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包括连成环路并在向前和向后路径及连接其间的翻转路径上运行的多个台阶,每台阶包括踏板、第一和第二导辊;分别在向前、向后导轨中引导第一、第二导辊的向前、向后导轨;及在翻转路径中引导第二导轨的圆弧形弯曲轨。弯曲轨的中心分别和第一、第二导辊中心的连线间夹锐角。台阶踏板前、后缘翻转运动形成轨迹彼此交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1999年10月25日的日本专利申请JP11-302398和申请日为2000年8月11目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0-243983优先权,这里将参考和结合其公开的全部内容。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其具有成循环环路的多个彼此连接的台阶,特别涉及一种缩短乘客运送装置的主机架高度的乘客运送装置,该主机架部分设置楼板下面。应特别指出,词语“台阶”是广义上的,包括所谓板台。近年来,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一直在讨论是否应将自动电梯和移动步道安装在不同的设施上。自动电梯是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具有多个像楼梯一样的台阶并安装在上下层楼板之间。移动步道是另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具有多个形成运送乘客的平面台阶或板台。用于交通的公共设施,特别像火车站,提倡安装这样的乘客运送装置。由于火车站建筑需要在乘客通道横穿火车道的情况下运送人,因此大多数火车站主要设法安装自动电梯。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自动电梯51的侧视图。自动电梯51具有主机架52,主机架52包括上机架52a、下机架52b和中间机架52c。自动电梯51通过固定于主机架52相对两端的支撑机架53a和53b架设在楼层54内。在图1中,符号“A”表示上机架52a的高度,符号“B”表示下机架52b的高度,符号“C”表示中间机架52c的高度。一般地,在将自动电梯51安装在火车站现有楼内的情况下,楼梯55已经设置在乘客通道上。在有些情况下,在楼梯55以外的地方没有空间安装自动电梯51,或者即使在楼梯55以外的地方有空间安装自动电梯51,自动电梯51实际上也不能起乘客通道的作用。因此,在摧毁并改变楼梯55、平台57和/或中央大厅的一部分后,常常沿着楼梯55安装自动电梯51。此外,通常在楼梯55上设置天花板56。在将自动电梯51沿着楼梯安装的情况下,要求在天花板56下面保持规则间距“K”。因此,为了将主机架52放置在其中,通常要在楼梯55和平台57中挖掘开口。图1中的阴影部分“H”是要挖掘开口的部分。上机架52a的高度“A”和下机架52b的高度“B”主要取决于用于放置自动电梯51台阶的翻转系统的空间高度。图2是上机架52a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台阶60彼此连接成循环环路并由台阶链61(只显示了一个)拉动。每个台阶60具有一对第一导辊62和一对第二导辊63。第一导辊62和第二导辊63相应由一对第一导轨65和一对第二导轨66引导。尽管第一导辊62设置于台阶60的左、右侧,但图中只显示了第一导辊62的一侧。同样,尽管第二导辊63设置于台阶60的左、右侧,但图中只显示了第二导辊63的一侧。此外,图2中隐藏了第二导辊63的一部分,并只显示了第一导轨65和第二导轨66的一侧。为了翻转台阶60,将一对台阶链轮64设置在上机架52a中,并设置在台阶60的左、右侧。使台阶链61相应绕在台阶链轮64上。台阶链轮64通过链轮轴64a连接在一起。在通过台阶链轮64使台阶60翻转时,相邻台阶60彼此靠近。因此,为了避免相应的相邻台阶60之间的干涉,要求保证图2所示的间隙“D”。因此,台阶链轮64的半径不易减小。结果难于减小上机架52a的高度。台阶60的第二导辊63设置在台阶60的提升装置60b下面。因此,台阶60的高度至少由提升装置60b高度和第二导辊63高度之和来确定。此外,由于第二导辊63由第二导轨66引导并绕链轮轴64a转动,因此需要保证间隙超过链轮轴64a的直径和在第二导轨66向前侧(上侧)和向后侧(下侧)之间的第二导轨66的两倍厚度之和。下机架52b具有与上机架52a大体相同的结构。因此,下机架52b的高度B以与上机架52a的高度A相同的方式确定。如图3所示,中间机架52c的高度C主要依赖于放置自动电梯51的台阶60的导向系统的空间高度。图3是中间机架52c的侧视图。详细地,中间机架52c的高度C由提升装置60b的高度、第二导辊63的直径和横梁67的大小来确定,横梁67以与台阶60移动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固定于中间机架52c上。如上所述,在自动电梯51安装在已经建好并使用的火车站现有楼中的情况下,需要花费大量钱和时间来改变楼的部分并临时拆除一些障碍物。即在将自动电梯51沿现有楼梯55安装的情况下,需要在楼梯55和平台57中挖掘大开口以放置自动电梯51的主机架52,因此大大提高了架设费用。如果在楼梯55下面存在加强材料,则要求拆除该加强材料,然后重新添加其它加强材料,因此多数情况下提高了架设费用。此外,由于需要对楼作大改变,因此架设工期要持续很长时间。在一直使用的火车站中,需要采取措施分隔架设区域,因此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结果,使火车站增加损失。公告号为(特开平)2-243489的日本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采用图4说明的降低主机架高度的方法。如图4所述,在通过台阶链轮64使台阶60开始翻转时,台阶60的后边缘60p形成暂时向上突出的轨迹72。因此,需要确定楼板73的高度,从而保证避免台阶60和楼板73之间干涉的空间。根据上述JP2-243489,自动电梯51包括作为相应分别用来引导第一导辊62和第二导辊63的每个导轨65和66一部分的下导轨70a和71a。在台阶60到达台阶链轮64之前,台阶60沿导轨70a和71a向下移动。结果,不需要为了避免后边缘60P和楼板73之间的干涉而增大楼板73的高度。认为可以通过提供下导轨70a和71a而降低上机架52a的高度,因为降低楼板73的高度就降低了上机架52a的高度。但是,本专利技术人等试图通过使用下导轨70a和71a和只减小台阶60的旋转半径而降低上机架52a的高度。图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人设计的结构。根据图5所示的结构,与高度H1相比上机架的高度H2降低了。但是,该结构给上机架带来问题。例如,假定图5中的台阶60顺时针翻转。这样,此时如图5所示进行翻转的第一台阶60a的第一导辊62a由台阶链轮64产生的力“F”顺时针地驱动。此时,台阶60a的第二导辊63a需要向右移动到翻转区域。即,需要力“f”将第二辊63a向右移动。但是,第二导辊63a依赖于第一导辊62a。即,第二导辊63a由台阶链轮64施加作用于第一导辊62a的移动力移动。因此,由于力“F”不包括移动力“f”的分力,台阶60a停止在该位置。在最后分析中,本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上机架的高度不可以只通过减小采用JP2-243489中公开的下导轨70a和71a的台阶60的旋转半径而减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主机架高度的乘客运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安装费用的乘客运送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包括多个台阶,这多个台阶彼此连接成循环环路,并在向前路径、向后路径和一对翻转路径上运行,该对翻转路径连接在所述向前路径和所述向后路径之间,每个台阶包括台阶踏板、第一导辊和在所述台阶的移动方向上与第一导辊分开设置的第二导辊;耦合到第一导辊并绕设置在翻转路径之一的台阶链轮上的台阶链;驱动台阶链轮并使台阶循环的驱动单元;在向前路径中引导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的向前导轨;在向后路径中引导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的向后导轨;以及在翻转路径中引导第二导辊并连接在向前导轨和向后导轨的相对端之间的一对翻转导轨,该对翻转导轨具有呈半圆形的弯曲导轨,至少一个翻转导轨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在弯曲导轨的轨道中心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包括: 多个台阶,所述多个台阶彼此连接成循环环路,并在向前路径、向后路径和一对翻转路径上运行,所述翻转路径连接在所述向前路径和所述向后路径之间,每个所述台阶包括:台阶踏板、第一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和第二导辊在所述台阶的运行方向上彼此分开设置; 耦合到所述台阶并绕设置在所述翻转路径之一的台阶链轮而设置的台阶链; 驱动所述台阶链轮并使所述台阶循环的驱动单元; 在所述向前路径中引导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的向前导轨; 在所述向后路径中引导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的向后导轨;以及 在所述翻转路径中引导所述第二导辊的一对翻转导轨,每个翻转导轨具有呈圆弧形的弯曲轨, 其特征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翻转导轨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在相应弯曲轨的轨道中心和所述第一导辊的第一中心之间所画的线段与在所述轨道中心和所述第二导辊的第二中心之间所画的线段之间形成锐角;以及 由所述台阶踏板前、后边缘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彼此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正昭,荻村佳男,原和久,菊池孝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