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楼内电梯厢进行群控的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它包含有检测出空闲电梯厢并使之适当移动的运行控制装置、存储移动空闲电梯厢所需条件和执行程序的模糊法则库、对模糊法则的参数作出变更的分析装置及选定其模糊量为最大且超过下限值的模糊法则时所需的等候控制装置。即使发生一部空闲电梯厢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可根据模糊推论使该电梯厢移行到当时最合适的等候楼层上,做到电梯服务总能适应大楼内客流的变化情况。(*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多部电梯厢进行群控的一种电梯控制装置,特别涉及当存在空闲电梯厢时使空闲电梯厢移行到当时最合适的等候楼层的电梯控制装置。近几年来,在对多部电梯厢进行群控的电梯控制装置中,由于采用了微型计算机,可以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和运算处理,从而实现高度的控制功能。一般,电梯厢在对最后呼叫完成响应之后,在所停留的楼层上处于休止状态,直至接到下次的候梯处呼叫分配之前,它一直处于等候状态,成为空闲电梯厢。在不拥挤的平常时间段内,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这样的空闲电梯厢,然而,在最后响应的楼层上就这样地等候着,未必能说是高效率的。因此,以往采用的方法是当所有电梯厢成为空闲电梯厢时,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将各电梯厢分散到预定的各楼层上等候。此外,如特开昭60-209475号公报中所述,还考虑到了根据分析的数据来确定有效等候楼层的方法。这时,可以在主楼层、上方楼层或者根据分析结果所得的乘客较多的楼层中,将优先级较高的楼层确定为等候楼层。但是,出现乘客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不一定象分析结果所预测的那样;另外,不能预测乘客的突然出现。所以,等候楼层的确定和发出等候指令的时间,不能说就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佳选择。如上所述,以往的电梯控制装置按预定的条件使空闲电梯厢进行等候,它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在时刻变化的客流量情况下不能使空闲电梯厢移行到最合适的等候楼层上。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做到电梯控制装置能使空闲电梯厢移行到当时最合适的等候楼层上。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控制装置具有下述装置检测出空闲电梯厢并使它作适当移动的运行控制装置;将移动空闲电梯厢所需的条件和执行程序以IF-THEN形式写入多个模糊法则,存储于模糊法则库中;根据运行控制装置输出的信息,为变更上述模糊法则的参数而设置了分析装置;对于空闲电梯厢等候状态下模糊法则中的各模糊量进行运算,为选定其模糊量为最大且超过限值的模糊法则,设置了等候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中,即使发生一部空闲电梯厢,也可将此时各电梯厢的工作状况作为模糊量来表达,并根据模糊推论选定最适应于该工作状况的模糊法则,使空闲电梯厢移行到当时最合适的等候楼层上。附图的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2为一般电梯系统的工作说明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图4为求模糊量的从属度函数的说明图;图5为详细示出图3内评价项目运算步骤的流程图;图6为评价项目运算步骤中所用从属度函数的说明图。(3)……运行控制装置(4)……等候控制装置(8)……模糊法则库(9)……模糊法则群(10)……分析装置E1~E3……电梯厢E3……空闲电梯厢Cim……模糊量Ckm……最大模糊量Cl……下限值各图中,同一符号表示同样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以下,就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输出候梯处呼叫的候梯处控制装置(1)设置在每个楼层的候梯处,输出电梯厢呼叫的电梯厢控制装置(2)设置在每部电梯厢中。根据候梯处呼叫和电梯厢呼叫来的信息而移动控制各电梯厢的运行控制装置(3)中,存储着对于候梯处呼叫作出电梯厢分配所需的评价函数。与运行控制装置(3)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等候控制装置(4)中,包含有确认出发生空闲电梯厢的信息输入部分(5),对空闲电梯厢等候状态的评价项目进行运算的评价项目运算部分(6),以及根据评价项目运算部分(6)的运算结果来选定空闲电梯厢等候楼层的等候楼层选择部分(7),它们用来在发生空闲电梯厢时确定景合适的等候楼层。根据需要,等候动作选择用的模糊法则库(8)可设置多个,分别用来将移动空闲电梯厢所需的条件和执行程序以IF-THEN形式写入多个模糊法则,存储于模糊法则群(9)中。此外,模糊法则库(8)中存储有多个供各模糊法则中的IF部分(条件部分)应用的从属度函数(后面叙述)。分析装置(10)根据运行控制装置(3)输出的信息将各候梯处的客流量作为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具有对运行控制装置(3)内的评价函数和模糊法则库(8)内的从属度函数中各种参数作出变更的功能。上面的运行控制装置(3)、等候控制装置(4)和分析装置(10)内存储着规定的程序和例行程序,例如,通过联机而耦合时可以相互实时地传送信息。下面,参照图2的说明图和图3的流程图,对图1的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工作进行说明。这里,如图2所示,假设在10层的大楼中设置有3部电梯厢E1~E3,电梯厢E1内的乘客按动了目的层为6层和9层标记有“0”的键钮,电梯厢E2内的乘客按动了目的层为10层的键钮,另外,4层和9层上的乘客分别按动了上升呼叫(标记有“△”)和下降呼叫(标记有“ ”)的候梯处呼叫键钮。此时,运行控制装置(3)通过候梯处控制装置(1)和电梯厢控制装置(2)取得关于当时状态的电梯厢呼叫信息和电梯厢位置信息,并通过电梯厢控制装置(2)对各电梯厢呼叫作出电梯厢分配。也就是说,将4层的上升呼叫(标记有“△”)分配给在3层上上升运行中的电梯厢E1,将9层的下降呼叫(标记有“ ”)分配给在7层上上升运行中的电梯厢E2。于是,电梯厢E1对4层的上升呼叫完成响应之后,继续上升,电梯厢E2对目的层呼叫完成响应而到达10层之后,对9层的下降呼叫作出响应而下降。另一方面,电梯厢E3在对上次的最后呼叫完成响应之后,在6层上处于休止状态,成为等候中的空闲电梯厢。但是,由于预料此后例如1层将是客流量多的主楼层,会发生电梯厢呼叫,因此,为了配合这时的状况,必须使空闲电梯厢E3在最合适楼层(例如1层)上进行等候。图3为表示出确定空闲电梯厢最合适等候楼层程序的流程图。现在,即使发生如图2中E3所示的一部空闲电梯厢(步骤S1)时,运行控制装置(3)也会将示明发生了空闲电梯厢E3的检测信号输入到等候控制装置(4)中,同时,从候梯处控制装置(1)和电梯厢控制装置(2)上取得关于此时各电梯厢E1~E3运行状态的信息和在此之前各候梯处电梯厢呼叫状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等候控制装置(4)(步骤S2)。当等候控制装置(4)内的信息输入部分(5)确认有空闲电梯厢E3发生时,评价项目运算部分(6)就根据模糊法则群(9)内的各模糊法则,对空闲电梯厢E3此时在某一楼层上等候的状态进行评价项目的运算(步骤S3)。此时的评价项目有ⅰ)各电梯厢E1~E3的位置、行进方向和运行状态;ⅱ)发生电梯厢呼叫的楼层。随后,等候楼层选择部分(7)根据运算结果确定最合适的等候楼层(步骤S4),并将其传送给运行控制装置(3)。最后,运行控制装置(3)通过电梯厢控制装置(2)将等候动作指令输出给空闲电梯厢E3,使之执行动作(步骤S5)。下面,参照图4的说明图和图5的流程图,对步骤S3中模糊推论的详细程序进行说明。以IF-THEN形式表述的模糊法则群(9)内的各模糊法则是根据模拟方法和过去经验中得到的专门知识构成的。在IF部分(条件部分),表述出对各模糊法则的某种状况而言的适合度;在THEN部分(执行部分),表述出已选定其模糊法则时应执行的程序。关于模糊法则的适合度,是通过下述方法定义的对于某个量为“大的”或“小的”这样的主观模糊性,以由0到1的值(模糊量或从属度值)来对应之。具体地说,由该模糊量(从属度值)表示的适合度可通过图4所示的从属度函数LT、EQ或GT等求出。图4中,横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多部电梯厢进行群控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出在休止状态下等候中的空闲电梯厢,并具有使该空闲电梯厢适当移动的运行控制装置;将移动空闲电梯厢所需的条件和执行程序以IF-THEN形式写入多个模糊法则,并进行存储的模糊法则库; 根据上述运行控制装置输出的信息,为变更上述模糊法则参数而设置分析装置;对于上述空闲电梯厢的等候状态,就上述模糊法则中的各模糊量进行运算,为选定其模糊量为最大且超过下限值的模糊法则而设置等候控制装置。根据选定的上述模糊法则,可使上 述空闲电梯厢移行到当时最合适的等候楼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野雅章,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