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红禾麻的育苗方法及其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深入研究红禾麻生长发育特性与适宜生长条件的前提下,在进行系统的繁育和种植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红禾麻种植方法科学合理,通过对红禾麻人工种植实现了红禾麻质量的稳定可控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可持续利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禾麻规范化种植方法,一般2年后每年采收,每亩产鲜重可达96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材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禾麻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红禾麻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bulbifera(Sieb.etZucc. )Wedd.的新 鲜或干燥全草。春、夏、秋三季采收,除去泥沙,鲜用或晒干。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功效, 主治风湿麻木,跌扑损伤,骨折。红禾麻根略呈纺锤状或细长圆锥状,多弯曲,表面棕褐色或 灰棕色,具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粉性强,可见纤维,淡红褐色。茎平滑或具短毛及少 数螫毛。叶狭卵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钝锯齿、圆齿或尖齿,两面 疏生短毛和螫毛,常以脉上较密,具柄。叶腋常生1~4个珠芽。雌花序圆锥形生上部叶腋 或枝顶,花梗短或无,花被4~5,雄蕊4~5,退化子房杯状;雌花序近顶生,具总梗,花序轴 及总梗密生短毛及螫毛,花被片4,内侧2枚花后增大。瘦果歪卵形,扁平,长2~3_。气 微,味辛、微苦,温。 红禾麻又名野绿麻,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全草,健脾消积。随着对红禾麻研究 的不断深入,红禾麻的药用价值和新用途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以红禾麻为主药开发的产 品不断地推向市场。目前野生资源仍是红禾麻药材的主要来源。由于对红禾麻药源的需求 加剧,各制药企业都急于找寻红禾麻的药源,以满足生产需求,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资源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疏导管理,红禾麻药材的采收出现无序的抢收与采挖状况,药材购销呈现完 全失控的状态,收购药材的厂商大多对地上部分和根不加区分,老百姓采集时连根挖取,使 红禾麻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对现有资源实施保护,对野生资源实施保护抚育来实现红禾麻质量的稳定可控和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最可行的红禾麻资源利用措施;进一步的,实现人工种植红禾麻 将是必由之路。 为此,公司聘请专利技术人率先开展了红禾麻引种野变家研究工作,目前在实验和大 田条件下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都取得成功,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禾麻的人工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禾麻的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禾麻的种植方法。自然条件下,红禾麻生长发育特性与适宜生长条件要求为:红禾麻为喜阴植物,喜 较阴凉湿润环境,不耐旱。野生环境下主要生长于沟谷、溪边、林下、林缘、路边、半阴坡湿润 处,适宜在海拔500-2200m左右的灌丛、疏林或林缘等半阴环境下生长。红禾麻对土壤的适 应范围较为广泛,其以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保湿性较强、透气性好、含腐殖质丰富,灌 溉方便、呈中性偏酸的沙质土壤或壤土种为佳。若土壤板结、粘性较重,则不利于红禾麻的 生长。本专利技术深入研究了红禾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适宜生长条件,进行系统的繁育和种 植实验研究,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红禾麻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述红禾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采用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获得种苗; 2)移栽定植:选地,整地,然后拉线作畦,保持畦面宽lm,畦高7cm~10cm,沟宽 25-35cm;待苗高3cm以上,叶2~9叶时,在整好的畦面上开15cm~20cm深的穴,将苗 垂直放入穴内,保持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土压紧,再适当提苗,每穴种植1-2苗,株行距 20cmX30cm,栽后立即饶足定根水; 3)田间管理: ①补苗:移栽后10~15天巡查,发现死苗缺苗及时补苗; ②光照管理:使照度早晨08 : 00不超过800X20001ux,下午14 : 00不超过 1500X20001ux,下午 18 : 00 不超过 1200X20001ux; ③中耕除草:移栽后当年除草3~4次,首次除草应结合补苗同时进行,宜浅锄, 勿伤及植株,落叶或采收后结合清园培土进行进行1次除草; ④灌溉排涝:红禾麻喜湿润土壤,因此需保证阴凉湿润的环境; ⑤追肥:苗期以0.3%~0.5%的尿素兑水喷施进行提苗;苗高30cm~40cm时,结 合除草追施复合肥20kg/亩或腐熟农家肥1000kg/亩,施肥后应培土护根以保证植株所需 水分,覆土高度5cm~7cm;苗高60cm~80cm时,结合除草再施以25kg/亩的复合肥或腐 熟农家肥1500kg/亩;植株高达1. 2m左右基本封行,此时植株以侧枝的生长为主,生长较为 缓慢,相对肥水的需求减弱,不需追肥; 4)采收:首次采收为种植翌年7-8月初花时,以后每年7-8月均可采收,可持续 采收3~4年。 4)采收:首次采收为种植翌年7-8月初花期,以后每年7-8月采收,可持续采收 3~4年。 采收步骤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采收前20天,对红禾麻种植地停止使用任何农 药,以避免农药污染,确保药材质量;采收前3天停止灌溉,以利采收、初加工干燥质量保 证;采收时,顺畦(厢)面割取地上部分,采割工具为我省苗族人民常用的农用具如镰刀等; 采收后应及时运转并初加工处理。 采收时间一般可在7月采收。 步骤1)中,无性繁殖材料为红禾麻的珠芽或其地下具休眠芽头块根。 所述有性繁殖材料为种子繁育的人工实生苗。 采用珠芽繁殖的无性繁殖方法为:采收完毕后,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 集源,人工摘取珠芽;收集后放于地窖或就地掩埋于土里,待其出苗。 具体的说,所述的珠芽繁殖是于每年10月下旬左右,使用镰刀割取地上部分,放 于背筐或普通袋子内(因此时完全长成的珠芽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落,不利于收集),转移 至干净空旷处,再用人工摘取珠芽。 采用分株繁殖的无性繁殖方法为:冬初,挖取地下部分,收集后放于地窖或就地掩 埋于土里,待其出芽,然后根据块茎大小和所带休眠幼芽数分割成每个块根带2个以上幼 芽为1株,移栽定植。 具体的说,采用分株繁殖是于每年11月份上旬完成地上部分的采割之后,使用锄 头挖取地下部分,抖掉外围泥土。由于刚挖取的块根芽并不明显,需在地下埋藏一段时间, 翌年2月至3月重新长出新芽时进行分株。分株时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块根,用剪刀或其 他利刃将纺锤形根的基部分开,勿伤芽头,挖出的块根根据其大小和所带幼芽数分割成每 个块根带2个以上休眠芽为1株,移栽定植。 所述有性繁殖方法为:采用成熟的种子,播种前7-21天,预先将种子于室温下进 行沙藏,待种壳变软,容易剥离种胚且种胚开始萌发时取出;然后将种子与混合土拌匀,均 匀撒于苗床,覆土 1~2cm,保温保湿,保持地温在15°C或气温在20°C以上,待出苗。一般一 周左右即可出苗。 其中,混合土是草木灰和细土的混合物,一般可采用体积比例草木灰:细土 = 1 : 4的比例混合;种子与混合土的体积混合混合比例为种子:混合土= 1 : 20 ; 所述成熟的种子一般是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待果实呈黑褐色或褐色时,选择 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用小桶将成熟较多的果枝于桶内用手轻轻抖动,除去杂质,放于室内 阴凉处保存。 种植红禾麻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块,步骤2)中,所述选地如下进行:选择中 性偏酸(或稍偏碱)、疏松、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层深厚、肥沃,保水肥 性能良好;有一定遮阴条件和良好排灌条件的地块进行种植,经果林或林下种植为佳,露天 条件下亦宜采用条播和合理密植的方法栽种,但产量稍低。 具半坡或坡顶土块,土壤保湿、保水性较差不宜栽种。 步骤2)中,所述整地如下进行:将地内杂草、枯枝等杂物清除,深翻20cm~30cm, 并结合整地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禾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禾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采用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获得种苗;2)移栽定植:选地,整地,然后拉线作畦,保持畦面宽1m,畦高7cm~10cm,沟宽25‑35cm;待苗高3cm以上,叶2~9叶时,在整好的畦面上开15cm~20cm深的穴,将苗垂直放入穴内,保持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土压紧,再适当提苗,每穴种植1‑2苗,株行距20cm×30cm,栽后立即浇足定根水;3)田间管理:①补苗:移栽后10~15天巡查,发现死苗缺苗及时补苗;②光照管理:使照度早晨08∶00不超过800×2000lux,下午14∶00不超过1500×2000lux,下午18∶00不超过1200×2000lux;③中耕除草:移栽后当年除草3~4次,首次除草应结合补苗同时进行,宜浅锄,勿伤及植株,落叶或采收后结合清园培土进行进行1次除草;④灌溉排涝:红禾麻喜湿润土壤,因此需保证阴凉湿润的环境;⑤追肥:苗期以0.3%~0.5%的尿素兑水喷施进行提苗;苗高30cm~40cm时,结合除草追施复合肥20kg/亩或腐熟农家肥1000kg/亩,施肥后应培土护根以保证植株所需水分,覆土高度5cm~7cm;苗高60cm~80cm时,结合除草再施以25kg/亩的复合肥或腐熟农家肥1500kg/亩;植株高达1.2m左右基本封行,此时植株以侧枝的生长为主,生长较为缓慢,相对肥水的需求减弱,不需追肥;4)采收:首次采收为种植翌年7—8月初花时,以后每年7—8月均可采收,可持续采收3~4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升华,周宁,贺勇,杨相波,王新村,赵长芳,冯中宝,曾令祥,
申请(专利权)人: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