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轿厢自平衡电梯,该电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轿厢,其中一个轿厢取代原来的配重物。安装于升降通道顶部的驱动装置的卷筒上分别缠绕固定有两根钢缆,它们分别向下绕过安装在两个轿厢顶部的两个滑轮后固定在升降通道顶部两侧的两个驱动滑轮上。该电梯是用两个轿厢来取代原来一轿厢一配重物的方案,相当于比原来的电梯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台电梯,运客量增大一倍的同时,相对运行成本也大幅降低。(*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特别是一种双轿厢自平衡电梯。目前,高层建筑所使用的载人升降式电梯大多采用配重物的方案。电梯加配重物的方案固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分析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力的平衡问题时可知配重物的重量是个影响电梯工作效率的关键,即使通过优化设计求出某个合适的配重量,但对于已制成的电梯,这个配重量不能改变。它不能满足电梯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承载人数变化引起轿厢总重量变化的平衡要求。因此配重物的方法解决平衡问题,只有负载重量符合设计选定的那一点才能达到目的。但在电梯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电梯都处在不平衡状态,故这种电梯的效率不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效率比原有的配重物电梯要高的双轿厢自平衡电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双轿厢自平衡电梯,它包括驱动控制装置,该电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轿厢,其中一个轿厢取代原来的配重物,由电机驱动的卷筒安装于升降通道顶部支架上,卷筒上分别缠绕固定有两根钢缆,它们分别向下绕过安装在两个轿厢顶部的滑轮后固定在升降通道顶部两侧的分别由电机驱动的两个滑轮上。本技术双轿厢自平衡电梯是采用两个轿厢来取代原来一轿厢一配重物的方案,相当于比原来的电梯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台电梯,运客量增大一倍的同时,相对运行成本也大幅降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双轿厢自平衡电梯,它包括用来控制驱动滑轮的控制装置,该电梯有两个结构及重量完全相同的轿厢7′、7″,其中一个轿厢取代原来电梯的配重物,由电机1驱动的卷筒2安装于升降通道顶部支架4上,卷筒2上分别缠绕固定有两根钢缆3′、3″,这两根钢缆在卷筒2上有间隔板隔开,它们分别反向向下绕过安装在两个轿厢7′、7″顶部的滑轮6′、6″后固定在升降通道顶部两侧的由电机8′、8″驱动的两个滑轮9′、9″上。以下是本技术电梯三种典型的运行方式1.关联运行方式位于升降通道顶部两侧的两个驱动滑轮9不动,或只作平层动作,两轿厢升降运动只靠卷筒2正反转驱动,使两个轿厢同时作反向运动。当两轿厢有不在标准层内会有一个轿厢到达楼层面,另一轿厢还未到的情况,就要求做平层动作,即投入独立运行方式。2.独立运行方式当两个轿厢7′、7″的其中之一运行到某一层面要停止下客时,可以启动这一方式的运行程序,做到一个轿厢不动,另一个轿厢不停,继续保持原方向运行。例如,卷筒2顺时钟转动,卷筒9″不动,卷筒9′以顺时钟方向与卷筒2等线速度运转时,即为轿厢7′不动,轿厢7″则顺着轨道5下降。3. 高速运行方式当两个轿厢承载的重量差不多接近平衡时,或者需要时可以启动这个运行程序。它具体运行状态是,卷筒2与卷筒9′、9″同时以合适的方向转动,对于下降运动的这个轿厢7′来说是卷筒9′以放出钢缆3′的方向转动,这样悬挂轿厢的两根钢缆3′、3″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放出,显然可以使这个轿厢以原速度两倍的高速下降,另一轿厢7″同理可以以倍速上升。权利要求1.一种双轿厢自平衡电梯,它包括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轿厢、,其中一个轿厢取代原来的配重物,由电机驱动的卷筒安装于升降通道顶部支架上,卷筒上分别缠绕固定有两根钢缆、,它们分别向下绕过安装在两个轿厢、顶部的滑轮、后固定在升降通道顶部两侧的分别由电机、驱动的两个滑轮、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轿厢自平衡电梯,该电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轿厢,其中一个轿厢取代原来的配重物。安装于升降通道顶部的驱动装置的卷筒上分别缠绕固定有两根钢缆,它们分别向下绕过安装在两个轿厢顶部的两个滑轮后固定在升降通道顶部两侧的两个驱动滑轮上。该电梯是用两个轿厢来取代原来一轿厢一配重物的方案,相当于比原来的电梯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台电梯,运客量增大一倍的同时,相对运行成本也大幅降低。文档编号B66B9/00GK2477596SQ0123521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柳仁喜 申请人:柳仁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轿厢自平衡电梯,它包括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轿厢[7′]、[7″],其中一个轿厢取代原来的配重物,由电机[1]驱动的卷筒[2]安装于升降通道顶部支架[4]上,卷筒[2]上分别缠绕固定有两根钢缆[3′]、[3″],它们分别向下绕过安装在两个轿厢[7′]、[7″]顶部的滑轮[6′]、[6″]后固定在升降通道顶部两侧的分别由电机[8′]、[8″]驱动的两个滑轮[9′]、[9″]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仁喜,
申请(专利权)人:柳仁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