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3828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0:19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采用如下的构成,即、具备:流动与车辆的需要温度调节的零件可热交换的冷却液的零件温调通路、从冷却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部导出的发动机冷却液流动的发动机冷却液通路、加热器芯、使热泵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和向零件温调通路输送的冷却液及发动机冷却液相互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使热泵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和发动机冷却液相互热交换的第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可切换使发动机冷却液在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动的状态和旁通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状态的第一切换装置。根据上述,可以维持利用热泵加热热水式加热器的冷却水的结构,并且,通过利用第一切换装置可将发动机冷却液旁通,能充分地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的空调装置,能够以现有的热水式加热器为基础,通过附加利用热栗对热水式加热器的冷却水进行加热的结构,相比较于现有的空调装置,能够提尚制热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76837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车辆上搭载车载电池等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也考虑使可与车辆的需要温度调节的零件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流动的零件温调(温度调节)通路经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栗的蒸发器,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但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的空调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如果使零件温调通路单纯地经由蒸发器,则不能充分地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这是由于高温的发动机冷却水也经由蒸发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空调装置,其维持利用热栗加热热水式加热器的冷却水的结构,并且可以充分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采用如下的结构,具备:零件温调通路,其流动有与车辆的需要温度调节的零件可热交换的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通路,其流动有从冷却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部导出的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器芯,其流动有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并可加热向车厢内输送的空气;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其使热栗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所述零件温调通路流动的冷却液、及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相互进行热交换;第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栗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和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相互进行热交换;第一切换装置,其可将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切换为,在所述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动的状态和旁通所述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状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以热栗式制冷装置的结构为基础,并且可通过第一切换装置使发动机冷却液旁通,由此,可以充分地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说明制冷模式的动作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是搭载于具有作为发热零件的发动机(内燃机)的车辆上,进行车厢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备:结构单元10、压缩机(compressor) 38、发动机冷却部40、加热器芯44、蒸发器48、膨胀阀37、室外冷凝器39、止回阀15、三通阀18(相当于第一切换装置)、车载电池20、栗21、及连结它们之间的冷却液的配管及制冷剂配管等。加热器芯 44 和蒸发器 48 配置于 HVAC (Heating, Ventilat1n, and Air Condit1ning) 70 的进气通路内。在HVAC70设有使进气流动的风扇F1。压缩机38由发动机的动力或电气驱动,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并排出。被压缩的制冷剂被送往结构单元10。低压的制冷剂从结构单元10的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或者蒸发器48经由合流管被吸入压缩机38。发动机冷却部40具备使冷却液在发动机的周围流动的水套和使冷却液在水套流动的栗,在水套流动的冷却液将热从发动机排出。栗例如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在发动机的排热量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发动机冷却部40上设置将热排出至外部气体的散热器。发动机冷却部40的冷却液的通路(发动机冷却液通路19)通过结构单元10与加热器芯44连通。发动机冷却液例如为LLC(Long Life Coolant)等防冻液,是用于输送热的液体。作为移送冷却液的构成,也可以仅为发动机冷却部40的栗。由此,能够实现装置成本的降低和装置的设置空间的缩小。为了提高冷却液的移送能力,也可以在冷却液配管的其它部位追加栗。加热器芯44是在发动机冷却液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配置于向车厢内供给空气的HVAC70的进气通路内。向加热器芯44供给加热后的发动机冷却液,该冷却液对在制热运行时送入车厢内的气体(送入车厢内的风)散热。加热器芯44可通过门44a的开度调整通过的空气的量。门44a可由电气控制而开关。门44a也称作混合门。蒸发器48是在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并配置于HVAC70的进气通路内。制冷运行时或者除湿运行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向蒸发器48流动,对供给至车厢内的进气(送入车厢内的风)进行冷却。膨胀阀37将高压的制冷剂膨胀为低温低压,并排出至蒸发器48。膨胀阀37接近蒸发器48配置。膨胀阀37也可以具有利用从蒸发器48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自动地调整排出的制冷剂量的功能。室外冷凝器39具有制冷剂流动的通路和空气流动的通路,例如,配置于发动机室内的车辆的头部附近,在制冷剂和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时,在室外冷凝器39中流过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将热从制冷剂向外部气体排出。例如通过风扇向室外冷凝器39吹入外部气体。也可以在室外冷凝器39的制冷剂的送出侧设置备用罐39a。通过了室外冷凝器39的制冷剂经由膨胀阀37被导入蒸发器48,并且也被分支而导入结构单元10。从发动机冷却部40导出的发动机冷却液通过发动机冷却液通路19被导入结构单元10。经由结构单元10的发动机冷却液经由加热器芯44被导入三通阀18。三通阀18将使从加热器芯44导入的在发动机冷却液通路19流动的发动机冷却液切换为,流向后述的结构单元10所具备的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的状态和旁通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的状态。车载电池20例如是蓄积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行驶用电动机的驱动源的电能的二次电池。车载电池20是需要冷却等温度调节的零件。车载电池20的温度调节使用LLC等作为防冻液的冷却液。该冷却液通过零件温调通路22被导入结构单元10。在结构单元10冷却的冷却液通过零件温调通路22被再次导入车载电池20。零件温调通路22的冷却液的循环使用栗21。零件温调通路22和发动机冷却液通路19是分别独立的通路。结构单元10是单独在工厂生产的一体化结构,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与车辆用空调装置1其它结构配管连接。结构单元10可以在一个筐体中收纳各结构要素而一体化,也可以通过各结构要素接合而一体化。结构单元10中包括: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第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2、开关阀(相当于第二切换装置)13、膨胀阀14、开关阀16 (相当于第二切换装置)、开关阀17 (相当于第二切换装置)。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 (蒸发器)具有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流动的通路和多个冷却液流动的通路,在制冷剂和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中,在规定运行模式时,从膨胀阀14排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使热从冷却液移动至低温低压制冷剂。由此,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使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汽化。[0036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零件温调通路,其中流动有与车辆的需要温度调节的零件可热交换的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通路,其中流动有从冷却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部导出的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器芯,其中流动有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并可加热向车厢内输送的空气;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其使热泵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所述零件温调通路流动的冷却液、及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相互进行热交换;第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泵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和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相互进行热交换;第一切换装置,其可将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切换为,在所述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动的状态和旁通所述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健太朗野田圭俊谷口胜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