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地区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3535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漠化地区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方法,包括清山整地、苗木处理、混交造林和抚育管理工序,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人工穴状整地,选用5-8月任豆容器苗和≥1年生降香黄檀容器苗造林,采用星状异龄混交方式,混交林的造林密度为1900~2600株/hm2,造林后主要做好除草及施肥抚育。本发明专利技术破解了任豆纯林由于冬季落叶呈现季节性石漠化的难题,使任豆与降香黄檀相互促进生长,提高石漠化山地植被覆盖率,改良土壤,增强水土保持作用,维持地力,促进珍贵树种降香黄檀树高生长及提高树干品质,减少降香黄檀人工修剪及设立树干辅助支撑等方面的投入,加快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进程,增加山区群众收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业栽培
,尤其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又名任豆树、任木、翅荚木、砍头树,属苏木科翅荚木属落叶大乔木,树高达30m,胸径lm以上,是中国特有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天然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越南北部也有分布。任豆根系穿透力强,能在岩石缝隙间穿越生长;任豆极耐干旱,耐瘠薄,生长迅速,萌芽力强,砍伐后可多代萌芽更新;任豆树干通直圆满,出材量高,木材结构细密、抗压抗弯力强、色泽纯清、纹理通直、均匀,经水浸后不翘不裂、不易变形、不易受虫蛀,便于加工,容易干燥,是优良家具用材和胶合板用材;木材纤维长、韧性好、出浆率高,是造纸的优良用材;树叶粗蛋白质含量达24.6%,含量是大米、玉米的3倍,小麦的2倍,为上等家畜饲料;枝干可放养紫胶虫及培养多种食用菌;花含蜜量高且优质,是良好的蜜源树种;任豆用途广泛,是中国南方林业生态建设和工业原料林建设的理想树种。20世纪80年代起,任豆作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造林树种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的岩溶石漠化地区大面积推广造林,之后作为速生树种被引种到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四川等地,在岩溶石山推广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任豆为落叶树种,石漠化山地上种植的任豆纯林每年冬季及初春落叶期,石山上的岩石又重新裸露在地表,形成季节性石漠化现象,生态景观效果差,水土保持作用不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又名花梨、花梨木,香红木,黄花梨,为蝶形花科黄檀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20米,胸径可达80厘米;其木材为红木类珍贵用材,其知名度及珍贵性仅次檀香紫檀和酸枝木,其材质紧密而坚硬,心材明显,呈棕褐色,有光泽,颜色美观,花纹美丽,气干密度高,硬度大,干燥后不变形,不开裂;木材结构细而均匀,耐腐蚀耐水湿,有特殊香味,且香气长存,是制作高级家具、精美工艺品等珍贵木材,木糠可供制作上等佛香。原产海南中部和南部低海拔的平原或丘陵地区,现广东、广西、福建及云南等地大量引种栽培。据广西平果、崇左、凭祥、马山等地在石漠化山区引种试验的结果,该树种造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在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上正常生长,是石山区发展前景广阔的珍贵用材树种。但降香黄檀纯林的幼树树干较柔软,主梢优势不明显,分枝较低,侧枝粗壮,萌条较多,造林后需用小木棍捆于树干扶直和适当修枝,方可培育出优良干形。为解决石漠化地区任豆和降香黄檀纯林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通过实施“十二五”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桂西南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及复合栽培研究”,初步筛选出任豆、降香黄檀等石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5种及任豆+降香黄檀等优良复合栽培模式3种,并不断探索和改进,初步总结出了一种适合岩溶石漠化地区推广应用的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当前石漠化治理造林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容易推广应用,促进任豆和降香黄檀在石漠化地区优质高效发展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括清山整地、苗木处理、混交造林和抚育管理工序,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人工穴状整地,选用任豆容器苗和降香黄檀容器苗造林,采用异龄混交方式,造林后主要做好除草及施肥抚育,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清山整地: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人工穴状整地,先铲干净种植坑周围1.2m范围内的杂草,整地规格为穴面宽40cmX40cm,穴深30cm,每个种植坑内放300g钙镁磷肥和20g保水剂,并与表土拌匀回坑,所述保水剂为市售保水剂; (2)苗木处理:选用5-8月任豆容器苗和多1年生降香黄檀容器苗造林;起苗前苗木先浇透水,起苗时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保留上部4~5张复叶,保留下来的每张复叶又修剪去尾端的1/2,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用竹筐或编织袋包装运输,注意避免容器苗的基质松散,保持根系完整; (3)混交造林: ①混交方式:采用星状混交方式,任豆与降香黄檀在林地上均呈不规则的星点状分布; ②混交比例:任豆与降香黄檀的混交比例为3~5: 5-7 ; ③混交时间:2~4月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造林,任豆与降香黄檀的造林时间先后错开,进行异龄混交,任豆造林在先,1~5年后在任豆幼林形成遮蔽的条件下再种植降香黄檀; ④造林密度:混交林的造林密度为1900~2600株/hm2; ⑤栽植方式:栽植时在步骤(1)准备好的种植坑中间挖一个小穴,穴的大小和深度略大于苗木的容器,植苗时做到根系舒展,深浅适宜,不露根,扶正,踩实,技术要领“二埋一踩一盖苗”; (4)抚育管理:造林后主要做好除草及施肥抚育。以上步骤(2)选用的任豆容器苗为5-8月生苗高彡40 cm、地径彡0.4 cm,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的容器苗,选用的降香黄檀容器苗为多1年生苗高^ 60 cm、地径多0.6 cm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主干明显、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的容器苗。以上步骤(3)中“二埋一踩一盖苗”的技术要领是在准备好的种植坑中间挖一个小穴,把苗木放进小穴并扶正,先回埋一层碎土到与苗木容器平齐时把回填的碎土踩紧,之后在面上再埋一层疏松碎土高出苗木容器5cm,踩实,最后再用干草覆盖在苗木周围。以上步骤(4)中所述的除草和施肥抚育方法为:种植降香黄檀后第一年除草、施肥各2次,先铲除幼树周边1.2m范围内的杂草和灌丛,然后再施肥;第一次每株施复合肥50g,第二次每株施复合肥100g ;两次除草施肥的时间间隔为四个月;第二年春季和秋季各除草1次,春季松土施肥1次,每株施复合肥200 g ;第三年春季除草和施肥各1次,每株施复合肥300 g ;所述的复合肥为市售含15%四、15%P、15%K的复合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专利技术在石漠化地区将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与任豆纯林造林比较,克服了任豆纯林存在的由于冬季落叶呈现的季节性石漠化现象,形成四季常绿的森林群落,提高石漠化地区植被的生态景观效应。2、本专利技术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克服了降香黄檀纯林存在的幼林时期分枝多、主干弯曲、主干不明显等不足,节约了降香黄檀纯林经营中对主干进行人工支撑和修剪分枝的成本投入,并促进降香黄檀幼林树高生长,提高树干的通直率,进一步提高珍贵木材的出材率及经济收益。3、本专利技术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与其中单一树种的纯林比较,混交林立体深厚的林冠层增强了对地表的覆盖效果,提高林分对光能利用率,在高温干燥的季节有明显的降温增湿效果,并增加地表枯落物总量,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改良土壤,维持地力,实现林地可持续利用。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的创新技术方法,破解当前石漠化地区任豆和降香黄檀发展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对加快石漠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2011年11月选择在广西平果县太平镇临林村的中等石漠化山地作为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林造林地,在造林地上按1400株/hm2的密度进行人工局部挖坑整地,先铲干净种植坑周围1.2m范围内的杂草,挖坑规格为穴面宽40cmX40cm,穴深3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漠化地区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清山整地、苗木处理、混交造林和抚育管理工序,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人工穴状整地,选用任豆容器苗和降香黄檀容器苗造林,采用异龄混交方式,造林后主要做好除草及施肥抚育,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清山整地: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人工穴状整地,先铲干净种植坑周围1.2m范围内的杂草,整地规格为穴面宽40cm×40cm,穴深30cm,每个种植坑内放300g钙镁磷肥和20g保水剂,并与表土拌匀回坑,所述保水剂为市售保水剂;(2)苗木处理:选用5‑8月任豆容器苗和≥1年生降香黄檀容器苗造林;起苗前苗木先浇透水,起苗时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保留上部4~5张复叶,保留下来的每张复叶又修剪去尾端的1/2,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用竹筐或编织袋包装运输,注意避免容器苗的基质松散,保持根系完整;(3)混交造林:①混交方式:采用星状混交方式,任豆与降香黄檀在林地上均呈不规则的星点状分布;②混交比例:任豆与降香黄檀的混交比例为3~5∶5~7;③混交时间:2~4月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造林,任豆与降香黄檀的造林时间先后错开,进行异龄混交,任豆造林在先,1~5年后在任豆幼林形成遮蔽的条件下再种植降香黄檀;④造林密度:混交林的造林密度为1900~2600株/hm2;⑤栽植方式:栽植时在步骤(1)准备好的种植坑中间挖一个小穴,穴的大小和深度略大于苗木的容器,植苗时做到根系舒展,深浅适宜,不露根,扶正,踩实,技术要领“二埋一踩一盖苗”;(4)抚育管理:造林后主要做好除草及施肥抚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远瑞申文辉庞世龙黄宏珊陈金艳李婌英黄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