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行信专利>正文

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118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1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它包含一台电梯升降机(1)运行在电梯井(2)内;该电梯井(2)内设有两条钢质凹槽(3);该升降机(1)上设有两个底橫销(11)和两个顶橫销(12);该升降机(1)的下端与电梯井(2)的最底端之间设有一张可伸缩的下防跌网(4),该升降机(1)的上端与电梯井(2)的最上端之间设有一张可伸缩的上防跌网(5);多条第一楼层档(7)与下防跌网(4)之间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多条第二楼层档(10)与上防跌网(5)之间也为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两条细钢绳(6)分别穿运在对应侧的底橫销(11)、底滑轮(8)、顶滑轮(9)和顶橫销(12)之间,构成两个跟随升降机(1)同时升降的防跌网结构。所说的下防跌网(4)和上防跌网(5)都采用网眼小于1mm结构的荧光反射布来制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阻止乘客踏入电梯机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升降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
技术介绍
现在,高楼林立,电梯成了人们上下楼所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虽然电梯的故障率跟飞机一样很低,但是其使用的数量很大,而且在不断地增加,所以电梯出故障的新闻也就常见于媒体。再者,低头边看手机边走路的“低头族”随处可见,如果让“低头族”或反应能力较差的老人恰巧遇上所打开的楼层通往电梯之门时,而电梯升降机又不在该楼道的故障电梯,然后一脚踏入电梯井,悲剧就发生了。所以,如果在电梯升降机与楼层通井门的统一系统出现故障时,电梯升降机的上下方各设置一道用于阻挡乘客踏入电梯井的防跌网是亟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在电梯升降机的上下部各设置一道防跌网,当电梯升降机与所打开的楼层通井门万一出现不对应时,由一道防跌网来阻挡乘客踏入电梯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收拉窗帘的原理,在电梯升降机的上下部各设置一道比电梯所运行的高度少一层长度的防跌网,然后通过滑轮和细钢绳分别连接在电梯井底部与升降机底部、升降机顶部与电梯井顶部之间,随着电梯升降机的上下运行,该两道防跌网时刻用来阻挡在升降机上下部与楼层通往电梯井的防护工作。即:—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包含一台电梯升降机1运行在电梯井2内,其特征在于:电梯井2两旁的壁面上各设有一条用于给第一楼层档7和第二楼层档10活动的钢质凹槽3,该凹槽3为对向而嵌置在电梯井2的壁面内;该升降机1进门面侧的最底端设有两个底横销11、最顶端设有两个顶横销12,该底横销11和顶横销12都延伸到两旁的凹槽3内并随升降机1一起运作;该升降机1的下端与电梯井2的最底端之间设有一张可伸缩的下防跌网4,该升降机1的上端与电梯井2的最上端之间设有一张可伸缩的上防跌网5 ;两条细钢绳6分别穿运在对应侧的底横销11、底滑轮8、顶滑轮9和顶横销12之间;多条第一楼层档7与下防跌网4之间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该下防跌网4上的最下一条第一楼层档7固定在电梯井2的最底部;多条第二楼层档10与上防跌网5之间也为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该上防跌网5上的最上一条第二楼层档10固定在电梯井2的最顶部;其中,每条细钢绳6都是先固定在升降机1的底横销11上,随后固定住下防跌网4的最上端,往下再穿在多条第一楼层档7两旁的穿线孔内,然后穿过底滑轮8,又从背面绕到顶滑轮9上,接着又穿在多条第二楼层档10两旁的穿线孔内,继又固定在上防跌网5的最下端,最后固定在升降机1的顶横销12上,最后构成两个跟随升降机1同时升降的防跌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上述方案和结构可知,当电梯升降机1向上运作时,该升降机1的底部也就拉着下防跌网4往上拉,然后用来阻挡在升降机1底下与楼层通往电梯井2的所有通道之间,同时,升降机1的顶部也就推着第二楼层档10把上防跌网5推向电梯井2的顶端;当电梯升降机1向下运作时,升降机1的顶部也就拉着上防跌网5往下拉,然后用来阻挡在升降机1顶部与楼层通往电梯井2的所有通道之间,同时,随着升降机1的向下运作,升降机1的底部也在推着下防跌网4向电梯井2的底部压缩;正因为在升降机1的上下部同时有了上防跌网5和下防跌网4的“跟踪”防护作用,所以,不管电梯升降机1是在上行、或下行、或停留在电梯井2的中间,无论打开某一层的楼层通往电梯井2的门后都有防跌网来阻挡或有升降机1的恭候,从而起到了阻挡“低头族”或老人踏入因故障而打开的电梯门,于是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可见,本专利技术具有阻止乘客踏入电梯机井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实施例中电梯升降机1在电梯井2内的示意图。图2是在实施例中,电梯升降机1连接上上防跌网5和下防跌网4后在凹槽3内的正面示意图(为了图面的清晰与简洁,升降机1运行时折叠部分的防跌网没有示意出来;其中,图2中的多个黑色小圆点部分代示细钢绳6分别与底横销11、第一楼层档7、第二楼层档10、顶横销12之间的固定点,以及底滑轮8与电梯井2底部的连接点、顶滑轮9与电梯井2顶部的连接点、下防跌网4与电梯井2底部的连接点和上防跌网5与电梯井2顶部的连接点;四个黑色大圆点代示滑轮结构;第一楼层档7和第二楼层档10两端上的空心圆点代示穿线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包含一台电梯升降机1运行在电梯井2内;电梯井2两旁的壁面上各设有一条钢质凹槽3,该凹槽3为对向而嵌置在电梯井2的壁面内;该升降机1进门面侧的最底端设有两个底横销11、最顶端设有两个顶横销12,该底横销11和顶横销12都延伸到两旁的凹槽3内并随升降机1 一起运作;该升降机1的下端与电梯井2的最底端之间设有一张下防跌网4,该升降机1的上端与电梯井2的最上端之间设有一张上防跌网5 ;两条细钢绳6分别穿运在对应侧的底横销11、底滑轮8、顶滑轮9和顶横销12之间;多条第一楼层档7与下防跌网4之间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该下防跌网4上的最下一条第一楼层档7固定在电梯井2的最底部;多条第二楼层档10与上防跌网5之间也为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该上防跌网5上的最上一条第二楼层档10固定在电梯井2的最顶部;其中,每条细钢绳6都是先固定在升降机1的底横销11上,随后固定住下防跌网4的最上端,往下再穿在多条第一楼层档7两旁的穿线孔内,然后穿过底滑轮8,又从背面绕到顶滑轮9上,接着又穿在多条第二楼层档10两旁的穿线孔内,继又固定在上防跌网5的最下端,最后固定在升降机1的顶横销12上,最后构成两个跟随升降机1同时升降的防跌网结构。在实施例,下防跌网4通过多条第一楼层档7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上防跌网5通过多条第二楼层档10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下防跌网4和上防跌网5都采用强韧度的纤维布制作;第一楼层档7和第二楼层档10都采用耐抗压和坚固的钢质材料制作;为了防止儿童等万一抓在防跌网的网眼上,然后被正在运行的防跌网拖走的事故发生,该下防跌网4和上防跌网5都采用密眼小于1mm的布状结构;为了显示防跌网(布)具有更强的视觉提示效果,该下防跌网4与上防跌网5上都设置为具有荧光反射效果的红白间隔结构;其特征是:所说的下防跌网4和上防跌网5都采用网眼小于1_结构的荧光反射布来制作。在实施例,上防跌网4与下防跌网5的长度相等,都等于电梯升降机1所运行的楼层高度减去一层楼的长度;每一条第一楼层档7和第二楼层档10的两端都设有一个用于给细钢绳6通过并活动的穿线孔,其中,为了运作方便,第一楼层档7中最上一条第一楼层档7连同下防跌网4的上沿一起固定在升降机1的底部,第二楼层档10中的最下一条第二楼层档10连同下防跌网5的下沿一起固定在升降机1的顶部;所有第一楼层档7和第二楼层档10的两端以及顶横销12与底横销11都是在凹槽3内随着升降机1的运行而反复跟行。在实施例,当升降机1停在最底层时,所有的第一楼层档7被叠排在一起,而下防跌网4上的布料被压缩着并贴近地面,此时的上防跌网5全部被拉下;当升降机1停在最高层时,所有的第二楼层档10连同布料被推到最顶端,却拉起了下防跌网5 ;本电梯井2的底部设有容纳下防跌网4与底滑轮8的空间;电梯井2的顶部设有容纳上防跌网5与顶滑轮9的空间。【主权项】1.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包含一台电梯升降机(1)运行在电梯井(2)内,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防跌网的电梯,包含一台电梯升降机(1)运行在电梯井(2)内,其特征在于:电梯井(2)两旁的壁面上各设有一条用于给第一楼层档(7)和第二楼层档(10)活动的钢质凹槽(3),该凹槽(3)为对向而嵌置在电梯井(2)的壁面内;该升降机(1)进门面侧的最底端设有两个底横销(11)、最顶端设有两个顶横销(12),该底横销(11)和顶横销(12)都延伸到两旁的凹槽(3)内并随升降机(1)一起运作;该升降机(1)的下端与电梯井(2)的最底端之间设有一张可伸缩的下防跌网(4),该升降机(1)的上端与电梯井(2)的最上端之间设有一张可伸缩的上防跌网(5);两条细钢绳(6)分别穿运在对应侧的底横销(11)、底滑轮(8)、顶滑轮(9)和顶横销(12)之间;多条第一楼层档(7)与下防跌网(4)之间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该下防跌网(4)上的最下一条第一楼层档(7)固定在电梯井(2)的最底部;多条第二楼层档(10)与上防跌网(5)之间也为分档固定为梯级网状结构,该上防跌网(5)上的最上一条第二楼层档(10)固定在电梯井(2)最顶部;其中,每条细钢绳(6)都是先固定在升降机(1)的底横销(11)上,随后固定住下防跌网(4)的最上端,往下再穿在多条第一楼层档(7)两旁的穿线孔内,然后穿过底滑轮(8),又从背面绕到顶滑轮(9),接着又穿在多条第二楼层档(10)两旁的穿线孔内,继又固定在上防跌网(5)的最下端,最后固定在升降机(1)的顶横销(12)上,最后构成两个跟随升降机(1)同时升降的防跌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行信
申请(专利权)人:邱行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