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3536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屑71-74份,麦麸15-18份,玉米粉2-3份,黄豆粉1-2份,蔗糖0.5-1份,磷酸二氢钾0.5-1份,石膏粉0.5-1份;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常规菌种袋中,蒸气灭菌、冷却;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3个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保温保湿培养,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具有产量大、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目前,已知的竹荪品种中,红托竹荪属品质最好的一种。红托竹荪栽培种是指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三级种;三级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红托竹荪栽培种年产量约5000万瓶,供应全国现有红托竹荪栽培用种量的99%。其菌种制种主要采用玻璃瓶制种方法,原因主要在于红托竹荪菌种制种感染率极高,制种难度远大于其他食品用菌,技术要求苛刻,使用玻璃瓶较易控制菌种感染。但玻璃瓶制种方法却存在如下主要缺点和不足: 1、由于玻璃瓶自身特点和菌种生产工艺特点,装瓶不能实现流水线生产,全部使用人工装料,极大限制了生产规模和产业发展; 2、制种全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大,生产场地要求大(堆放容器),灭菌时间长(24个小时以上),加大了成本投入,且生产效率较低; 3、由于制种玻璃瓶瓶口小,使用橡皮塞,供氧不足,使得菌种生长周期较长,平均需要6个月。很明显,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直接影响红托竹荪人工栽培的产量及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量大、成本低、周期短的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肩71-74份,麦麸15-18份,玉米粉2_3份,黄豆粉1-2份,蔗糖0.5-1份,磷酸二氢钾0.5-1份,石膏粉0.5-1份; (2)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常规菌种袋中,于106-121°C温度条件下蒸气灭菌4_8h,自然冷却10-12h,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直接为1.5-2cm、深2-3cm的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于温度为22-25 °C、湿度为60-65%的室内培养100-120天,在此期间,每隔15-20天,须检查1次以除去感染菌袋,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上述的,其中:步骤(2)所述菌种袋为长27cm、宽14cm规格的耐高温聚乙稀菌种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采杂木肩、麦麸、玉米粉、黄豆粉、蔗糖、磷酸二氢钾及石膏粉为培养原料,能为栽培种萌发提供充分而均衡的营养;采合理范围的高温蒸汽灭菌,时间仅需4-8小时且灭菌彻底,远低于常规100°C灭菌玻璃瓶种所需的24小时以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大幅降低;使用长27cm、宽14cm规格的耐高温聚乙烯菌种袋,成本仅为玻璃瓶的1/5,装袋菌种量为传统玻璃瓶的2倍(600g),且菌种袋上的棉套环盖又能使空气滤过、增加氧气供应,有利于菌丝生长。本专利技术从培养料搅拌、装袋、灭菌、接种、菌丝长满仅需3个月的时间,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具有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培效益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种红托竹荪的袋装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肩71kg,麦麸15kg,玉米粉2kg,黄豆粉1kg,鹿糖0.5kg,磷酸二氢钾0.5kg,石膏粉1kg; (2)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常规菌种袋中,于106°C温度条件下蒸气灭菌4h,自然冷却10h ;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直径为1.5cm、深2cm的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于温度为22°C、湿度为60%的室内培养120天,在此期间,每隔20天,须检查1次以除去感染菌袋,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实施例2 一种红托竹荪的袋装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肩74kg,麦麸18kg,玉米粉3kg,黄豆粉2kg,鹿糖1kg,磷酸二氢钾1kg,石膏粉0.5kg; (2)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常规菌种袋中,于121°C温度条件下蒸气灭菌8h,自然冷却12h ;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直径为2cm、深3cm的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于温度为25°C、湿度为65%的室内培养100天,在此期间,每隔15天,须检查1次以除去感染菌袋,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实施例3 一种红托竹荪的袋装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肩72.5kg,麦麸16.5kg,玉米粉2.5kg,黄豆粉1.5kg,鹿糖0.75kg,磷酸二氢钾 0.75kg,石膏粉 0.75kg ; (2)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长27cm、宽14cm规格的耐高温聚乙烯菌种袋中,将袋盖盖好(棉套环盖),于113.5°C温度条件下蒸气灭菌6h,自然冷却llh ;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直径为1.75cm、深2.5cm的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于温度为23.5°C、湿度为62.5%的室内培养110天,在此期间,每隔17天,须检查1次以除去感染菌袋,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肩71-74份,麦麸15-18份,玉米粉2_3份,黄豆粉1-2份,蔗糖0.5-1份,磷酸二氢钾0.5-1份,石膏粉0.5-1份; (2)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常规菌种袋中,于106-121°C温度条件下蒸气灭菌4_8h,自然冷却10-12h,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直接为1.5-2cm、深2-3cm的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于温度为22-25 °C、湿度为60-65%的室内培养100-120天,在此期间,每隔15-20天,须检查1次以除去感染菌袋,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中:步骤(2)所述菌种袋为长27cm、宽14cm规格的耐高温聚乙稀菌种袋。【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屑71-74份,麦麸15-18份,玉米粉2-3份,黄豆粉1-2份,蔗糖0.5-1份,磷酸二氢钾0.5-1份,石膏粉0.5-1份;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常规菌种袋中,蒸气灭菌、冷却;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3个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保温保湿培养,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具有产量大、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IPC分类】A01G1/04【公开号】CN105393795【申请号】CN201510840535【专利技术人】王波, 阳旭 【申请人】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下述培养料:杂木屑71‑74份,麦麸15‑18份,玉米粉2‑3份,黄豆粉1‑2份,蔗糖0.5‑1份,磷酸二氢钾0.5‑1份,石膏粉0.5‑1份;(2)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常规菌种袋中,于106‑121℃温度条件下蒸气灭菌4‑8h,自然冷却10‑12h,在菌种袋同侧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挖出直接为1.5‑2cm、深2‑3cm的孔穴,在孔穴中填满红托竹荪二级种,于温度为22‑25℃、湿度为60‑65%的室内培养100‑120天,在此期间,每隔15‑20天,须检查1次以除去感染菌袋,得长满菌丝的袋装菌棒,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阳旭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