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216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苗,具体为一种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以及含有上述抗原多肽和/或融合抗原多肽的口蹄疫病毒疫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苗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所述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苗在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病毒感染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和疫苗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其可以对不同口蹄疫病毒及其变异株都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蹄疫病毒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苗,具体为口蹄疫病毒A型 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以及含有上述抗原多肽和/或融合抗原多肽的口蹄疫病毒A型疫 苗。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和疫苗的制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动物传染病。 口蹄疫主要侵害偶蹄类动物,其临床诊断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成年 动物感染口蹄疫后一般致死率不高但其发病率可达100 %,发病动物的口、蹄部会出现大量 水疱,精神沉郁,进而使得畜产量锐减。幼畜感染口蹄疫后则经常会不见症状地猝死,严重 时致死率可达1〇〇%。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因此每次爆发后只能屠 宰和集体焚毁染病牲畜以绝后患,从而给畜牧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病毒是口蹄疫的致病原,其属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具有多血清型、高变异 性等特点。已知口蹄疫病毒目前有0、A、C、SAT1 (南非I型)、SAT2 (南非II型)、SAT3 (南 非III型)和Asial(亚洲I型)7个主要血清型。每种主型又分若干亚型,目前发现的亚 型已有70多种。口蹄疫病毒各型之间的抗原性常常不同,彼此之间不能交互免疫,而且在 同一种血清型中抗原变异的程度也很大,以至于能够有效地抵抗一种亚型的口蹄疫疫苗可 能对同一血清型中的另一种亚型却没有保护。 我国口蹄疫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处于流行病毒多元化时期,不同血清型, 不同遗传谱系、不同进化阶段的病毒混杂存在,各自循环,形成了复杂难解的防疫局面。 20世纪我国A型口蹄疫疫情感染动物均为牛羊,未见猪发病的临床案例。21世纪 以来我国发生了 3次A型FMD疫情。分别是2003年青海疫情、2009年武汉疫情、2013年广 东疫情。前两次疫情主要感染牛羊,偶尔有猪发病,而2013年首起疫情发生于猪场,其余 发生于牛。因此,本次流行毒株能感染猪。该毒株与历史毒株AF/72同源率为81.6%;与 2009年武汉毒株同源率为91. 5% ;与2004年越南流行毒株同源率大于93. 7%,表明此次 A型FMD流行毒株由境外传入。目前,我国A型口蹄疫的主要是亚洲型东南亚97 (Sea-97) 毒株,结合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的分析结果,2008~2012年间,A型口蹄疫亚洲型流行毒 株可以分为2个进化分支,两个分支间的流行毒株VP1序列同源性在90 %左右,同一分支内 流行毒株VP1序列同源性在95%以上。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分析认为,2009年以来我国 发生A型口蹄疫属于G1分支,而新出现的广东茂名猪A型口蹄疫病毒属于G2分支。我国 周边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2013年也报道发生了A型疫情。本次流行的A/Sea-97/G2 毒株对猪、牛都有致病性,且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株约10倍。目 前,我国尚且没有针对猪A型口蹄疫的疫苗,为了防止新出现的A型口蹄疫流行毒株在我国 猪群中暴发,需要早做准备,尽快生产猪A型口蹄疫疫苗。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存在0型 和A型口蹄疫病毒,0型口蹄疫病毒主要有3个拓扑型毒株流行(图1为我国0型口蹄疫毒 株遗传分类地位),即新猪毒(分属CATHAY拓扑型)、泛亚毒(分属ME-SA拓扑型)和緬甸 98毒(分属SEA拓扑型),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有1个拓扑型毒株流行(图2为我国A型口 蹄疫病毒遗传分类地位),即Asia型(亚洲型),代表毒株为A/GDMM/2013毒株。根据口蹄 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口蹄疫〇型病毒中新猪毒谱系和泛亚谱系的核苷酸同源性 仅76~80 %,与Mya98谱系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在75~76 %,泛亚谱系和Mya98谱系的核苷 酸同源性在84~85%。这种状况下很可能出现同型不同毒株之间的不能完全保护的变异 株,但对我国猪群中危害较大的是緬甸98毒(MYA98)。在此前的中国专利CN102180952A(其 申请日为2011年05月10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 苗")虽然公开了针对0/MYA98/BY/2010毒株设计的0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苗, 但该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应对0/MYA98/BY/2010毒株本身,加之FMDV血清型的多样性造成了 疫苗在不同血清型病毒感染的动物之间没有保护作用,口蹄疫病毒0型和A型毒株间没有 交叉保护作用,所以〇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及疫苗的公开完全不能对A型毒株抗原、 融合多肽及疫苗的研制带来工作启示。 口蹄疫病毒的高异变性和各血清型之间通常不能相互免疫,所以给口蹄疫的防治 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目前仍迫切需要提供对口蹄疫病毒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理想 的疫苗还应对多种不同亚型的口蹄疫病毒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可以为牲畜提供广 泛的免疫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融合抗原多肽,以及含有上述抗原多肽和/ 或融合抗原多肽的口蹄疫病毒A型疫苗,该抗原多肽和疫苗可使宿主动物产生针对多种不 同谱系口蹄疫病毒的免疫原性,从而为宿主动物提供针对多种不同谱系口蹄疫病毒的免疫 保护。 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免疫"是指,以适宜的形式和通过适宜的途径对宿主动物给 与某一抗原后,诱导宿主动物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的细胞介导的和/或基于抗体的免 疫应答,例如,抗体和/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或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T细 胞、树突细胞的活化,和/或其它细胞应答反应。 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免疫原性"是指一种或多种抗原诱导宿主动物产生针对该一 种或多种抗原的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的能力。 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抗原多肽"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 形成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肽链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肽链结构可以是直链的,带分支结构的,和/或 带环状结构的。 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疫苗"是指含有一种或多种具有机体免疫能力的抗原并被配 制成能向宿主动物给药形式的制剂。将疫苗引入到宿主动物体内后,该疫苗就能激发宿主 动物产生针对该一种或多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宿主动物"是指能够被口蹄疫病毒侵入并允许口蹄疫病毒在 其体内复制的动物。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宿主动物是偶蹄动物。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宿主动 物是猪、牛、羊等家畜动物。口蹄疫病毒在宿主动物中的侵入和复制可能使宿主动物产生口 蹄疫的临床特征,也可能不使宿主动物产生任何临床特征。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包含如SEQ ID N0 :1所示的 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 dVal-Tyr-XfGly-XfSer-XfTyr-Ser-XfXs-Xfs-XfXs-Arg-Arg-Gly-A sp-X 9-Gly-X10-Leu-Ala-Ala-Arg-Xn-Ala-Ala-Gln-Leu-Pr〇-X12-Ser-Phe-Asn-X13-Gly-Ala -Ile-X14-Ala-Thr -X15-I 1θ; 其中,)^=Asn或Ser;X2=Val或Cys或Thr;X3=Arg或Lys;X4=Ala或Thr; X5=Pro或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蹄疫病毒A型抗原多肽,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所示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Val‑Tyr‑X1‑Gly‑X2‑Ser‑X3‑Tyr‑Ser‑X4‑X5‑X6‑X7‑X8‑Arg‑Arg‑Gly‑Asp‑X9‑Gly‑X10‑Leu‑Ala‑Ala‑Arg‑X11‑Ala‑Ala‑Gln‑Leu‑Pro‑X12‑Ser‑Phe‑Asn‑X13‑Gly‑Ala‑Ile‑X14‑Ala‑Thr‑X15‑Ile;其中,X1=Asn或Ser;X2=Val或Cys或Thr;X3=Arg或Lys;X4=Ala或Thr;X5=Pro或Thr;X6‑X7=Gln或Gly‑Gly或Ala;X8=Asn或Gly或Thr;X9=Leu或Ser;X10=Ser或Pro;X11=Leu或Val;X12=Cys或Ser或Ala;X13=Phe或Tyr;X14=Arg或Gln;X15=Glu或Thr。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英郑海学刘湘涛张震王江辉才学鹏聂东升殷宏
申请(专利权)人:申联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