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液装置及注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3305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腔体、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注液嘴、注液口、第一堵杆、第二堵杆、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注液杯腔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紧密接触,注液口设置于上固定板上且注液口与注液杯腔体相通,注液嘴位于下固定板的下方且注液嘴与注液杯腔体相通,上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注液杯腔体相通的通孔,通孔的末端连接有气嘴。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注液原理上针对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注液装置进行改进,由现有单次注液改为往复式小幅度重复注液,以清除电芯内部死角残留气泡,从而可大大提升电芯注液工序合格率,在不影响整体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注液工序的电芯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中,需要对电池电芯进行注液,让电芯充分接触并吸收电解液,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封装作业。而在注液过程中会有少量气泡生成,气泡的残留会严重影响电芯本身质量以及后序工序的安全性。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注液过程中,电解液从注液杯注入电芯内部之后一次性真空抽取残液,然后直接进入下一工序。由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注液机的注液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是通过一次性注入电解液、一次性抽取多余电解液来完成注液工作的,这种注液方式往往不能够将电芯中残余的气泡完全清除,尤其是在电芯死角部分的气泡。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注液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注液工艺原理上存在局限性,一次性注液以及抽取很难完全排除残余气泡。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注液方法和注液装置,以解决锂离子电池电芯在注液过程中出现的注液气泡残留问题,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芯注液阶段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注液装置,以解决锂离子电池电芯在注液过程中出现的注液气泡残留问题,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芯注液阶段的产品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腔体、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注液嘴、注液口、第一堵杆、第二堵杆、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注液杯腔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紧密接触,所述注液口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上且所述注液口与所述注液杯腔体相通,所述注液嘴位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方且所述注液嘴与所述注液杯腔体相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堵杆插入所述注液口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二堵杆插入所述注液嘴内,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液杯腔体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末端连接有气嘴。作为本专利技术注液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堵杆设置于第一滑块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注液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于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两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柱,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柱的末端,所述安装板还通过固定柱固定于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注液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导柱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注液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滚珠丝杆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滚珠丝杆通过皮带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注液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滚珠丝杆上连接有推块,第二滑块通过滑动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推块位于所述滑动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堵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注液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二堵杆穿过的通孔。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注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第二堵杆堵住注液嘴,将电解液注入注液杯腔体内,当注液杯腔体到达注液工位时,使第二堵杆离开注液嘴,从而完成注液杯腔体中电解液的储存; 步骤二,向注液杯腔体中通入正压,使注液杯腔体内的电解液压入电芯中,电解液的压入量达到设定值时,用第一堵杆堵住注液口,再对所述注液杯腔体进行抽真空操作,将所述注液杯腔体中多余的电解液抽出; 步骤三,抽完多余的电解液后,使第二堵杆堵住注液嘴,并使所述第一堵杆离开所述注液口,解除所述注液杯腔体中的真空状态,使所述注液杯腔体恢复常压,再使第二堵杆离开注液嘴,电解液在压差作用下自动注入电芯内部;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至少一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从注液原理上针对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注液装置进行改进,由现有单次注液改为往复式小幅度重复注液,以清除电芯内部死角残留气泡,从而可大大提升电芯注液工序合格率,在不影响整体广能的如提下提尚了注液工序的电芯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注液方法的原理图。其中: 1-注液杯腔体,2-上固定板,4-注液嘴,5-注液口,6-第一堵杆,7-第二堵杆,8-第一驱动组件,9-第二驱动组件,91-滚珠丝杆,92-第二电机,93-皮带,10-气嘴,11-第一滑±夬,12-安装板,13-导柱,14-固定柱,15-固定块,16-导轨,18-第二滑块,19-滑动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腔体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图中未示出)、注液嘴4、注液口 5、第一堵杆6、第二堵杆7、第一驱动组件8和第二驱动组件9,其中,注液杯腔体1用于储存从外部注液部分注入的电解液,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用于实现注液杯腔体1的固定,下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注液嘴4相通的通孔,并且液杯腔体1的下端嵌入该通孔内,注液杯腔体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紧密接触,注液口 5设置于上固定板2上且注液口 5与注液杯腔体1相通,当注液口 5处于敞开状态时,可使注液杯腔体1内恢复常压,注液嘴4位于下固定板的下方且注液嘴4与注液杯腔体1相通,注液杯腔体1内的电解液可通过注液嘴4滴入到电芯中,第一驱动组件8可驱动第一堵杆6插入注液口 5内,从而封堵住注液口 5,当需要解除封堵时,第一驱动组件8驱动第一堵杆6离开注液口 5即可;第二驱动组件9可驱动第二堵杆7插入注液嘴4内,从而封堵住注液嘴4,要解除封堵时,第二驱动组件9驱动第二堵杆7离开注液嘴4即可,上固定板2上设置有与注液杯腔体1相通的通孔,通孔的末端连接有气嘴10,从气嘴10即可向上固定板2中通入正压,进而向注液杯腔体1通入正压,如此就可以将注液杯腔体1内的电解液压入电芯内。第一驱动组件8设置为第一电机,第一堵杆6设置于第一滑块11上,第一驱动组件8可以驱动第一滑块11向着上固定板2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堵杆6插入注液口 5内,需解除封堵时,第一驱动组件8可以驱动第一滑块11向着远离上固定板2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堵杆6尚开注液口 5。第一驱动组件8固定于安装板12上,第一驱动组件8的两端设置有导柱13,安装板12滑动连接于导柱13,第一滑块11固定设置于导柱13的末端,安装板12还通过固定柱14固定于上固定板2上,第一驱动组件8的输出轴靠近第一滑块11设置。第一驱动组件8驱动第一滑块11向下运动,继而带着第一堵杆6和导柱13向下运动。导柱13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位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5406021.html" title="一种注液装置及注液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注液装置及注液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杯腔体、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注液嘴、注液口、第一堵杆、第二堵杆、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注液杯腔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紧密接触,所述注液口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上且所述注液口与所述注液杯腔体相通,所述注液嘴位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方且所述注液嘴与所述注液杯腔体相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堵杆插入所述注液口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二堵杆插入所述注液嘴内,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液杯腔体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末端连接有气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宏盛怀宇许红杰何丽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骏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