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及使用其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3203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03:34
一种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及使用其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包括模板框架、活塞板和支架,所述活塞板由上活塞板和下活塞板组成,其中上活塞板和下活塞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下活塞板上还设置有千斤顶Ⅲ,千斤顶Ⅲ的可伸缩端固定设置在上活塞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巷道筑墙模板的结构上添加了可活动的活塞板,在填充体凝固后其承载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另一方面在筑墙模板脱模前移的过程中,活塞板上千斤顶完全伸展,能够使填充体更快脱模,提高了整体筑墙的施工效率,且改进后的筑墙模板省去了原有配套使用的振动设备和加压设备,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性和适应性也更强,值得在行业内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巷道施工领域,具体为。
技术介绍
为了在井下能沿着采空区构筑一道墙体,从而为下一面开采保留一条巷道,达到沿空留巷的目的,传统的操作方式是将填充体注入筑墙模板内,使用插入式振动以及外部加压的方式,将填充体内部的气体排出,从而增加凝固后的填充体的强度,起到支撑巷道的作用,但因为巷道内较为狭窄,除了筑墙模板外,还需要配套的振动设备和外部加压设备,实际操作较为困难,且增加了企业的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通过在筑墙模板上添加特殊结构的活塞板,代替传统的振动排气设备和外部加压设备,在巷道筑墙时使得施工工艺更加简单,且构筑的墙体承载能力更强。为了解决传统筑墙模板施工复杂且构筑墙体承载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包括模板框架、活塞板和支架,所述模板框架由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和垂直设置在两块侧板一端的梁体组成,且两块侧板与梁体连接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千斤顶II与支架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千斤顶I,千斤顶I的活柱穿过梁体上的通道后与活塞板连接,并驱动活塞板在两块侧板形成的空间内运动,所述活塞板包括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上活塞板和下活塞板,在下活塞板朝向梁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千斤顶III,千斤顶III的活柱与上活塞板转动连接,以驱动绕销轴向梁体的一侧翻转。使用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千斤顶II回缩,支架与模板框架距离最近,千斤顶III伸出使上活塞板和下活塞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向活塞板远离支架的一侧和模板框架所形成的空间内注入填充体,千斤顶III的活柱做伸出和回缩往复运动,带动上活塞板拍打填充体15-30min,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填充体凝固; 步骤二、固定模板框架的位置,同时伸出千斤顶I和千斤顶II的活柱,往前推进支架,使之与模板框架之间距离最远; 步骤三、固定支架位置,回缩千斤顶I和千斤顶III的活柱,使得凝固的填充体与上活塞板分离,然后同时回缩千斤顶I和千斤顶II的活柱从而拉动模板框架和活塞板向固定支架移动,凝固的填充体留在原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所得即为使用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构筑的巷道墙体。所述的填充体优选使用免震捣混凝土,凝固时间为4-8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在传统巷道筑墙模板的结构上添加了可活动的活塞板,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活塞板上设置的千斤顶的伸缩带动活塞板上半部分的开合,对填充体起到挤压震荡的作用,使得填充体内的空气被振出,凝固后其承载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另一方面在筑墙模板脱模前移的过程中,活塞板上千斤顶完全伸展,能够使填充体更快脱模,提高了整体筑墙的施工效率,且改进后的筑墙模板省去了原有配套使用的振动设备和加压设备,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性和适应性也更强,值得在行业内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筑墙模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塞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模板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模板框架,101、侧板,102、梁体,2、活塞板,201、上活塞板,202、下活塞板,3、支架,4、千斤顶I,5、千斤顶II,6、千斤顶I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种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包括模板框架1、活塞板2和支架3,所述模板框架1由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101和垂直设置在两块侧板101 —端的梁体102组成,且两块侧板101与梁体102连接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千斤顶II 5与支架3连接,所述支架3上设置有千斤顶I 4,千斤顶I 4的活柱穿过梁体102上的通道后与活塞板2连接,并驱动活塞板2在两块侧板101形成的空间内运动,所述活塞板2包括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上活塞板201和下活塞板202,在下活塞板202朝向梁体102的一面上设置有千斤顶III 6,千斤顶III 6的活柱与上活塞板201转动连接,以驱动绕销轴向梁体102的一侧翻转。使用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所述的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千斤顶II 5回缩,支架3与模板框架1距离最近,千斤顶III 6伸出使上活塞板201和下活塞板202位于同一平面内,向活塞板2远离支架3的一侧和模板框架1所形成的空间内注入填充体,千斤顶III6的活柱做伸出和回缩往复运动,带动上活塞板201拍打填充体15_30min,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填充体凝固; 步骤二、固定模板框架1的位置,同时伸出千斤顶I 4和千斤顶II 5的活柱,往前推进支架3,使之与模板框架1之间距离最远; 步骤三、固定支架3位置,回缩千斤顶I 4和千斤顶III 6的活柱,使得凝固的填充体与上活塞板201分离,然后同时回缩千斤顶I 4和千斤顶II 5的活柱从而拉动模板框架1和活塞板2向固定支架3移动,凝固的填充体留在原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所得即为使用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构筑的巷道墙体。所述的填充体优选使用免震捣混凝土,凝固时间为4_8h。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及使用其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在传统巷道筑墙模板的结构上添加了可活动的活塞板,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活塞板上设置的千斤顶的伸缩带动活塞板上半部分的开合,对填充体起到挤压震荡的作用,使得填充体内的空气被振出,凝固后其承载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另一方面在筑墙模板脱模前移的过程中,活塞板上千斤顶完全伸展,能够使填充体更快脱模,提高了整体筑墙的施工效率。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包括模板框架(1)、活塞板(2)和支架(3),所述模板框架(1)由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101)和垂直设置在两块侧板(101)—端的梁体(102)组成,且两块侧板(101)与梁体(102)连接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千斤顶II (5)与支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上设置有千斤顶I (4),千斤顶I (4)的活柱穿过梁体(102)上的通道后与活塞板(2)连接,并驱动活塞板(2)在两块侧板(101)形成的空间内运动,所述活塞板(2)包括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上活塞板(201)和下活塞板(202),在下活塞板(202)朝向梁体(102)的一面上设置有千斤顶111(6),千斤顶111(6)的活柱与上活塞板(201)转动连接,以驱动绕销轴向梁体(102)的一侧翻转。2.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千斤顶II (5)回缩,支架(3)与模板框架(1)距离最近,千斤顶111(6)伸出使上活塞板(201)和下活塞板(202 )位于同一平面内,向活塞板(2 )远离支架(3 )的一侧和模板框架(1)所形成的空间内注入填充体,千斤顶III(6)的活柱做伸出和回缩往复运动,带动上活塞板(201)拍打填充体15-30min,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填充体凝固; 步骤二、固定模板框架(1)的位置,同时伸出千斤顶I (4)和千斤顶II (5)的活柱,往前推进支架(3),使之与模板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及使用其构筑巷道墙体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式巷道筑墙模板,包括模板框架(1)、活塞板(2)和支架(3),所述模板框架(1)由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101)和垂直设置在两块侧板(101)一端的梁体(102)组成,且两块侧板(101)与梁体(102)连接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千斤顶Ⅱ(5)与支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上设置有千斤顶Ⅰ(4),千斤顶Ⅰ(4)的活柱穿过梁体(102)上的通道后与活塞板(2)连接,并驱动活塞板(2)在两块侧板(101)形成的空间内运动,所述活塞板(2)包括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上活塞板(201)和下活塞板(202),在下活塞板(202)朝向梁体(102)的一面上设置有千斤顶Ⅲ(6),千斤顶Ⅲ(6)的活柱与上活塞板(201)转动连接,以驱动绕销轴向梁体(102)的一侧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波周玉乾夏大勇胡相捧魏延峰李洋王君烨彭育东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