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调节零点和滴定量的滴定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7414 阅读:5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确调节零点和滴定量的滴定管,由大体积滴定部分、微量体积滴定部分以及排液部分组成;所述大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Ⅰ、加液漏斗Ⅰ、滴定阀Ⅰ和玻璃导管Ⅰ;所述微量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Ⅱ、加液漏斗Ⅱ、滴定阀Ⅱ和玻璃导管Ⅱ;所述排液部分包括排液管、排液阀和排液漏斗;所述滴定管体Ⅰ、滴定管体Ⅱ和排液管的下端分别连接具有三通接口的滴定头,并分别通过滴定阀Ⅰ、滴定阀Ⅱ、排液阀来控制管体的通断。所述的一种精确调节零点和滴定量的滴定管可以精确测定空白实验、滴定终点的体积,能够有效控制实验误差,同时调节滴定零点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学试验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实验仪器。
技术介绍
滴定管是化学分析试验中用来精确测定滴定溶液体积的实验仪器,目前主要有酸式和碱式两种滴定管,在进行滴定前都需要从滴定阀处放出多余的溶液到零刻度线,有时可能要经过多次加液、排液的过程才能调节到所需的零点,浪费试验时间。滴定实验中空白滴定一般消耗体积较少,样品测定消耗体积较多,整个滴定实验中采用同样一只大体积的滴定管来进行滴定,容易导致整个实验误差加大,此外,滴定终点体积的判定也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滴定管调零不便,实验误差大的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精确调节零点和滴定量的滴定管,由大体积滴定部分、微量体积滴定部分以及排液部分组成。所述大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1、加液漏斗1、滴定阀I和玻璃导管I。所述滴定管体I的管壁上具有一个连接玻璃导管I的开口 I,这个开口 I的位置位于滴定管体I的零刻度线处。所述玻璃导管I的两端敞口,其一端与所述开口 I连通。所述滴定管体I的上端连接加液漏斗I。所述滴定管体I的下端与滴定头连接,它们之间设置有滴定阀I。所述滴定头的下部分为滴定头本体,上部分为三通接口。所述微量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Π、加液漏斗Π、滴定阀Π和玻璃导管Π。所述滴定管体Π的管壁上具有一个连接玻璃导管Π的开口 Π,这个开口 Π的位置位于滴定管体Π的零刻度线处。所述玻璃导管Π的两端敞口,其一端与所述开口 Π连通。所述滴定管体Π的上端连接加液漏斗Π。所述滴定管体Π的下端与滴定头连接,它们之间设置有滴定阀Π ο所述排液部分位于大体积滴定部分与微量体积滴定部分之间。所述排液部分包括排液管、排液阀和排液漏斗。所述排液管的中部设置有排液阀。所述排液管的上端连接排液漏斗。所述排液漏斗夹在滴定管体I与滴定管体Π之间。所述排液漏斗的上端敞口被圆形盖片封堵。所述排液漏斗的壁面上具有两个对称的连接口,这两个连接口的位置分别与滴定管体1、滴定管体Π的零刻度线平齐。这两个连接口分别连接玻璃导管I和玻璃导管Π。所述排液管的下端与滴定头连接。进一步,所述滴定管体I和滴定管体Π的零刻度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进一步,所述滴定阀1、滴定阀Π和排液阀均为耐酸碱的开关阀。使用上述滴定管时,关闭滴定阀1、滴定阀Π和排液阀,滴定溶液从加液漏斗I或加液漏斗π进行加液,当滴定溶液高于排液漏斗的连接口时,分别打开滴定阀1、滴定阀π进行排气泡,气泡排完之后,关闭滴定阀I和滴定阀Π,打开排液阀排空所述排液管内的溶液,之后再关闭排液阀,进行滴定试验。当进行空白试验或对照试验时,打开滴定阀π进行微量滴定。当进行消耗体积较多样品测定时,打开滴定阀I进行样品滴定。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技术的滴定管设计了微量滴定部分,可以精确的测定空白实验、滴定终点的体积,有效控制测定中的实验误差;两个加液漏斗,可对各自对应的滴定管添加滴定溶液,而且可做到从任何一个加液漏斗加液都能注满大体积滴定管和微量体积滴定管的滴定溶液;同时可以自动调节滴定零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滴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滴定管体11、加液漏斗111、滴定阀112、玻璃导管113、滴定管体Π2、加液漏斗Π 21、滴定阀Π 22、玻璃导管Π 23、排液管3、排液阀31、排液漏斗32、圆形盖片4、滴定头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见图1,一种精确调节零点和滴定量的滴定管,由大体积滴定部分(图示右侧)、微量体积滴定部分(图示左侧)以及排液部分(图示中间)组成。所述大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I1、加液漏斗111、耐酸碱的滴定阀112和玻璃导管113。所述滴定管体II上具有刻度线。所述滴定管体II的管壁上具有一个连接玻璃导管113的开口 I,这个开口 I的位置位于滴定管体II的零刻度线处。所述玻璃导管113的两端敞口,其一端与所述开口 I连通,另一端与排液漏斗32连通。所述滴定管体II的上端连接加液漏斗111。所述滴定管体11的下端与滴定头5的右侧接口连接,它们之间设置有滴定阀112。通过滴定阀112的开关来控制滴定管体II是否与滴定头5相通。所述滴定头5的下部分为滴定头本体,上部分为三通接口。所述微量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Π2、加液漏斗Π 21、耐酸碱的滴定阀Π 22和玻璃导管Π 23。所述滴定管体Π 2的外壁上具有刻度线。所述滴定管体Π 2的零刻度线与滴定管体II的零刻度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滴定管体Π 2的管壁上具有一个连接玻璃导管Π 23的开口 Π,这个开口 Π的位置位于滴定管体Π 2的零刻度线处。所述玻璃导管Π 23的两端敞口,其一端与所述开口 Π连通,另一端与排液漏斗32连通。所述滴定管体Π2的上端连接加液漏斗Π 21。所述滴定管体Π 2的下端与滴定头5的左侧接口连接,它们之间设置有滴定阀Π 22。通过滴定阀Π 22的开关来控制滴定管体Π 2是否与滴定头5相通。所述滴定管体Π2和滴定管体II均竖直布置,它们之间间隔适当的距离容纳排液部分。所述排液部分位于大体积滴定部分与微量体积滴定部分之间。所述排液部分包括排液管3、排液阀31和排液漏斗3 2。所述排液管3的中部设置有排液阀31。所述排液管3的上端连接排液漏斗32。所述排液漏斗32夹在滴定管体II与滴定管体Π 2之间。所述排液漏斗32的上端敞口被圆形盖片4封堵。所述排液漏斗的壁面上具有两个对称的连接口,这两个连接口的位置分别与滴定管体I1、滴定管体Π 2的零刻度线平齐。所述排液管3的下端与滴定头5中间的接口连接。通过排液阀31的开关控制排液管3是否与滴定头5相通。具体地,所述滴定头5的外形呈“三叉戟”状,其上的三口接口从右至左分别连接滴定管体I1、排液管3和滴定管体Π 2,其下部分的一个分支即为滴定头本体。使用上述滴定管时,关闭滴定阀112、滴定阀Π22和排液阀31,滴定溶液从加液漏斗111或加液漏斗Π 21进行加液,当滴定溶液高于排液漏斗32的开口处时,分别打开滴定阀112、滴定阀Π 22进行排气泡,气泡排完之后,关闭滴定阀112和滴定阀Π 22,打开排液阀31排空所述排液管3内的溶液(由于排液漏斗32与滴定管体I1、滴定管体Π 2的连通口处于零刻度线处,所以当排液管3的溶液排完时,滴定管体11和滴定管体Π 2内的溶液刚好处于零刻度线位置),之后再关闭排液阀31,进行滴定试验。当进行空白试验或对照试验时,打开滴定阀Π22进行微量滴定。当进行消耗体积较多样品测定时,打开滴定阀112进行样品滴定。【主权项】1.一种精确调节零点和滴定量的滴定管,其特征在于:由大体积滴定部分、微量体积滴定部分以及排液部分组成; 所述大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I (1)、加液漏斗I (11)、滴定阀I (12)和玻璃导管I(13);所述滴定管体1(1)的管壁上具有一个连接玻璃导管1(13)的开口 I,这个开口 I的位置位于滴定管体1(1)的零刻度线处;所述玻璃导管1(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确调节零点和滴定量的滴定管,其特征在于:由大体积滴定部分、微量体积滴定部分以及排液部分组成;所述大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Ⅰ(1)、加液漏斗Ⅰ(11)、滴定阀Ⅰ(12)和玻璃导管Ⅰ(13);所述滴定管体Ⅰ(1)的管壁上具有一个连接玻璃导管Ⅰ(13)的开口Ⅰ,这个开口Ⅰ的位置位于滴定管体Ⅰ(1)的零刻度线处;所述玻璃导管Ⅰ(13)的两端敞口,其一端与所述开口Ⅰ连通;所述滴定管体Ⅰ(1)的上端连接加液漏斗Ⅰ(11);所述滴定管体Ⅰ(1)的下端与滴定头(5)连接,它们之间设置有滴定阀Ⅰ(12);所述滴定头(5)的下部分为滴定头本体,上部分为三通接口;所述微量体积滴定部分包括滴定管体Ⅱ(2)、加液漏斗Ⅱ(21)、滴定阀Ⅱ(22)和玻璃导管Ⅱ(23);所述滴定管体Ⅱ(2)的管壁上具有一个连接玻璃导管Ⅱ(23)的开口Ⅱ,这个开口Ⅱ的位置位于滴定管体Ⅱ(2)的零刻度线处;所述玻璃导管Ⅱ(23)的两端敞口,其一端与所述开口Ⅱ连通;所述滴定管体Ⅱ(2)的上端连接加液漏斗Ⅱ(21);所述滴定管体Ⅱ(2)的下端与滴定头(5)连接,它们之间设置有滴定阀Ⅱ(22);所述排液部分位于大体积滴定部分与微量体积滴定部分之间;所述排液部分包括排液管(3)、排液阀(31)和排液漏斗(32);所述排液管(3)的中部设置有排液阀(31);所述排液管(3)的上端连接排液漏斗(32);所述排液漏斗(32)夹在滴定管体Ⅰ(1)与滴定管体Ⅱ(2)之间;所述排液漏斗(32)的上端敞口被圆形盖片(4)封堵;所述排液漏斗(32)的壁面上具有两个对称的连接口,这两个连接口的位置分别与滴定管体Ⅰ(1)、滴定管体Ⅱ(2)的零刻度线平齐;这两个连接口分别连接玻璃导管Ⅰ(13)和玻璃导管Ⅱ(23);所述排液管(3)的下端与滴定头(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勇文德燕胡雪琴陈俊意段春燕史沁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