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925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解决现有的应力隔离缝一次合格率低的问题。包括混凝土基础和埋件,所示埋件镶嵌在混凝土基础中,所述埋件由竖向的钢筋和水平的平板组成,且在所述平板的四周通过双面胶依次间隔粘贴有直KT板和90度折弯KT板,所述KT板和90度折弯KT板的下边沿与平板平齐,上边沿延伸至平板的上方。现浇清水混凝土设备基础埋件四周粘贴KT板预留应力隔离缝的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也为实现工程预期质量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设及水泥基础应力隔离缝
,具体地说是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 力隔离缝成型结构。
技术介绍
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在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因钢制埋件与周边混凝±的冷热收 缩比不同,造成不同冷热收缩比应力作用下的埋件周围混凝±面层裂缝,另外在设备安装 焊接过程中因埋件变形也会引起混凝±面层裂缝。《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第 0101020301号标准工艺施工要点第(9)条要求如下:埋件与混凝±结合部留置2-4mm宽的变 形缝,深度与埋件厚度一致,并采用娃酬耐候胶封闭,W解决上述原因造成的基础混凝±面 层裂缝的问题。 W前变电站现诱清水混凝±设备基础埋件四周应力隔离缝一直采用人工割缝工 艺,即在基础混凝±强度达到80%后,施工人员采用切割机等机械对设备基础埋件进行割 缝。通过对现场考察发现,基础埋件割缝工艺因纯手工操作,割缝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割缝不 顺直、宽度不能满足2-4mm宽、深度不能达到埋件厚度、割缝边缘出现混凝±掉块等缺陷,应 力隔离缝的一次合格率比较低,还需要后期进行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一 次合格率的方法,要解决现有的应力隔离缝一次合格率低的问题,同时降低施工和维护成 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包括混凝±基础和埋件,所示埋件镶嵌 在混凝±基础中,且混凝±基础和埋件上表面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有竖向的钢筋和水平的平板组成,且在所述平板的四周通过双面胶依次 间隔粘贴有直KT板和90度折弯KT板,所述KT板和90度折弯KT板的下边沿与平板平齐,上边 沿延伸至平板的上方。[000引进一步地,所述KT板为回收的厚度为3毫米且外观较好的KT板废料。进一步地,所述KT板的宽度为平板的宽度的两倍。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社会效益 现诱清水混凝±设备基础埋件四周粘贴KT板预留应力隔离缝的工艺,简单易行, 成本低,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也为实现工程预期质量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0 1引经济效益 KT板为施工项目部委托广告公司标识牌制作时剩余的废料,实现了废料回收再利 用,相对于后期施工人员利用人工割缝,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安全 风险。【附图说明】 图1为应力隔离缝不合格品缺陷排列图。 图2为埋件的立体图。 图3为施工过程示意图。[001引图中:1、埋件,2、KT板,3、90度折弯KT板。【具体实施方式】表一:某500kV变电站现诱清水混凝±设备基础埋件四周割缝一次合格情况统计表二:现诱清水混凝±设备基础埋件四周人工割缝成本统计表现诱清水混凝±设备基础埋件四周人工割缝危险点统计 上述表格及图I可W看出,设备基础埋件通过后期割缝形成应力隔离缝的一次合 格率为67.89%,排列图显示"深度小预埋件厚度"和"宽度超标"缺陷是关键(症结),占全部 缺陷项目的82.39%。针对现有缺陷,本技术的保护主体如下:开发的是一种成型方法,对基础进行工艺优化,达到上述的目的。基于上述的描述,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KT板是一种由PS颗粒经过发泡3生成板忍,经过表面覆膜压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 料,板体挺括、轻盈、不易变质、易于加工,并可直接在板上丝网印刷(丝印板)、油漆(需要检 测油漆适应性)、棟覆背胶画面及喷绘,广泛用于广告展示促销、建筑装饰、文化艺术及包装 等方面。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志牌等都是由广告公司通过此种材料加工而成的。因此 广告公司剩余的下脚料就可W直接作为此方案的原材料,绝对"零"成本,且能够实现废料 的循环再利用,绿色、低碳、环保。 步骤如下: 1、KT板选择与准备,根据国网公司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变电站施工需制作安全文 明施工标识牌,标示牌的主要原料为KT板,广告公司制作标示牌时会有较多的KT板废料。因 此联系广告公司,回收一部分3mm厚且观感比较好的KT板作为我们新方案的材料。 2、KT 板裁剪 工具准备(钢尺、壁纸刀)确定好基础埋件的长、宽、厚度即可 根据确定的尺寸进行裁剪。 3、KT 板粘贴 1、先将双面胶粘贴到埋件1的四周,如图2。 2、将裁剪好的条形KT板2粘贴到埋件1上,四周各粘贴一张KT板2。 3、边角部分用90度折弯KT板3进行填补,保证边角的质量,形成90度。 上述各个KT板的宽度大于埋件的宽度,一般为埋件宽度的两倍,便于后续的KT板 剔除工艺实施。[00创 4、诱筑 对基础及埋件部位继续诱筑混凝±,诱筑完毕的效果如图3所示,注意,诱筑过程 中不要损坏KT板。其中,该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包括混凝±部分、埋件、双面 胶和KT板。其中KT板质软,便于剔除,且属于废物再利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5、剔除KT板与双面胶 待诱筑混凝±固化后将KT板与双面胶剔除,形成应力缝。 6、打胶,KT板剔出娃酬耐候胶处理,凝固后形成胶缝。 对策措施实施后,对现诱清水混凝±设备基础埋件四周避免了人工割缝,新方案 需要的施工人员少,成本低,简单易操作,提高了应力隔离缝一次合格率,取得了预期的目 标。表四:本技术的设备基础埋件四周应力隔离缝合格情况统计见表: 所W-次合格率提高至99 % W上,切缝成本完全省出。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 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 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和埋件,所示埋件镶嵌在 混凝土基础中,且混凝土基础和埋件上表面平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埋件由竖向的钢筋和水平的平板组成,且在所述平板的四周通过双面胶依次间隔 粘贴有直KT板和90度折弯KT板,所述KT板和90度折弯KT板的下边沿与平板平齐,上边沿延 伸至平板的上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KT 板为回收的厚度为3毫米且外观较好的KT板废料。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KT 板的宽度为平板的宽度的两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解决现有的应力隔离缝一次合格率低的问题。包括混凝土基础和埋件,所示埋件镶嵌在混凝土基础中,所述埋件由竖向的钢筋和水平的平板组成,且在所述平板的四周通过双面胶依次间隔粘贴有直KT板和90度折弯KT板,所述KT板和90度折弯KT板的下边沿与平板平齐,上边沿延伸至平板的上方。现浇清水混凝土设备基础埋件四周粘贴KT板预留应力隔离缝的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也为实现工程预期质量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PC分类】E02D27/44, E02D29/16【公开号】CN205088706【申请号】CN201520867948【专利技术人】张福友, 林国艳, 姜海英, 刘志强, 王佳科, 李小英, 刘晖, 黄义波, 王晓燕, 聂其兵 【申请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备基础埋件应力隔离缝成型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和埋件,所示埋件镶嵌在混凝土基础中,且混凝土基础和埋件上表面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由竖向的钢筋和水平的平板组成,且在所述平板的四周通过双面胶依次间隔粘贴有直KT板和90度折弯KT板,所述KT板和90度折弯KT板的下边沿与平板平齐,上边沿延伸至平板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友林国艳姜海英刘志强王佳科李小英刘晖黄义波王晓燕聂其兵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