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238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改善电梯起动时搭乘感觉的交流电梯控制装置,包含有:其制动力由制动线圈去激励、由起动指令信号激励的制动器,对制动线圈电流进行控制的电流控制电路,对电梯运转速度和方向检测的速度检测器,用于产生电梯基准速度指令的速度指令发生器,以及根据制动电流指令及速度检测器输出对偏置值演算输出的荷重检测装置,根据电梯运转方向对偏置值符号判别的符号判别器以及速度控制电路。(*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改善电梯起动时搭乘感觉的交流电梯的控制装置。图5展示与卷扬机整体构成的电磁制动器。平时,制动杆(50)由弹簧(51)推向图示A方向。由此,闸瓦(52)握持制动轮(53)而制止其旋转。制动轮(53)紧固在与电动机直接的旋转轴(54)上,制止了电动机的旋转,从而制止电梯升降。同时,随着制动杆(50)朝A方向移动,形成L形的凸轮(55)向图示B方向转动,将插棒式铁心(56)顶了上去。通过供电给制动线圈(57),插棒式铁心被吸合下降。随着铁心的下降,凸轮(55)向图示C方向转动,使制动杆(50)抵抗弹簧(51)向图示D方向转动。由于转动,闸瓦(52)释放制动轮(53),于是旋转轴(54)由电动机驱动使电梯升降。在该图中,X为插棒式铁芯磁路的空气隙,如果插棒式铁芯(56)被吸合,电感就变大。下面参照图6,对应用了上述电梯制动器控制装置的先有技术实例加以描述。在图6中,(1)是三相交流电源,(2)是接通或断开交流电源(1)的电磁接触器,(2a)表示其常开接点。(3)是用闸流管或晶体管等构成的电动机驱动电路,(4)是由该驱动电路(3)驱动的、使旋转轴(54)旋转而驱动电梯升降的电动机。(9)是给制动线圈(57)提供电源(10)的电磁接触器,(9a)为其常开触点。(11)是由于起动指令触点(12)闭合,既激励电磁接触器(2)及(9),又使驱动电路(3)动作的控制电路,VB为控制电源。(60)是与旋转轴(54)连接的滑轮,由其缠绕着缆绳(61),吊桶式地驱动吊舱(62)及平衡器(63)。而且,就上述结构而言,通过给制动线圈去激励产生制动力而制止电梯的同时,用起动指令信号激励上述制动线圈,使上述制动力解除。下面就其动作情况加以说明,一对电梯发出呼叫,起动指令触点(12)就闭合,使控制电路(11)工作并激励电磁接触器(2)及(9)。由此,触点(2a)及(9a)分别闭合,在供电给驱动电路(3)的同时,由电源(10)也激励制动线圈(57)。更进一步,一旦电流流过制动线圈(57),插棒式铁芯(56)就被吸合,而释放制动轮(53),瞄准此时机由驱动电路(3)发送动作指令,供电给电动机(4)而产生转矩。依靠该转矩,使吊舱(62)可平滑地进行升降起动。由于先有的交流电梯的控制装置是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起动时,给电动机供给电力的时序与释放制动的时序不相配合,在制动器的制动力还在作用期间,就已产生电动机转矩。这时,根据吊舱负载大小和方向,在起动时会产生跳出或反冲现象,致使乘坐感觉恶化。即,通常电梯用的制动器,如图6所示的先有技术实例中,由释放制动时触点(9a)闭合后的直流电源(10)施加一定电压E,线圈电流i根据线圈(57)的电感L及阻抗R的值而按下式增加。i=E/R〔1-exp(-L/R·t)〕一方面,制动转矩随着线圈电流的增加而减少,只加上一定电压E,不能很好地控制使制动线圈电流延缓增加而减小制动转矩,而是几乎瞬时进行释放完了的。所以,根据电梯起动时吊舱与重物的重量差,吊舱一边急速起动,一边有反冲。即使用如上的式子来适当地选择施加电压E,由于电压变化及温度变化引起阻抗变化,也不能很好地控制电流的增加。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取检测出吊舱中负载重量,按此检测出的结果和吊舱运转方向对速度指令加一偏置的方法,但是负载重量检测装置等是以高价机械构成的,并且调整很费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供能够不受温度或电压变化等外界干扰的影响、高精度地控制制动电流本身、能改善起动时搭乘感觉的交流电梯控制装置。和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流电梯控制装置,是准备有随着制动线圈去激励而产生制动力使电梯制止的同时,由起动指令信号激励上述制动线圈、使上述制动力解除的制动器的交流电梯控制装置,该装置具有产生制动线圈电流的电流指令的电流指令发生器,还装备有对上述电流指令和由电流检测器对上述制动电流检测得到的检出电流进行比较、并对制动线圈电流进行控制的电流控制电路。并且,既装备有检测与电梯实际速度对应的电动机转速和旋转方向的速度检测器;还装备有产生电梯基准速度指令的速度指令发生器;通过接收由于上述电流指令发生器的制动电流指令和速度检测器输出、对吊舱中负荷预测并应当与基准速度指令相加、演算输出偏置值的荷重检测装置;根据电梯运转方向对该偏置值作符号判别的符号判别器;将输出的偏置值与基准速度指令相加的加法器;以及含有速度控制部件的将与吊舱中负荷对应的基准速度指令与偏置值相加的速度控制电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交流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借助于电流控制电路的比较器,求出电流指令发生器的制动电流指令与根据电流检测器检出的制动线圈电流的检测值的比较差,要想使该比较差变小,就要控制流向制动线圈的电流,从而实现不受温度或电压变化等外部干扰影响的、精度很高的制动线圈本身电流的控制。又,借助于速度控制电路的荷重检测装置,通过接收电流指令发生器的制动电流指令和速度检测器的输出,对吊舱中负荷进行预测并应与基准速度指令相加、演算并输出偏置值,借助于符号判别器,根据电梯运转方向对该偏置值进行符号判别,据此使制动转矩缓缓减小,给与吊舱中负荷相应的速度指令加上偏置,从而进一步改善搭乘感觉。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总结构图,图2为电流控制电路与速度控制电路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图2各部分动作波形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流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表示与卷扬机整体构成的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图,图6为与图1对应的先有技术实例的结构图。图中,(1)为交流电源,(2)(9)为电磁接触器,(2a),(9a)为其触点,(3)为驱动电路,(12)为起动指令触点,(13)为电流控制电路,(13a)为电流指令发生器、(13b)为比较器,(13c)为基极激励级、(13d)为晶体管,(14)为速度控制电路,(14a)为速度指令发生装置,(14b)为荷重检测装置,(14c)为符号判别器,(14e)为速度控制部,(15)为电流检测器,(16)为速度检测器,(57)为制动线圈。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总结构图,省略其中和图6相同标号的说明。在图1中,(13)为控制制动线圈电流控制电路,(14)是对电动机产生转矩或速度进行演算的速度控制电路,(15)是检测制动线圈电流的电流检测器,(16)表示检测电动机速度与方向的速度检测器,上述电流控制电路(13)及速度控制电路(14)的有关内部细节由图2表示。在图2中,作为电流控制电路(13),配置有能够使制动线圈电流根据起动指令信号产生缓缓增加的制动电流指令a的电流指令发生器(13a),对所述制动电流指令a和来自电流检测器(15)的制动线圈电流的检测值加以比较的比较器(13b),基于该比较差,对与制动线圈(57)串联连接并控制电流供给的晶体管(13d)进行激励控制的基极激励级(13c),上述晶体管(13d)以及保护晶体管用的二极管(13e)。由于装备了这样结构的电流控制电路(13),将来自电流指令发生器(13a)的制动电流指令a和来自电流检测器(15)的实际电流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为使该比较差变小,对晶体管(13d)进行控制,所以能对线圈本身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能不受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交流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交流电梯控制装置装备有:通过由制动线圈去激励产生制动力而使电梯制止的同时,由起动指令信号激励所述制动线圈使所述制动力解除的制动器,  用于产生制动线圈电流的电流指令的电流指令发生器,  将所述电流指令与由检测所述制动电流的电流检测器的检测电流进行比较,对制动线圈电流进行控制的电流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正实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