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连根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64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扶手,它由扶手本体5,连接层7和可以带有符号、色彩的表面层6组成。不同材料的表面层6利用连接层7具有的粘结能力与扶手本体5结合并固定为一体。附着在扶手本体5外表面上的表面层6可以降低扶手生产中对外表面的观感要求,减少扶手生产难度;表面层6的可更换性,提供了在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使用过程中修饰扶手表面缺陷,改变扶手外观,美化运行环境的能力。(*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扶手。1900年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示了根据Charles D.Seeberger的专利制造的电动扶梯,1921年在外形上结合了Reno和Seeberger专利技术的优点,OTIS公司制造出今天我们常见的自动扶梯以来,自动扶梯和移动人行道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常见的公知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扶手主要采用混合桁条结构,它由四项主要的部件扶手外层(保护层)、内部结构、张紧部件、滑动体构成。生产中一般采用一次成型工艺,由热固性橡胶例如传统的橡胶或氯丁橡胶将内部结构、张紧部件、滑动体结合为一体,并形成扶手外层而制成。为了减少扶手表面的缺陷、提高表面光洁度、有助外观精致,通常使用表面经特殊处理的模具、利用先进的脱模工艺、采用特殊配方的面胶等技术和工艺手段,但是,这就提高了扶手生产难度,加大了扶手生产成本。而在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使用中,扶手外表面因各种原因受到损坏而造成的表面缺损在现场很难及时修复,影响了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正常工作。此外,现有技术使得扶手很难着色,一旦着色完成,不能再改变扶手的颜色,造成产品外观单调。日本专利JP10059672公开的由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扶手提供信息的方法中,扶手的外面覆盖有一个截面大致为C形的透明塑料片,利用二条可相互啮合的类似尼龙搭扣带的装置或者利用C形塑料片加厚的两侧边具有的弹性将该塑料片固定在扶手反面的两侧,透明塑料片和扶手间夹有印刷品之类的东西。由于该方法使扶手反面两侧的厚度有了显著的增加,明显改变了扶手的截面形状,而且受固定方法的局限加之固定面积有限,所以该C形塑料片和扶手之间难以结合的稳固和牢靠。因此,使用了该方法的扶手很难直接应用在现有结构的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特别是采用扶手表面驱动系统的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中。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供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用的扶手,它的目的在于该扶手既可以解决公知扶手外表面缺陷给制造和使用带来的影响,又能修饰扶手外观,而且无须对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结构做改动就能够直接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可以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扶手作为扶手本体,在扶手本体的外表面上叠合有一个表面层,表面层可以带有符号、色彩,带有适用的结合材料的连接层把表面层和扶手本体结合起来并使表面层固定并附着在扶手本体外表面上。当表面层的外表面和扶手本体的外表面之间的厚度小于2毫米时,可以忽略本技术扶手对现有结构的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运行带来的影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是将表面层和连接层结合为一体,表面层带有适用结合材料构成的连接层使表面层和扶手本体得以结合起来,使表面层固定并附着在扶手本体的外表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表面层相向于扶手本体外表面的那一面的面积和扶手本体外表面的面积可以是不相等的。只要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扶手本体的厚度要薄的多,这种改进不会影响扶手的正常工作,却会方便本技术的实施。本技术降低了对扶手本体外表面观感方面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扶手生产难度;通过采用不同材料的表面层,可以提高扶手运行的平顺性、扶手外表面的耐磨性和抗损性,延长扶手的使用寿命;可以在使用现场通过改变扶手表面层快速、方便地掩饰或者修复扶手外表面的破损和缺陷,减少维修成本与维修时间,从而简单、方便地解决了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专利技术以来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在扶手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的表面缺陷的处理问题。由于本技术扶手的表面层具有可更换性;表面层上可以有表达信息的符号、色彩,这就提供了通过更换扶手的表面层而随意修饰扶手外观的能力,可以在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使用过程中根据场合、时间的不同随时美化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运行环境,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此外,由于本技术扶手的表面层和扶手本体紧贴为一体,加之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扶手本体的厚度要薄的多,这就保证了本扶手能够在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原有的扶手驱动系统中正常运行,尤其是在扶手表面驱动系统中正常的工作,因而可以在现有的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上直接使用本技术扶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常见公知扶手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扶手一个实施例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扶手另一个实施例透视图。在图2实施例中,扶手本体5是一个由图1示出的由扶手外层1、张紧部件2、内部结构3、滑动体4等主要部件构成的可以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公知扶手。表面层6是一个厚度比扶手本体5的厚度要薄的多的一种适用材料,一般选用零点几毫米左右厚度,比如,聚脂胶片、涤纶薄膜、金属箔或者是有一定抗拉强度的耐磨的纸等,可以带有符号、色彩。连接层7是一种两面涂覆有黏胶的粘接材料,比如双面胶带。可以先把双面胶带叠合在表面层6的背后,然后将表面层6叠压在扶手本体5的外表面上从而形成本技术扶手。为了取得合适的连接效果,可以根据表面层6材料的不同,选用两面具有不同胶系的双面胶带,比如,一面是适合与橡胶材料粘结的乳化型压克力胶,另一面是通常的压克力胶。可以理解,在图2的实施例中,在一般情况下,连接层7的宽度和长度是和表面层6的宽度和长度相一致的。但为了实施方便,这两者也可以是不相一致的,比如,连接层7由多段双面胶带组成,在连接层7的厚度相当薄时,比如0.15毫米,这样的实施例并不会影响本技术扶手的正常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连接层7是和表面层6合为一体的,即时贴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考虑的材料。在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中,表面层6背后涂覆的压敏胶粘剂构成连接层7,在对扶手本体5的外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揭去胶粘剂上通常会带有的防粘纸,将表面层6叠合在扶手本体5的外表面上,适当施压使之与扶手本体5相互紧贴接触从而附着并固定于扶手本体5。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采用类似于在橡皮球表面印刷商标、色彩、图形等信息时采用的方式,使用印刷设备将带有适用结合材料的油墨,比如树脂型油墨,在扶手本体5外表面上形成涂覆层,涂覆层的上面构成表面层6下面成为含有结合材料的连接层7,从而将表面层6附着并固定在扶手本体5外表面上。同样可以理解,丝网印刷、转移印刷、胶印或者喷涂、涂刷等方式都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图3实施例表达的另一种实施方法是采用喷涂方式使带有适用结合材料的涂料附着在扶手本体5外表面上,形成附着并固定在扶手本体5外表面上的表面层6和连接层7。上面的两个实施例中表面层6和连接层7的结合处没有明显的分界面但却又是结为一体的,所以采用了图3而不是图2来表达这些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表面层6可以是不连续的,即表面层6的总长度小于扶手本体5外表面的总长度。因表面层6长度不足在扶手本体5外表面上造成的空隙可以分布在一处,也可以分布在多处,这些分布在多处的空隙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只要表面层6的厚度相对于扶手本体5的厚度要薄的多,这些空隙并不会对本技术扶手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却会给本技术的实施带来相当大的方便。同样,为了便于实施本技术,一般情况下,表面层6的宽度会小于扶手本体5的外表面的宽度,如同图2的实施例示出的那样。但是,表面层6的宽度也可以等于或者大于扶手本体5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扶手,包括扶手本体和覆盖在扶手本体上的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还有一连接层(7),所述连接层(7)带有适用的结合材料,所述表面层(6)可以带有符号、色彩,所述连接层(7)把表面层(6)和扶手本体(5)结合起来并使表面层(6)附着并固定在扶手本体(5)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连根
申请(专利权)人:山连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