、10加压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抛秧盘2,抛秧盘2为半球形的空心结构,且抛秧盘2通过减震脚垫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两侧,减震脚垫可有效的对其进行减震,延长该抛秧机的使用寿命,抛秧盘2的左上方通过支架固定有喂秧斗3,抛秧盘2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一旋转轴4固定有锥盘5,锥盘5通过螺接或销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旋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且锥盘5呈与抛秧盘2相适配的弧形结构,第一旋转轴4插接于设置在抛秧盘2底部的轴承套6的内腔,第一旋转轴4的底端通过皮带与皮带盘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7,第二旋转轴7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机8活动连接,通过电机8带动锥盘5在抛秧盘2内高速旋转,从而使内部的秧苗高速旋转,通过离心率的作用将秧苗抛出,该方式抛秧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使秧苗插入田间,大大的降低了空穴率,电机8固定在壳体1的内腔底部,电机8的底端通过减震橡胶垫固定在壳体1的内腔底部,减震橡胶垫可有效的对电机8进行减震,有效的延长电机8的使用寿命,且壳体1的底端开有散热通孔,电机8的右侧设置有水箱9,水箱9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栗10配合和抛秧盘2连接,在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水箱9,并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栗10配合和抛秧盘2相通,可及时对抛秧盘2内部进行清洗以清除其内部的泥土,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抛秧盘(2),所述抛秧盘(2)的左上方通过支架固定有喂秧斗(3),所述抛秧盘(2)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一旋转轴(4)固定有锥盘(5),所述第一旋转轴(4)插接于设置在抛秧盘(2)底部的轴承套(6)的内腔,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底端通过皮带与皮带盘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7 ),所述第二旋转轴(7)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机(8)活动连接,所述电机(8)固定在壳体(1)的内腔底部,所述电机(8)的右侧设置有水箱(9),所述水箱(9)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栗10配合和抛秧盘(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秧盘(2)为半球形的空心结构,且抛秧盘(2)通过减震脚垫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盘(5)通过螺接或销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旋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且锥盘(5)呈与抛秧盘(2)相适配的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8)的底端通过减震橡胶垫固定在壳体(1)的内腔底部,且壳体(1)的底端开有散热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抛秧盘,所述抛秧盘的左上方通过支架固定有喂秧斗,所述抛秧盘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一旋转轴固定有锥盘,所述第一旋转轴插接于设置在抛秧盘底部的轴承套的内腔,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端通过皮带与皮带盘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机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电机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泵配合和抛秧盘连接。该螺旋锥盘式抛秧机结构简单,通过采用螺旋式高速旋转抛秧技术,可使秧苗的抛秧效果更好,并且可及时对抛秧盘进行清洗,从而使抛秧效果更好。【IPC分类】A01C11/00【公开号】CN205093143【申请号】CN201520894682【专利技术人】乔保建, 乔峰, 夏祥华, 任代胜, 陶元平, 郭金宝, 赵艳飞, 郭家宝, 汪维善 【申请人】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锥盘式抛秧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抛秧盘(2),所述抛秧盘(2)的左上方通过支架固定有喂秧斗(3),所述抛秧盘(2)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一旋转轴(4)固定有锥盘(5),所述第一旋转轴(4)插接于设置在抛秧盘(2)底部的轴承套(6)的内腔,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底端通过皮带与皮带盘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7),所述第二旋转轴(7)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电机(8)活动连接,所述电机(8)固定在壳体(1)的内腔底部,所述电机(8)的右侧设置有水箱(9),所述水箱(9)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泵10配合和抛秧盘(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保建,乔峰,夏祥华,任代胜,陶元平,郭金宝,赵艳飞,郭家宝,汪维善,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