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设置在播种器壳体的前端窗口、竖置的前盖之间;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外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Ⅰ、下凸条Ⅰ;前盖包括竖置的盖板,盖板上端及两侧向同一方向翻边,形成下端开口结构;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内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Ⅱ、下凸条Ⅱ,与上凸条Ⅰ、下凸条Ⅰ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当前盖从上方盖合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上时,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Ⅰ、下凸条Ⅰ分别嵌入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Ⅱ、下凸条Ⅱ与盖板之间的槽内,形成插装式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便捷地拆卸、组装前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壳体、前盖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在使用时,需要从播种器的前端观察播种器运行情况,需要时还要进行调整。现有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在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设有由透明树脂制成的前盖,前盖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连接并将其封闭。当需要对播种器内部进行调整时,需将前盖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上拆下,由于现有技术的农田播种机播种器通过紧固件将前盖连接在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上,因此,拆卸、组装前盖需借助工具,且费时、费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方便、快捷地拆卸、组装前盖,显著提高效率的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设置在播种器壳体的前端窗口、竖置的前盖之间;所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为长方形;所述前盖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连接并将其封闭;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外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1、下凸条I ;所述前盖包括竖置的盖板,所述盖板上端及两侧向同一方向翻边,形成下端开口结构;所述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内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I1、下凸条II ;所述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1、下凸条II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1、下凸条I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前盖翻边朝向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时,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上方盖合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上时,所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1、下凸条I分别嵌入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1、下凸条II与盖板之间的槽内,形成插装式连接结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1、下凸条I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下凸条II高度方向的尺寸;所述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1、下凸条II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高度方向的尺寸。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前盖通过插装式连接结构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连接,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前盖都无需借助工具,而且方便、快捷,显著提高效率。2、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1、下凸条I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下凸条II高度方向的尺寸,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1、下凸条II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高度方向的尺寸,这样前盖在往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插装时,无需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垂直插装,只要将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下凸条II对着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1、下凸条I之间的间隔,盖合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后,再向下插装,插装行程短,安装还是拆卸更快捷,进一步提尚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播种器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前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图7、图8为本技术中前盖与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连接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所示的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设置在播种器壳体1的前端窗口、竖置的前盖2之间;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为长方形;前盖2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连接并将其封闭;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外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I 1.1、下凸条I 1.2 ;前盖2包括竖置的盖板2.1,盖板2.1上端及两侧向同一方向翻边,形成下端开口结构;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内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 2.3 ;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2.3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 1.1、下凸条I 1.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当前盖2翻边朝向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时,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上方盖合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上时,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 1.1、下凸条I 1.2分别嵌入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 2.3与盖板2.1之间的槽内,形成插装式连接结构。为使插装更便捷,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 1.1、下凸条I 1.2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下凸条II 2.3高度方向的尺寸;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 2.3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 1.1高度方向的尺寸。【主权项】1.一种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设置在播种器壳体(1)的前端窗口、竖置的前盖(2)之间;所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为长方形;所述前盖(2)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连接并将其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外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I (1.1)、下凸条I (1.2);所述前盖(2)包括竖置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上端及两侧向同一方向翻边,形成下端开口结构;所述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内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 (2.3);所述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 (2.3)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 (1.1)、下凸条I (1.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前盖(2)翻边朝向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时,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上方盖合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上时,所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1.1)、下凸条I (1.2)分别嵌入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2.3)与盖板(2.1)之间的槽内,形成插装式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 (1.1)、下凸条I (1.2)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下凸条II (2.3)高度方向的尺寸;所述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II (2.2)、下凸条II (2.3)之间上下高度方向的间隔大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I (1.1)高度方向的尺寸。【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设置在播种器壳体的前端窗口、竖置的前盖之间;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外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Ⅰ、下凸条Ⅰ;前盖包括竖置的盖板,盖板上端及两侧向同一方向翻边,形成下端开口结构;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内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Ⅱ、下凸条Ⅱ,与上凸条Ⅰ、下凸条Ⅰ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当前盖从上方盖合到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上时,播种器壳体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Ⅰ、下凸条Ⅰ分别嵌入前盖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Ⅱ、下凸条Ⅱ与盖板之间的槽内,形成插装式连接结构。本技术能便捷地拆卸、组装前盖,效率高。【IPC分类】A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田播种机播种器前盖插装式连接结构,设置在播种器壳体(1)的前端窗口、竖置的前盖(2)之间;所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为长方形;所述前盖(2)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连接并将其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外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Ⅰ(1.1)、下凸条Ⅰ(1.2);所述前盖(2)包括竖置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上端及两侧向同一方向翻边,形成下端开口结构;所述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分别设有竖置、向内凸起、上下间隔布置的上凸条Ⅱ(2.2)、下凸条Ⅱ(2.3);所述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Ⅱ(2.2)、下凸条Ⅱ(2.3)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Ⅰ(1.1)、下凸条Ⅰ(1.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前盖(2)翻边朝向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时,从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上方盖合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上时,所述播种器壳体(1)前端窗口两侧外壁上的上凸条Ⅰ(1.1)、下凸条Ⅰ(1.2)分别嵌入前盖(2)两侧翻边内壁上的上凸条Ⅱ(2.2)、下凸条Ⅱ(2.3)与盖板(2.1)之间的槽内,形成插装式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冬林,史志中,唐莉莉,吴小伟,翟步顺,王荣,
申请(专利权)人:樱田农机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