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06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1∶1绕法的电梯运行速度,同时其曳引设备的力矩与2∶1绕法的电梯曳引设备力矩相同。其设计要点是:所述电梯包括曳引设备、曳引绳、对重、对重绳头和轿厢,所述的曳引设备为左曳引设备和右曳引设备两个,左、右曳引设备同步运行;所述的曳引绳从左曳引设备的一侧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曳引绳的另一侧向下连接轿厢反绳轮后向上绕过右曳引设备再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包括曳引设备、曳引绳、对重、对重绳头和轿厢,所述的曳引设备为左曳引设备和右曳引设备两个,左、右曳引设备同步运行使轿厢升降;所述的对重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所述的曳引绳从左曳引设备的一侧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曳引绳的另一侧从右曳引设备的一侧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在所述的轿厢顶部或底部设置有轿厢反绳轮;所述的曳引绳从左曳引设备向下绕过轿厢反绳轮并向上与右曳引设备连接;所述的曳引设备设置在电梯机房或电梯的井道中。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梯的运行速度与相同规格1∶1绕法的电梯相同。电梯的曳引设备所需的力矩与相同规格的2∶1绕法的电梯相同。轿厢反绳轮基本不运转,所以轿厢反绳轮对轿厢运行不会产生影响,也不会给轿厢运行带来振动和噪声。同时,轿厢反绳轮可以自转,从而调节两个曳引设备同步运转的误差。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电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它与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对重绳头3、4通过均衡梁10与对重5相接,同样达到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包括曳引设备、曳引绳、对重、对重绳头和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设备为左曳引设备和右曳引设备两个,左、右曳引设备同步运行使轿厢升降;所述的曳引绳从左曳引设备的一侧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曳引绳的另一侧从右曳引设备再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轿厢顶部或底部设置有轿厢反绳轮或均衡梁,所述的曳引绳从左曳引设备向下绕过反绳轮或均衡梁并向上与右曳引设备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对重,通过各自独立的绳头与曳引绳连接;也可以是一个对重,通过均衡梁或反绳轮与绳头、曳引绳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设备设置在电梯机房或电梯的井道中。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1∶1绕法的电梯运行速度,同时其曳引设备的力矩与2∶1绕法的电梯曳引设备力矩相同。其设计要点是所述电梯包括曳引设备、曳引绳、对重、对重绳头和轿厢,所述的曳引设备为左曳引设备和右曳引设备两个,左、右曳引设备同步运行;所述的曳引绳从左曳引设备的一侧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曳引绳的另一侧向下连接轿厢反绳轮后向上绕过右曳引设备再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文档编号B66B9/00GK1475427SQ03129448公开日2004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4日专利技术者周双林, 朱思中 申请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包括曳引设备、曳引绳、对重、对重绳头和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设备为左曳引设备和右曳引设备两个,左、右曳引设备同步运行使轿厢升降;所述的曳引绳从左曳引设备的一侧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曳引绳的另一侧从右曳引设备再向下到对重,并与相邻对重绳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双林朱思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