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盘改良结构,其用于一减速机内部的一摆线机构,摆线机构包含一输入轴及环设于输入轴的一外齿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内齿盘,其套设于输入轴可沿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系具有一第一组装定位孔及一第二组装定位孔;以及一第二内齿盘,其套设于输入轴可沿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系具有一第三组装定位孔及一第四组装定位孔,其中,第一组装定位孔与第四组装定位孔之间插入一第一定位插销,且第二组装定位孔与第三组装定位孔之间插入一第二定位插销,藉此改善齿盘组装时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齿盘改良结构,尤指一种用于减速机内部摆线机构,并改善齿盘组装时准确度的齿盘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习知一种减速机内部摆线机构示意图,摆线机构其包含一外齿轮1、一第一内齿轮2、一第二内齿轮3、一输入轴4、一输出轴5,第一内齿轮2与第二内齿轮3共同套设于输入轴4上,并沿外齿轮1内缘啮合转动;为达到减速功效,需透过第一内齿轮2与第二内齿轮3摆放作轴心偏差,使第一内齿轮中心7相对于输入轴心6正偏差,第二内齿轮中心8相对于输入轴心6负偏差;当输入轴4转动时,由于第一内齿轮2与第二内齿轮3与外齿轮1啮合时,仅部分轮齿上缘或下缘啮合,产生齿数比下降,从而得到减速,再借助输出轴5,获得较低的输出转速。然而,减速机内部摆线机构的第一内齿轮2及第二内齿轮3与外齿轮1啮合安装时,需依靠安装人员经验组装,容易产生齿距误差,造成运转时第一内齿轮2与第二内齿轮3容易损坏。如何改善习知减速机内部摆线机构的齿轮组装精准度不足的缺点,系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盘改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其用于减速机内部摆线机构,改善齿盘组装时的准确度,用以提高装置作业的便利性及精准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齿盘改良结构,用于一减速机内部的一摆线机构,该摆线机构包含一输入轴及一环设于该输入轴的一外齿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内齿盘,其套设于该输入轴并沿该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且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相对于一输入轴心具有一正偏差,系具有一第一组装定位孔及一第二组装定位孔,而该第一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一距离,该第二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一第二内齿盘,其套设于该输入轴并沿该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且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相对于该输入轴中具有一负偏差,系具有一第三组装定位孔及一第四组装定位孔,而该第三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三距离,该第四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四距离,且该第三距离小于该第四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三距离相等,该第二距离与该第四距离相等;以及一第一定位插销及一第二定位插销,该第一定位插销插入于第一组装定位孔与第四组装定位孔之间,该第二定位插销插入于第二组装定位孔与第三组装定位孔之间,固定第一内齿盘及第二内齿盘的位置。其中,该第一组装定位孔与该第二组装定位孔的中心皆为同一直在线,并通过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其中,该第三组装定位孔与该第四组装定位孔的中心皆为同一直在线,并通过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其中,该第一内齿盘更具有一第一辨识,该第二内齿盘更具有一第二辨识。其中,该第一辨识位于该第一组装定位孔旁,该第二辨识位于该第三组装定位孔旁。其中,该第一辨识位于该第二辨识相对于180度角位置。其中,该第一辨识为孔状,该第一辨识的中心与该第一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在线,该第二辨识为孔状,该第二辨识的中心与该第三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在线。其中,该第一内齿盘更具有一第一拆卸孔及一第二拆卸孔,系位于该第一内齿盘两侧上,该第二内齿盘更具有一第三拆卸孔及一第四拆卸孔,系位于该第二内齿盘两侧上,该第一拆卸孔对应该第四拆卸孔,该第二拆卸孔对应该第三拆卸孔。其中,该第一内齿盘更具有一第一加工孔,该第二内齿盘更具有一第二加工孔,该第一加工孔对应该第二加工孔。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可于欲安装齿盘在摆线机构与外齿轮啮合时,藉由第一组装定位孔与第四组装定位孔之间插入第一定位插销,且第二组装定位孔与第三组装定位孔之间插入第二定位插销,固定第一内齿盘及第二内齿盘的位置,即能够迅速准确的组装定位,不需再依靠安装人员的经验组装,以至于容易造成齿距误差而导致齿盘损坏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习知减速机内部摆线机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一内齿盘与第二内齿盘配合图。图3A:本技术的第一内齿盘结构示意图。图3B:本技术的第二内齿盘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第一内齿盘与第二内齿盘配合定位图。图5:本技术的拆卸作动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放置减速机内部摆线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按适于列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齿盘改良结构100,用于一减速机内部的一摆线机构200,摆线机构200包含一输入轴201,及一环设于输入轴201的一外齿轮202;齿盘改良结构100包含:一第一内齿盘10及一第二内齿盘20,其共同套设于输入轴201并可沿外齿轮202内缘啮合转动,其第一内齿盘10的中心相对于一输入轴心O具有一正偏差A1,其第二内齿盘20的中心相对于输入轴心O具有一负偏差A2,而第一内齿盘10与第二内齿盘20结构相同,于组装时呈180度角叠合。其中,第一内齿盘10,具有一第一组装定位孔11及一第二组装定位孔12,其第一组装定位孔11的中心与第二组装定位孔12的中心皆为同一直在线,并通过第一内齿盘10的中心,而第一组装定位孔11的中心与第一内齿盘10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一距离L1,第二组装定位孔12的中心与第一内齿盘10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二距离L2,且第一距离L1小于第二距离L2。其中,第二内齿盘20,具有一第三组装定位孔21及一第四组装定位孔22,其第三组装定位孔21的中心与第四组装定位孔22的中心皆为同一直在线,并通过第二内齿盘20的中心,而第三组装定位孔21的中心与第二内齿盘20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三距离L3,第四组装定位孔22的中心与第二内齿盘20的中心距离为一第四距离L4,且第三距离L3小于第四距离L4,第一距离L1与第三距离L3相等,第二距离L2与第四距离L4相等。其中,第一组装定位孔11的中心与第四组装定位孔22的中心重叠,且第二组装定位孔12的中心与第三组装定位孔21的中心重叠。其中,第一内齿盘10具有一第一辨识13并为孔状,位于第一组装定位孔11旁,其与第一组装定位孔1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在线,第二内齿盘20具有一第二辨识23并为孔状,位于第三组装定位孔21旁,其与第三组装定位孔2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在线,第一辨识13位于第二辨识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盘改良结构,用于一减速机内部的一摆线机构,该摆线机构包含一输入轴及一环设于该输入轴的一外齿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内齿盘,其套设于该输入轴并沿该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且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相对于一输入轴心具有一正偏差,系具有一第一组装定位孔及一第二组装定位孔,而该第一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一距离,该第二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一第二内齿盘,其套设于该输入轴并沿该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且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相对于该输入轴中具有一负偏差,系具有一第三组装定位孔及一第四组装定位孔,而该第三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三距离,该第四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四距离,且该第三距离小于该第四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三距离相等,该第二距离与该第四距离相等;以及一第一定位插销及一第二定位插销,该第一定位插销插入于第一组装定位孔与第四组装定位孔之间,该第二定位插销插入于第二组装定位孔与第三组装定位孔之间,固定第一内齿盘及第二内齿盘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盘改良结构,用于一减速机内部的一摆线机构,该摆线机构包含一
输入轴及一环设于该输入轴的一外齿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内齿盘,其套设于该输入轴并沿该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且该第一内
齿盘的中心相对于一输入轴心具有一正偏差,系具有一第一组装定位孔及一第二
组装定位孔,而该第一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一距
离,该第二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一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二距离,且该第
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
一第二内齿盘,其套设于该输入轴并沿该外齿轮内缘啮合转动,且该第二内
齿盘的中心相对于该输入轴中具有一负偏差,系具有一第三组装定位孔及一第四
组装定位孔,而该第三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三距
离,该第四组装定位孔的中心与该第二内齿盘的中心距离为一第四距离,且该第
三距离小于该第四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三距离相等,该第二距离与该第四距
离相等;以及
一第一定位插销及一第二定位插销,该第一定位插销插入于第一组装定位孔
与第四组装定位孔之间,该第二定位插销插入于第二组装定位孔与第三组装定位
孔之间,固定第一内齿盘及第二内齿盘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定位孔与该第
二组装定位孔的中心皆为同一直在线,并通过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信充,
申请(专利权)人:柯信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