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619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风管机包括:壳体(10),具有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侧风口(131)和下风口(121);蒸发器(20),设置在内腔中并相对于下风口(121)靠近侧风口(131)设置;风机机组(30),设置内腔中并位于下风口(121)的上方,其中,风管机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下风口(121)出风,侧风口(131)回风,或者,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侧风口(131)出风,下风口(121)回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管机舒适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风管式空调机组主要安装在房屋的吊顶中。由于风管式空调机组安装在顶部,当空调制热时,由于热空气上浮,热风无法送到地面。因此,部分风管机采用了下送风的结构形式。但是,在制冷时,下送风会造成冷风直接吹人,导致人产生冷感,舒适性差,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管机舒适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具有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侧风口和下风口 ;蒸发器,设置在内腔中并相对于下风口靠近侧风口设置;风机机组,设置内腔中并位于下风口的上方,其中,风管机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下风口出风,侧风口回风,或者,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侧风口出风,下风口回风。进一步地,风机机组还包括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电机腔和通风腔,侧风口和下风口均与通风腔连通,蒸发器设置在通风腔内,风机机组包括:底座,固定在壳体上;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并位于电机腔内,电机的输出轴由电机腔伸入通风腔内;叶轮,位于通风腔内并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叶轮与蒸发器间隔设置。进一步地,隔板作为导流部,导流部的朝向通风腔一侧的壁面形成导流壁面。进一步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位于电机的输出轴的上方,第二导流板位于电机的输出轴的下方,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及壳体的一部分形成电机腔。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呈弧面形。进一步地,弧面形的第一导流板的曲率中心位于通风腔或电机腔所在的一侧,弧面形的第二导流板的曲率中心位于通风腔或电机腔所在的一侧。进一步地,电机为多个,叶轮为多个,多个电机和多个叶轮均——对应设置,风机机组还包括多个导流圈,导流圈设置在底座上,且每个叶轮的周向外侧均设置有导流圈。进一步地,风管机还包括电加热部,电加热部固定在底座上并位于叶轮和隔板之间。进一步地,风管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置在内腔中并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进一步地,接水盘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在底板的沿出风方向的两侧,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相对设置在底板的垂直于出风方向的两侧,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形成接水腔。进一步地,风管机还包括蒸发器支架,蒸发器设置在蒸发器支架上,接水盘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连接在第二侧板上并朝向风机机组一侧延伸,蒸发器支架支撑在第一支撑板上。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并朝向壳体的内壁延伸,第二侧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形成倒U形支撑结构。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以及连接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的第一侧面板、第二侧面板、第三侧面板及第四侧面板,侧风口设置在第一侧面板上,下风口设置在下面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管机,风管机为上述的风管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壳体具有侧风口和下风口,这样使得风管机具有侧出风和下出风两种出风方式可以选择,通过调节使得制热时下出风或侧出风、制冷时侧出风或下出风。具体地,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选择从下风口出风,使得热风直接吹到地面,在从风管机的侧风口回风,进而在室内循环,形成地毯式制热,达到快速制热的目的;当室内较热时,可以选择从侧风口出风,从下风口回风,可以减弱制热的效果,防止室内过热。风管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选择从侧风口出风,由于冷空气因重量较重,会自然沉降,最后在风管机的下风口回风,形成瀑布式制冷;为了达到快速制冷的目的,可以选择从下风口出风,从侧风口回风。上述结构提高了风管机的舒适性体验,还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自行挑选出风方向,可调节度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风管机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风管机的剖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风管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1的风管机的风机机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上面板;12、下面板;121、下风口 ;13、第一侧面板;131、侧风口 ;14、第二侧面板;15、第三侧面板;20、蒸发器;30、风机机组;31、底座;32、电机;33、叶轮;34、第一导流板;35、第二导流板;36、导流圈;37、电加热部;38、第一挡板;39、第二挡板;50、接水盘;51、底板;52、第一侧板;53、第二侧板;54、第一支撑板;55、第二支撑板;60、蒸发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壳体10、蒸发器20和风机机组30。壳体10具有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侧风口 131和下风口 121,蒸发器20设置在内腔中并相对于下风口 121靠近侧风口 131设置,风机机组30设置内腔中并位于下风口 121的上方。其中,风管机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下风口 121出风,侧风口 131回风,或者,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侧风口 131出风,下风口 121回风。应用本实施例的风管机,壳体10具有侧风口 131和下风口 121,这样使得风管机具有侧出风和下出风两种出风方式可以选择,通过调节使得制热时下出风或侧出风、制冷时侧出风或下出风。具体地,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选择从下风口 121出风,使得热风直接吹到地面,在从风管机的侧风口 131回风,进而在室内循环,形成地毯式制热,达到快速制热的目的;当室内较热时,可以选择从侧风口 131出风,从下风口 121回风,可以减弱制热的效果,防止室内过热。风管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选择从侧风口 131出风,由于冷空气因重量较重,会自然沉降,最后在风管机的下风口 121回风,形成瀑布式制冷;为了达到快速制冷的目的,可以选择从下风口 121出风,从侧风口 131回风。上述结构提高了风管机的舒适性体验,还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自行挑选出风方向,可调节度高。如图2和图4所示,可选地,风机机组30还包括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电机腔和通风腔,侧风口 131和下风口 121均与通风腔连通,蒸发器20设置在通风腔内。风机机组30包括底座31、电机32和叶轮33,底座31固定在壳体10上,电机32固定在底座31上并位于电机腔内,电机32的输出轴由电机腔伸入通风腔内,叶轮33位于通风腔内并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机32的输出轴上,且叶轮33与蒸发器20间隔设置。通过设置隔板将电机32隔离气流,使得电机32不会暴露在流场中,对流场干扰小,从而降低了电机32对整个流场的影响。风机机组30相对于侧风口 131置于蒸发器20的后部,即位于下风口 121的上部(风管机吊挂后)。叶轮33为具有正反旋转均出风的轴流风机,当控制电机32使叶轮正向旋转,这时风管机可以从侧风口 131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侧风口(131)和下风口(121);蒸发器(20),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相对于所述下风口(121)靠近所述侧风口(131)设置;风机机组(30),设置所述内腔中并位于所述下风口(121)的上方,其中,所述风管机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风管机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下风口(121)出风,所述侧风口(131)回风,或者,所述风管机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侧风口(131)出风,所述下风口(121)回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程杜辉王云亮陈博强杨亮林国游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