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249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装在电梯井底部的电梯升降装置,它具有一种改进的把本装置紧固到电梯井壁上的结构.这个装置还包括一个改进的升降机鼓轮,鼓轮上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缆绳沟,缆绳沟是以相同的方向从鼓轮的一端螺旋地绕向另一端.绕在这些沟中的主缆绳上所加的负载因而是相等的,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另外,使用了主缆绳的一端紧固到鼓轮上的改进部件,以便使甚至在主缆绳上没有张力作用时,主缆绳仍被可靠地紧固.(*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梯的升降装置,特别是关于把升降装置安装到位于电梯升降井底部的机房中,升降井有一种用于把升降装置紧固到电梯井壁上的改进部件以及一种改进的升降机鼓轮。图1表示一种传统电梯升降装置。这种装置是安装在靠近升降井的底部的机房内。如图所示,电梯升降井1中有一机房2,而机房2只稍高于升降井1的底坑1a。升降装置被安装在机房2中,其中包括升降机4,用于安装升降机的被紧固到机房2的地板2a上的底座3,以及包括标号8到11所代表的部件,它们是用来使底座3的一个端面紧挨着比机房2稍低处的底坑1a的壁。升降机4包括一台未示出的电机和一套未示出的由电机驱动的齿轮减速机构,以及安装在齿轮减速机构轴伸上的升降机鼓轮4a。鼓轮4a上有多条主缆绳卷绕其上,主缆绳7经过安装在电梯井顶部的导向滑轮6后联接到电梯轿厢5的构架5a上。轿厢由主缆绳7吊着沿升降井作升降运动。在图3中更清楚的表示出底座3上设有许多水平梁3a,水平梁用没有图示出的地脚螺栓紧固到机房2的地板2a上,在此同时,水平梁3a的一个端面用上述的标号8到11的贴紧部件给紧固到升降井的壁上。标号8表示一个金属紧固板,它被固定部件9用螺栓紧固到壁1a上,固定部件9包括螺母和地脚螺栓或者类似物。紧固板8的顶端8a以背离壁的方向被弯进电梯井1内,并且用包括螺母和螺杆或类似物的固定部件11紧固到底座3上。螺杆是穿过梁3a上的孔和紧固板8的顶端8a上的孔来栓接。标号10表示金属联接板,它的底端被焊到紧固板8的端面上,同时用包括螺杆和螺母或类似物的固定部件把它的顶端紧固到底座3的端面上,安装有升降机4的底座3被紧固到紧固板8上。而紧固板8本身则被贴着紧固到稍低于机房2的电梯井1的底坑1a的壁上。用来把升降机3紧固到电梯井1的底坑1a壁上的装置有下列缺点首先,因为用螺栓把联接板10的顶端紧固到底座的端面上,则为了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安装螺栓时使用工具的操作空间,底座3的端面必须伸进电梯井内一个长度A。在这类升降装置中,长度A不能减少很多,因此,在窄的升降井内安装这类升降装置是很困难的。另一个问题是要用大量的固定部件,这是要把底座3联接到紧固板8上这些固定部件上所必不可少的。此外,如图3所示,底座3的宽度A1必须恰好等于紧固板8的宽度。为了使紧固板8和梁3a互相恰当地联接,紧固板8的顶端8a上的孔的间距A2必须正好等于为了穿固定部件11而开在梁3a上相应的孔的间距。因而,板8和底座3在制造时要求相当的精确性,而且把底座3紧固到紧固板8上是困难的。更严重的问题是为了把底座3紧固到升降井1的井坑1a的壁上,要用大块单个的紧固板。这个问题在图4中表现出来,图4是图3中的升降机沿Ⅱ-Ⅱ所截的截面图。升降井1的底坑1a的壁通常是由混凝土制成,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十分光滑的,这样,一块横跨全部底座宽度的宽的紧固板8就不能很好地贴到井坑1a的壁上,于是就只有几处能够支撑紧固板8,而紧固板的其它部分实际上并不是贴在底坑1a的壁上。这种情况下,为了把紧固板8坚固地紧固到底坑1a的壁上,固定部件9的地脚螺栓必然被上得很紧,而且收紧程度要比当整个紧固板8能够很好地贴到壁上时要紧得多。这样,随着地脚螺栓的被收紧,紧固板8将会被压弯,而紧固板为抵抗弯曲形变的力将趋向于把地脚螺栓从壁上拔出。因而,从结构强度的观点出发,这种用来把底座3紧固到底坑1a壁上的方法是不希望的,并且具有潜在的危险。因为,在作用于紧固板的力的作用下,固定部件9中的螺栓可能会从底坑1a的壁上拔出。这类传统电梯所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将在下面说明,同时参考图5至图7。图5是图1中的传统升降装置的俯视图,其中更详细表示了升降机4的鼓轮4a。可以看到,鼓轮4a的表面上有两套用于卷绕缆绳的沟槽4b和4c,沟槽是由鼓轮相对的两端向中央螺旋布置的。第一套放缆绳沟槽4b由第一条主缆绳7a沿沟槽卷绕,同样,第二套放缆绳约沟槽4c由第二条主缆绳7b沿沟槽卷绕,每条主缆绳7a和7b通过前述的导向滑轮6联接到电梯轿厢5的构架5a上。标号12表示设置电梯井1的建筑物上的各层的平台。如图6所示,图6是图5中的电梯井沿Ⅲ-Ⅲ线的俯视图。由于空间不足,导向滑轮6一般不直接地置于鼓轮4a长度上的中央之正上方,而是向鼓轮4a一个纵向端移动处,因此,鼓轮4a的纵向轴线与每个主缆绳7a和7b间的夹角是不相等的,这点将在图7中说明,图7是表示鼓轮4a与图5中电梯的导向滑轮6之间的几何关系的示意图。在这张图中,L0是滑轮6的轴线到鼓轮4a的表面的距离,Q1是鼓轮4a的表面与第一条主缆绳7a之间的夹角,Q2是鼓轮4a的表面与第二条主缆绳4b之间的夹角。因为滑轮6不是位于鼓轮4a的中间的上方Q1与Q2是不相等的,所以在鼓轮4a与滑轮6之间分别沿主缆绳7a和7b所测量的距离是不相等的。这两个距离分别为L0/sin(Q1)和L0/sin(Q2),这样,由于这两长度不同,作用于这两条主缆绳上的张力是不平衡的。这相对于第二条主缆绳7b来说,在第一条主缆绳7a上出现超载荷,或者反应亦然,这取决于绕在鼓轮4a上的主缆绳所处的位置。这种在主缆绳上的张力不平衡将缩短他们的寿命,于是就需要用比两条主缆绳上加相同载荷时所用的缆绳更粗的缆绳,甚至可能会导致主缆绳的破坏。这类传统电梯装置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关把主缆绳固定到鼓轮上的部件。这个问题在图8至图10中予以说明。图8是图5所表示的那种升降机的鼓轮长度上一个端部的正视图。图9是图8中沿Ⅳ-Ⅳ所截的同一个鼓轮的局部横截面图。图10是表示图9中沿Ⅴ-Ⅴ所截的鼓轮的截面图。如这些图所示,主缆绳7a用一个圆柱形的闭锁器14坚固地固定在它的一端。闭锁器14被装入鼓轮4a壁上的一个孔4g内,孔4g与也设在鼓轮4a壁上的一个导绳槽15相联接。槽15a的宽度是稍大于主缆绳7a的直径而小于闭锁器14的直径。当闭锁器14被完全嵌入孔4g中时,主缆绳7a的端头接触到槽15a的内表面上,当在主缆绳7a上施加张力时,闭锁器14的顶面就被坚固地紧压到导绳槽15a的底面上。另一条主缆绳7b也用同样的方法联接到鼓轮 4a上。当主缆绳7a和7b被绷紧地卷绕在鼓轮4a上时,用这种方法是没问题的。然而,如果当电梯轿厢5到达它的行程尽端,并且接触到通常放置在电梯井1的底坑1a处的未表示出的缓冲器上时,主缆绳将变得松驰,而就没有力来防止闭锁器14从鼓轮4a上的孔4g中脱落出来。因此,在电梯轿厢5沿着电梯井1被再次提升之前,就必须检查闭锁器14是否确实坚固地卡在鼓轮4a里边。所以从安全的角度上看,这种用作紧固主缆绳端部的部件是有缺点的。因而,正如以上所说明的,存在一个需要一种改进电梯升降装置,它能被更好地紧固于它所安装的电梯井中,以及,需要有一个更安全的鼓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电梯升降装置的上述缺点,同时,提供一种甚至于当用于紧固到电梯井的壁不是光滑的时侯,也能够更安全地紧固到电梯井壁上的电梯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到电梯井中的电梯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传统升降机较少地突出在电梯井中的电梯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只用很少的部件就能把其紧固到电梯井壁上的电梯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改进的升降机鼓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具有一个机房的电梯井中的电梯升降装置,机房处在电梯井底坑部分之上,向着所说的电梯井敞开。其中包括:一台升降机;一个坚固地安装着上述的升降机的底座;和用于把上述底座紧固到稍低于上述机房的上述电梯井的壁上的板状紧固部件, 上述紧固部件在靠近它的顶部布有一个底座紧固孔,上述紧固部件紧固到稍低于上述机房的上述电梯井的壁上,上述底座一端穿付上述的底座紧固孔,并且被坚固地联接到上述紧固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书 1 10 穿付上述的 穿过上述的2 7 轴伸的 输出轴8 上述轴伸上 上述输出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具有一个机房的电梯井中的电梯升降装置,机房处在电梯井底坑部分之上,向着所说的电梯井敞开。其中包括一台升降机;一个坚固地安装着上述的升降机的底座;和用于把上述底座紧固到稍低于上述机房的上述电梯井的壁上的板状紧固部件,上述紧固部件在靠近它的顶部布有一个底座紧固孔,上述紧固部件被紧固到稍低于上述机房的上述电梯井的壁上,上述底座一端穿付上述的底座紧固孔,并且被坚固地联接到上述紧固部件上。2.根据权项1所说的电梯升降装置,其中上述底座包括多个坚固地紧固到上述机房的地板上的梁;上述底座紧固孔的个数与上述梁的个数相等;上述每个梁的一端穿过上述底座紧固孔中的对应的那个孔并被紧固到上述紧固部件中。3.根据权项1所说的电梯升降装置,其中上述底座被紧固到上述紧固部件的朝向上述机房的那一端上。4.根据权项1所说的电梯升降装置,更进一步包括一块伸进上述机房里边的联接板,上述联接板的一端被联接到上述底座紧固孔的内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真治衫山美树丹菊逸郎饭田康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