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14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一对固定扶手沿着电梯笼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地立设于电梯笼的顶部。固定扶手的一端部位于电梯笼的前端部附近,另一端部位于电梯笼的深度方向的中间部。一对转动扶手可分别在从一对固定扶手的另一端部沿着电梯笼的宽度方向延伸、将另一端部间关闭的关闭位置及从一对固定扶手的另一端部沿着电梯笼深度方向延伸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电梯笼顶部、将在电梯笼顶部进行维修保养作业用的作业区域围住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电梯的维修保养时,作业员登在电梯笼顶部,对升降路内的机器和电梯笼顶部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作业。为了这种电梯笼顶部的作业时的作业员的安全,通常是在电梯笼顶部设置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又,在为了尽可能减小停止在最上层时的电梯笼与升降路天花板之间的间隙以及减小升降路顶部从建筑物的上部伸出的量而使电梯笼超过最上层而到达物理上的可上升的最上位置时,必须确保电梯笼顶部的设备不与升降路天花板发生碰撞,并确保作业员在电梯笼顶部作业时的安全。然而,当电梯笼的上方存在着建筑物的横梁和电梯的设备时,若在电梯笼顶部设置所需高度(例如750~900mm)的扶手,就不能减小电梯笼与升降路天花板之间的间隙。对此,图10是例如实公平2-42704号公报所示的传统的电梯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将图11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折叠后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设置在电梯笼1上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2在维修保养时进行组装。另一方面,在通常运转时,如图12所示,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2可折叠,以降低高度。但是,上述这种传统的折叠式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结构复杂,零件数多,成本高。又,在维修保养时必须组装扶手以及进行折叠,延长了维修保养作业的时间,降低电梯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避免与处于电梯笼上方位置的横梁及其设备发生碰撞、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是设置在电梯笼顶部、将在电梯笼顶部进行维修保养作业用的作业区域A、B围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固定扶手和一对转动扶手,所述一对固定扶手沿着电梯笼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地立设于电梯笼的上部,并且一端部位于电梯笼前端部的附近,另一端部位于电梯笼的深度方向的中间部,所述一对转动扶手可各自在从一对固定扶手的另一端部沿着电梯笼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另一端部间关闭的关闭位置与从一对固定扶手的另一端部沿着电梯笼深度方向延伸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将图1的转动扶手转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要部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4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要部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5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要部的俯视图。图10为表示传统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一例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将图11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折叠后状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实施形态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中,在升降路11内设置有一对导轨12。电梯笼13受导轨12引导而在升降路11内进行升降。在电梯笼13的前后分别设置有电梯笼的门14、15。在电梯口设置有与电梯笼的门14、15对向的电梯口门16、17。在升降路11内的电梯笼13上方配置有在电梯安装时将设备卷扬用的建筑物横梁18。在电梯笼13上设置有将在电梯笼13上进行维修保养作业用的作业区域A、B围住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20。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20具有一对固定扶手21、22和一对转动扶手23、24。固定扶手21、22沿电梯笼13的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相互间隔地立设于电梯笼13的顶部。又,固定扶手21、22的一端部位于电梯笼13的前端部附近。固定扶手21、22的另一端部位于电梯笼13的深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转动扶手23、24可各自在从一对固定扶手21、22的另一端部沿着电梯笼13宽度方向延伸而将另一端部之间关闭的关闭位置、及如图3和图4所示的从一对固定扶手21、22的另一端部沿着电梯笼13深度方向延伸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观音打开式)。采用这种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20,在维修保养时,作业员从电梯笼13的前侧(图1和图2的左侧)的电梯口登上电梯笼13顶部。在转动扶手23、24处于关闭位置时,在作业区域A内进行作业。又,当作业员移动到作业区域B时,如图3和图4所示,电梯笼13下降到转动扶手23、24不会与横梁18碰撞的位置,在此状态下,转动扶手23、24转动到打开位置。在通常运转时,转动扶手23、24预先转动到关闭位置,故如图1所示,位于电梯笼13上方的横梁18及其设备不会与转动扶手23、24碰撞。即,可避免位于电梯笼13上方的横梁18及其设备与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20碰撞。又,只要转动扶手23、24转动,就可切换作业区域A、B,同时可避免与横梁18和设备的碰撞,故结构简单,可减少成本,还可防止延长维修保养作业时间。又,电梯安装时使用的起重用的横梁18也可在安装后取下,但是很麻烦。而采用实施形态1的结构,因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20不会与横梁18碰撞,故不必拆除留下横梁18,省掉了撤去用的麻烦。并且,通过保留横梁18,在对悬吊电梯笼13的主钢绳(未图示)进行交换时,可从横梁18上将电梯笼13吊住,节省了设置新起重场所的麻烦,可提高维修保养作业的作业性。实施形态2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在实施形态2中,只在电梯笼13的前侧设置电梯笼的门14。在电梯笼13顶部的后端部配置有将处于打开位置时的转动扶手23、24的前端部之间连接的后部扶手25。其它结构与实施形态1相同。这样,当电梯笼13的后侧无电梯笼的门时,电梯笼13顶部的后端部也必须事先配置后部扶手25。此时,在通常运转时横梁18不与升降路设备碰撞的位置上固定有后部扶手25,当将转动扶手23、24转动到打开位置后,因转动扶手23、24与后部扶手25连接,故可避免与位于电梯笼13上方的横梁18及其设备碰撞,并且结构简单,可减少成本,还可防止延长维修保养作业时间。实施形态3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要部的俯视图。在该例中,在后部扶手25的两端部设置制动件26、27,通过与转动扶手23、24的前端部抵接来限制转动扶手23、24向打开方向的转动。其它结构与实施形态2相同。采用这种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可用简单结构限制转动扶手23、24的转动,防止转动扶手23、24与电梯笼顶部的设备等碰撞。实施形态4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4的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要部的俯视图。图中,转动扶手23、24通过将它们相互连接的保持装置、即固定螺钉28而保持在关闭位置上。又,转动扶手23、24被施力装置、即扭转螺旋弹簧29、30朝着向打开位置转动的方向始终施加力。采用这种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是通过固定螺钉28将转动扶手23、24保持在关闭位置上,故在通常运转时,可防止因振动等造成转动扶手23、24转动到打开位置,能更加可靠地防止转动扶手23、24与电梯笼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笼顶部扶手装置,设置在电梯笼顶部,用于将在电梯笼顶部进行维修保养作业用的作业区域围住,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电梯笼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地立设于所述电梯笼的顶部、一端部位于所述电梯笼的前端部附近、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电梯笼的深度方向的中间部的一对固定扶手;以及 可分别在从所述一对固定扶手的另一端部沿着所述电梯笼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另一端部关闭的关闭位置及从所述一对固定扶手的另一端部沿着所述电梯笼深度方向延伸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一对转动扶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隆雄小寺秀明W奥弗豪斯L范瓦根维尔德简阿尔努德布劳沃斯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