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尚理专利>正文

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566 阅读:5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住宅楼楼梯间的升降机组,它是在位于顶部的动力机构驱动下,通过贯通于楼层顶、底的廻形管联通轨道之结构,由置于轨道内的吊索联结吊滑轮组,携带着乘载厢,沿着轨道槽口线轨迹,顺着楼梯斜坡作廻旋式的上下运行,实现运载升降功能。其廻形管联通轨道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在楼梯扶手的上部设置弓形管分段轨道,逐段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楼梯踏步的侧面而形成;另一种是直接取用楼梯扶手的位置设置既能当楼梯扶手又可用作升降机组轨道的构成形式。以廻形管联通轨道为主要技术特征的运载升降系统,具有运行安全,无碍空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效果。运用这种楼梯间升降机组通常可运载较沉重的生活用品,也可用作单人乘坐,能初步解决多层楼房住户的上下楼困难问题。(*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梯间的运载升降装置,是为解决多层住宅楼高层住户(四层及以上楼房)上、下楼困难的新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在我国城市住宅中,5-8层的多层楼房建筑占有很大比例。这类住宅没有电梯,住户上下楼甚是不便,尤其对于老、弱、病、残者或携带重物时则更加困难重重,至今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技术措施尚不多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这一问题将成为众多中、低楼房住户生活中难于摆脱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多层住宅楼居民上下楼的困难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经济、适用、既能载物又能单人乘坐的运载工具。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梯间运载升降机组(见图),它由动力机构1,廻形管联通轨道2,吊滑轮组3,乘载箱4,以及栏杆挡板5五部分组成。其主要结构特征是在与楼梯坡度线相平行、高度超过180cm(人体高)的位置上,设置贯通于楼梯间顶、底的廻形管联通轨道2,该轨道由弓形管分段轨道组成,并被逐段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楼梯踏步的侧面,顶部与动力机构1相固结,沿廻形管联通轨道的下部开有槽口,槽口线的走向系根据乘载箱升降运行轨迹而制定,吊滑轮组3置于廻形管联通轨道内,其中的吊臂夹置在轨道槽口中间,臂端与乘载箱4相联,由吊索(2-3)牵系,吊索上端与动力机构1固结,并且在轨道拐弯处与吊索发生磨擦的部位设有滚轮,以减轻吊索与轨道内壁的磨阻力。这样,廻形管联通轨道2便能控制吊滑轮组3以及乘载箱4的运行轨迹,由于廻形管联通轨道与楼梯斜坡保持着连续的平行关系,因此乘载箱4也就能够沿楼梯斜坡、顺着栏杆挡板5、在动力机构1的驱动下作升降和转向运动,动力机构中的异步电动机采用遥控方式控制其开、停和正、反方向运转,由此,便得以实现整套机组的运载升降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与楼梯组合安装的侧向视图;图2是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与楼梯组合安装的正向半视图;附图所标明的细部结构分别是第一部分,动力机构1设有(1-1)异步电动机,受遥控装置控制,可作正、反两方向运转;(1-2)变速轮,使绕索轮鼓保持适当的转速以适应升降速度要求;(1-3)绕索轮鼓,卷绕吊索,总长应与廻形管联通轨道长度相等;(1-4)电磁制动器,通电时松动,断电时制动;(1-5)吊索滑轮及支架等五项组件。第二部分,廻形管联通轨道2设有(2-1)弓形管分段轨道(管径60-70mm);(2-2)分段轨道联结套管及安装构件;(2-3)轨道内吊索(适用钢缆绳)等三项组件。第三部分,吊滑轮组3设有(3-1)两对截锥体滑轮,截锥面斜度与轨道横截面内壁弧度一致;(3-2)滑轮组联结支架;(3-3)多环节转动轴;(3-4)吊臂等四项组件。第四部分,乘载箱4设有(4-1)折叠式乘载箱(4-1-1)对开式上门,(4-1-2)下门,(4-1-3)侧板,(4-1-4)底板,(4-1-5)背板;(4-2)翻转坐板,适应上下楼方向调转之用;(4-3)箱背支撑滚轮,保持乘载箱顺沿栏杆挡板运行的平稳;(4-4)减震吊环等四项组件。第五部分,栏杆挡板5设有(5-1)栏杆挡板(作为乘载箱内侧的衬托滑道,以保持机组运行的平稳与同步);(5-2)转向端柱板两项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上各零部件组成的整体结构中,廻形管联通轨道当成为楼梯间运载升降系统技术方案的中心环节,起关键的作用。它一方面解决了对楼梯间的空间利用,使廻旋式的上下楼梯能够成为乘载箱升降运行时的通道。另一方面也把解决整个升降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集中到一个突出点上,就是如何处理好乘载箱在楼梯拐弯处的转向问题,成为解决整个包括直线段在内的正常运行过程的突出问题。换言之,即能拐好一个弯,等于上了一层楼,能上一层楼,如同可上多层楼。现结合图中标示就乘载箱在楼梯拐弯处的转向运行过程作说明1、当吊滑轮组3处于A位置,吊臂向前翘起,滑轮组呈横“”形状态,乘载箱方向不变,而箱体前半部已悬空,其箱背支撑滚轮只有后轮着实。2、当吊滑轮组3处于B位置,其横“”状态保持不变,而吊臂随轨道槽口线的延续变化开始偏向运行的前方,遂带动乘载箱4前部偏转,箱体转向。3、当吊滑轮组3处于C位置,其横“”状态开始趋于平卧,未及卧平即受到下坠重力作用而拉转吊臂下屈,乘载箱4作再次转向。4、当吊滑轮组3处于D位置,吊臂受下坠重力作用而拉直,吊滑轮组3带动乘载箱4进入直管段运行。A-D间行程还具有减缓转角速度的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适宜已建成之住宅楼。对于计划中待建之楼盘,还可根据此一原理直接将方案纳入建筑设计中,统筹考虑结构布置。这样,楼梯扶手便可以充当廻形管联通轨道而发挥双重作用,楼梯扶手可用作直管轨道,扶手的拐弯可用作转向弯头轨道,如此组成贯通全楼层的廻形管联通轨道。此一组成形式其优越性显而易见,只是对吊滑轮组3与折叠式乘载箱4的结构要随之作相应改进,使其能正常发挥功效。有益效果1、解除困难。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多层楼房住户常遇到的上、下楼困难问题。2、运行安全。设计实验过程中已把电器和线路同升降运行系统安全分离,并保持良好绝缘,无触电危险。另外,乘载箱的结构设计是加高帮壁,降低重心,运行时又贴近梯坡线,能较好保障使用安全。3、无碍空间。廻形管联通轨道设置在人体正常高度以上,且与楼梯扶手在同一侧面,同一坡度上安装,不妨碍他人通行或搬运大件物品。4、结构简单。整体构造简明,特别是吊索藏于廻形管联通轨道内,在升降过程中不致与管道发生缠绕,也避免了与其他物件相互绞绊与牵挂的可能,提高了安全性。5、使用方便。本方案在试验阶段系采用线控方式进行运行操作控制,接线在楼层的中部,开关控制器拿在手中,一旁拖着电缆,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待形成产品时须改为遥控方式,这样,整个实用操作过程就方便多了。权利要求1.一种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它是在位于顶部的动力机构驱动下,通过廻形管联通轨道的结构形式,带动乘载箱实现运载升降功能,其特征是廻形管联通轨道2设置在楼梯扶手的同一侧面,同一方向和同一坡度上,贯通楼层顶、底,沿廻形管联通轨道的下部开有槽口线,以控制乘载箱升降运行轨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其特征是廻形管联通轨道分作两种结构形式一种结构是在楼梯扶手的上部设置弓形管分段轨道(2-1),并逐段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楼梯踏步的侧面而组成;另一种结构是直接利用楼梯扶手的位置,设置既充当楼梯扶手又可用作升降机组轨道的组成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其特征是通过吊索牵引的吊滑轮组3,由滑轮联结架,截锥体滑轮和吊臂构成,用它联接乘载箱与动力机构在廻形管联通轨道内作上下运动,实现运载升降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其特征是乘载箱4结构设计为可折叠形式,分作箱背、侧板、上门、下门和箱底组成,以缩小收藏尺寸,不妨碍公共过道通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其特征是用栏杆挡板5作为乘载箱的内侧衬托滑道,以保持机组整体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同步与平稳地运动。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住宅楼楼梯间的升降机组,它是在位于顶部的动力机构驱动下,通过贯通于楼层顶、底的廻形管联通轨道之结构,由置于轨道内的吊索联结吊滑轮组,携带着乘载厢,沿着轨道槽口线轨迹,顺着楼梯斜坡作廻旋式的上下运行,实现运载升降功能。其廻形管联通轨道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住宅楼楼梯间升降机组,它是在位于顶部的动力机构驱动下,通过廻形管联通轨道的结构形式,带动乘载箱实现运载升降功能,其特征是:廻形管联通轨道2设置在楼梯扶手的同一侧面,同一方向和同一坡度上,贯通楼层顶、底,沿廻形管联通轨道的下部开有槽口线,以控制乘载箱升降运行轨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尚理
申请(专利权)人:陈尚理文国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