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破碎生产线,包括第一破碎装置、送料装置、第二破碎装置和出料装置,第一破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架,第一壳体上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有锤头,第一壳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第一支架上向下倾斜设有集料框,集料框之间形成卸料空隙;送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设有固定板,相邻两块固定板之间形成装料腔体,装料腔体与卸料空隙上下对准;第二破碎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外罩和伸缩架,第二壳体中设有破碎辊,伸缩架的顶端设有倾斜的导向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任意入料粒度的玻璃进行破碎作用,破碎后的玻璃物料粒度较细,具有较高的破碎比,粒度均匀,生产能力大,提高成品玻璃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玻璃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破碎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玻璃的生产过程大体可分为:原料加工、备制配合料、熔化和澄清、冷却和成型及切裁等。在玻璃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制造工艺、人为等因素,在玻璃原板的生产任一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缺陷,常见的玻璃缺陷主要有:气泡、粘锡、结石、夹杂物等缺陷,各类缺陷的主要特点为:(1)气泡,该类缺陷主要是由于玻璃生产材料含有气体、外界环境气泡、金属铁丝等引起,其主要特点为整体轮廓近似于圆形、线形、中空、具有光透射性等。(2)结石,由于其热胀系数和外界环境热胀系数的差异,该类缺陷严重影响玻璃质量。主要分为:原材料结石、耐火材料结石以及玻璃析晶结石等。(3)夹锡,夹锡主要分为粘锡和锡结石,其特点是呈暗黑色、具有光吸收性。(4)划伤,该缺陷主要是玻璃原板与硬质介质间的相互摩擦产生,外表呈线性。(5)表面裂纹及线道,其特点表面呈线性。在对玻璃进行检测时,发现有严重缺陷的玻璃应进行破碎处理,再将碎玻璃储存在碎玻璃库中,然后将碎玻璃通过输送装置送到料仓中,用于玻璃的加工。目前对玻璃的破碎主要通过单台破碎机进行破碎作用,但是对碎玻璃的入料粒度有一定要求,一般入料粒度不能过大,噪音和震动大,在破碎过程中存在局限性,而且破碎后的产品粒度较大,破碎比较差,影响成品玻璃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破碎生产线,能将任意入料粒度的玻璃进行破碎作用,破碎后的玻璃物料粒度较细,具有较高的破碎比,玻璃物料粒度均匀,且生产能力大,提高成品玻璃的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用于玻璃生产的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破碎装置、送料装置、第二破碎装置和出料装置;第一破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架,第一壳体上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有锤头,第一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第一壳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第一支架上向下倾斜设有集料框,集料框之间形成卸料空隙,集料框设于出料口的下方,集料框设于送料装置的上方;送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设有固定板,相邻两块固定板之间形成装料腔体,装料腔体与卸料空隙上下对准;第二破碎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外罩和伸缩架,第二壳体中设有破碎辊,伸缩架的顶端设有倾斜的导向面板,导向面板设于破碎辊的上方,外罩的一侧设有物料排入口,传动机构的一端通入到物料排入口中,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物料排出口 ;出料装置包括第三支架和输送带,输送带设于物料排出口的下方,这样能将任意入料粒度的玻璃进行破碎作用,破碎后的玻璃物料粒度较细,具有较高的破碎比,玻璃物料粒度均匀,提高成品玻璃的质量,且生产能力大。进一步,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挡板,碎玻璃进入第一破碎装置中时,受到高速转动的锤头的冲击而进行破碎作用,破碎后的玻璃从转动的锤头处获得动能,高速冲向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为了防止第一壳体的内壁磨损,可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挡板,这样挡板与破碎后的玻璃相互撞击,避免破碎后的玻璃直接撞击到第一壳体的内壁,提高第一破碎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挡板呈波浪状,挡板与破碎后的玻璃相互撞击,撞击后的玻璃可以飞向各个方向,便于锤头再次进行破碎作用。进一步,出料口处设有分隔板,破碎后的玻璃的粒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从出料口处出料,破碎后的玻璃顺着分隔板掉落到送料装置的传动机构上,另一部分的碎玻璃顺着分隔板掉落到集料框上,再从集料框掉落到传动机构上,这样可以适当增加破碎后的玻璃的排出量。进一步,转轴转动连接有四个锤头,四个锤头以转轴的中心对称设置,使得破碎后的产品粒度较细。进一步,集料框的倾斜角为5°?15°,集料框的倾斜角不应过大,使得破碎后的玻璃物料能均匀的投放到送料装置的传动机构上,避免传动机构上破碎的玻璃堆积起来而洒落到地面上。进一步,相邻两块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这样破碎后的玻璃物料能均匀的存放在装料腔体中,使得最后得到的破碎的玻璃粒度均匀。进一步,外罩的两侧均设有把手,这样对外罩有施力点,方便外罩的安装和卸载,便于对外罩的清洗工作。进一步,导向面板的倾斜角为10°?30°,这样可对送料装置排入的破碎的玻璃物料进行缓冲和导向作用,使其顺着导向面板进入到破碎辊之间,破碎辊进行再次破碎作用,这样最后得到破碎后的玻璃物料粒度较细,具有较高的破碎比,生产能力大。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对玻璃进行破碎时,将任意入料粒度的玻璃从进料口投放到第一破碎装置中,碎玻璃进入第一破碎装置中时,受到高速转动的锤头的冲击而进行破碎作用,破碎后的玻璃从转动的锤头处获得动能,高速冲向第一壳体的内壁方向,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挡板,这样挡板与破碎后的玻璃相互撞击,保护第一壳体的内壁,由于挡板呈波浪状,挡板与破碎后的玻璃相互撞击,撞击后的碎玻璃可以飞向各个方向,便于锤头再次进行破碎作用,同时转轴上设置四个锤头,四个锤头以转轴的中心对称设置,增加碎玻璃与锤头的接触次数,使得破碎后的产品粒度较细,这样第一破碎装置对碎玻璃进行第一次破碎作用;破碎后的玻璃的粒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从出料口处出料,破碎后的玻璃顺着分隔板掉落到送料装置的传动机构上,另一部分的碎玻璃顺着分隔板掉落到集料框上,再从集料框掉落到传动机构上,集料框的倾斜角一般设计为5°?15°,集料框的倾斜角不应过大,使得破碎后的玻璃物料能均匀的投放到送料装置的传动机构上,避免传动机构上破碎的玻璃堆积起来而洒落到地面上,对于传动机构上相邻两块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这样第一次破碎后的玻璃物料能均匀的落入到装料腔体中,这样送料装置能均匀地向第二破碎装置进行排入第一次破碎后的玻璃物料,送料装置在进行输送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烘干作用;当第一次破碎后的玻璃物料进入第二破碎装置中时,一部分碎玻璃物料直接掉落到破碎辊之间,进行第二次破碎作用,由于第二破碎装置中设置有导向面板,导向面板的倾斜角为10°?30°,而且导向面板的高度可以通过伸缩架进行调节,这样导向面板可对送料装置排入的第一次破碎后的玻璃物料进行缓冲和导向作用,使碎玻璃物料顺着导向面板也进入到破碎辊之间,破碎辊进行第二次破碎作用,这样经过整个破碎生产线后得到的玻璃物料粒度较细,具有较高的破碎比,玻璃物料粒度均匀,且生产能力大,最后得到的玻璃物料通过出料装置上的输送带输送到料仓中,用于玻璃的加工,提高成品玻璃的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破碎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不,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破碎生产线,包括第一破碎装置1、送料装置2、第二破碎装置3和出料装置4。一定入料粒度的玻璃先进过第一破碎装置1进行第一次破碎作用,送料装置2将第一破碎后的玻璃送入第二破碎装置3中,第二破碎装置3对第一次破碎的玻璃进行第二次破碎作用,得到的玻璃物料通过出料装置4进行输送,最后用于玻璃加工。第一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破碎装置、送料装置、第二破碎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第一破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锤头,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支架上向下倾斜设有集料框,所述集料框之间形成卸料空隙,所述集料框设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集料框设于所述送料装置的上方;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设有固定板,相邻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形成装料腔体,所述装料腔体与所述卸料空隙上下对准;所述第二破碎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外罩和伸缩架,所述第二壳体中设有破碎辊,所述伸缩架的顶端设有倾斜的导向面板,所述导向面板设于所述破碎辊的上方,所述外罩的一侧设有物料排入口,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通入到所述物料排入口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物料排出口;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第三支架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于所述物料排出口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伟苹,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寰鼎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